杜康 陳杰
分餐制正在多個城市推廣。落地之后,餐飲企業(yè)發(fā)覺分餐不簡單,既要留住菜的溫度,還得把菜分得好看。
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桂花樓中餐廳后廚,一大盤蛋炒飯被分成了6小垛,整齊碼在盤子里。一條鱸魚沿魚骨被片成兩半后,切段,重新按照魚形擺盤,方便消費者取用。分餐將成為這家中餐廳今后的常規(guī)操作。
對于行政總廚高曉生來說,分餐首先要解決“溫度”的問題,溫度是菜的靈魂。有溫度了,香味就有了。菜涼了看上去就沒有了生機。但一份菜被分成若干小份后,必然涼得更快。高曉生介紹,為了保溫,餐廳目前在幾個方面下功夫。比如,后廚盛菜前碗碟會預熱到120攝氏度,這樣即使分餐時折騰了一會兒,菜端上桌的時候,仍然是熱的;分菜的時候手要快;上菜的間隔和時機要更好把握。
把菜分好是個技術活。“我們通常設計一份菜量夠3至5人食用。打個比方,一份大蝦球通常是6件,現(xiàn)在一桌有7位客人,要求分餐,怎么辦?配菜區(qū)的廚師會把蝦一改四,這樣就有了24小塊蝦肉。每份標準3塊蝦肉,個別分四塊。這事都得跟客人講明白。”
“再比如,一份黑椒牛肉一般有20塊肉,分七份,每份平均只有3塊。量太少了擺盤效果不好,也吃不飽。我們也得跟客人商量,是否需要加量?”
配菜區(qū)的廚師把原料備好切好,廚師加工好,就進入了正式分餐階段?!笆忠?,菜才不會涼。所以分餐廚師得心里有數(shù),每份量是多少,如何擺盤,如何才能讓每份大小均勻,各方面完美呈現(xiàn)?!备邥陨f。
菜被分掉后,會不會影響美感?高曉生介紹,小份菜有時候更精致。餐盤有了足夠的留白,就給擺盤留下了更多創(chuàng)作空間。總而言之,分餐后,工作流程、要點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專門的培訓很重要。分餐制在過去一些重要宴請場合較為普遍,我們廚房有時會組織模擬培訓。
高曉生也坦言,分餐后帶來一些服務壓力,需要更多人手。過去一份湯鍋,一個人就能端上桌,現(xiàn)在傳菜需要的人數(shù)是過去的三倍。桌上的餐盤多了,需要及時撤換,無疑也會增大服務壓力。
上海在星級酒店推廣分餐,在大部分其他商圈則先是著力推“公筷公勺”。以星級酒店、商圈為“點”,上海的分餐制正在向著“線”和“面”推開。
3月24日,聯(lián)洋商圈作為上海浦東首個試點商圈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出臺工作指引;4月10日,浦東市場監(jiān)管局繼續(xù)推動10家星級酒店和品牌餐飲單位、三家商圈物業(yè)代表發(fā)起文明用餐倡議,倡導有條件餐飲企業(yè)推行“分餐制”,主動提供分餐配套設施,設置備餐間或操作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