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曼 楊藝
【摘要】情感表現(xiàn)能夠將聲樂藝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反映出來。只有充滿感情的演唱,才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演唱。本文對《黃水謠》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情感基調進行簡述,從演唱情感的主要來源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提出利用充沛的氣息與多元化的技巧進行情感處理的有效方式,進而為聽眾呈現(xiàn)出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黃水謠》;演唱技巧;情感處理;充沛的氣息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041-02
【本文著錄格式】董小曼,楊藝.《黃水謠》演唱的情感處理[J].北方音樂,2020,04(08):41-42.
《黃水謠》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大型聲樂曲目,能夠將作曲家與詩人的心靈進行契合,更能夠將作者與我國抗日人們的心靈契合展現(xiàn)出來,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不但能夠對廣大人民進行鼓舞,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人民的熱情。演唱者利用自身的演唱技巧與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將《黃水謠》的情感詮釋出來,結合實際的演唱過程,通過收放自如的情感與聽眾形成情感的共鳴,進而呈現(xiàn)出良好的演唱效果。
一、《黃水謠》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情感基調
(一)《黃水謠》的創(chuàng)作特點
《黃水謠》不僅具有較強的動力感,并且歌詞豐富形象,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因此,歌唱者在進行《黃水謠》的演唱過程中,應當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并利用歌唱技巧,感動聽眾。在這首歌曲中,詩人利用簡潔化的語言將當時的場景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歌詞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不像小說與電影一樣鮮活,但是仍然能夠使用概括性的語言將生活中的事件敘述出來。由此可知,《黃水謠》的歌詞敘事性較強,與文學作品一樣具有深遠的含義。
(二)《黃水謠》的情感基調
《黃水謠》作為新時代的產(chǎn)物,演唱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應當了解創(chuàng)作的背景,進而對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把控。每當我們聽到《黃水謠》這首歌曲,就會對于戰(zhàn)爭年代的場景進行想象。在對歌曲的情感與速度進行把控的過程中,也應當體會其中的內涵,保證演唱過程中速度與情感的和諧性與統(tǒng)一性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不僅能夠將自身的獨特見解演繹出來,還能夠創(chuàng)設不同的表達意境。
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明確演唱速度及技巧與情感交融的重要性。另外,培養(yǎng)歌唱者的想象力應當沿著情感發(fā)展軌跡進行的,豐富的想象力源于生活經(jīng)歷與文學藝術修養(yǎng)。
二、利用充沛的氣息進行情感的處理
在對《黃水謠》這一樂句進行演唱處理的過程中,要對于氣息進行把控,構建良好的音樂氛圍,為歌曲的演唱注入豐富的情感。演唱者為了達到更加圓潤的音色,在演唱技巧中始終應當保持胸腹式聯(lián)合的呼吸方式,從根本上保證音質的色彩。尤其是針對于小字二組的唱腔來說,對于演唱者的演唱是一項艱難的考驗,若氣息薄弱就會導致音的破裂,無法實現(xiàn)頭腔與胸腔的共鳴,導致實際的演唱效果不佳,進而削弱了演唱的情感。因此,在對于最高音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演唱者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將氣息的位置放到最低,利用腰部的力量對氣息流動進行控制;還要借助橫膈膜的力量,進而輕松的發(fā)出高音。利用充沛的氣息,能夠使唱腔的共鳴音更加廣泛,在頭腔形成回響,將充沛的感情體現(xiàn)出來,使歌曲的演唱充滿力量。
最后,在進入低聲部的時候,會對于演唱的幅度造成直接影響,但是在此時的演唱處理過程中,也需要扎實穩(wěn)固的氣息對于音色進行穩(wěn)固,將黃河日夜奔流不息的氣勢展現(xiàn)出來。從上一樂段的演唱氣息處理中可以得知,對氣息進行控制不僅能夠潤色演唱者的演唱風格;還能增強《黃水謠》的情感表現(xiàn)力,將黃河的壯麗景象淋漓極致地展現(xiàn)出來。與此同時,還能夠將美聲唱法的舒展性體現(xiàn)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賦予歌曲更加深刻的含義,對于我國的秀麗山河進行動態(tài)描繪,使演唱者的歌聲更加具有感染力與穿透力,進而與聽眾之間產(chǎn)生心理感受的共鳴,為觀眾呈現(xiàn)出良好的聲樂表演作品。
三、利用多元化的演唱技巧進行情感的處理
在演唱的技法體系中,其中含括著關閉、面罩等多元化的演唱技巧,這些演唱技巧都是歌唱家在舞臺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實踐經(jīng)驗總結的經(jīng)驗,適用于演唱的各種領域。在進行《黃水謠》的演唱過程中,利用相應的演唱技巧,使歌唱者能夠利用多樣化的聲音表現(xiàn)形式,進一步將歌唱作品的情感內涵體現(xiàn)出來。
例如,在進行第一樂句第二小節(jié)的演唱過程中,就可以使用面罩唱法的技巧,可以使用微笑的面容,將鼻腔與咽腔之間的隔閡打破,使喉嚨傳遞的帶有共鳴音的氣流沖入鼻腔,進而引發(fā)位置靠前的明亮、高亢且富有穿透力的共鳴效果;而在進行“奸淫燒殺,一片凄涼”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關不的唱法技巧,進而構建出低沉的情緒氛圍。由于《黃水謠》是歌謠式的歌曲,全曲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從開頭移植到“男女老少喜洋洋”在這一段的歌曲中,曲調較為平和,利用麥苗肥、豆花香的歌詞將人們幸福的生活場景體現(xiàn)出來,黃河之水哺育著我國的土地,將黃河兩岸人民的幸福生病與收獲的喜悅體現(xiàn)出來。因此,這段樂曲使用的是慢板,具有一定的敘述性質;演唱者要保證聲音的連貫性,保證吐字清晰,氣息穩(wěn)定,將歌唱的重點放在稻花香的“香”,麥苗肥的“肥”中,通過男女老少喜洋洋的語句,將喜悅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進而將主要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出來。演唱者要領愉悅的演唱情緒為后半段的演唱做好普遍,將反映的美好生活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在第二段中從“自從鬼子來”到“回不了家鄉(xiāng)”,這些歌詞將人們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進而將黃河兩岸人民的悲慘遭遇體現(xiàn)出來,我國的大好山河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人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被逼失去住所、妻離子散。在這一段中運用了“奸淫燒殺,一片凄涼”的歌詞。演唱者在演唱《黃水謠》的過程中,要與第一段形成強烈的對比。在第二段中美好、快樂的情緒已經(jīng)消失,演唱者要利用沉痛、憤怒的情感,逐步達到歌曲演唱的高潮部分。在進行演唱處理的過程中,要對情感進行處理,抓住聽眾的心理感受,將人民的憤怒情感體現(xiàn)出來,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要保證每一句的咬字鏗鏘有力,在保證聲音處理統(tǒng)一與連貫的基礎上,使歌曲演唱更加具有戲劇性。在演唱“回不了家鄉(xiāng)”的歌詞時,旋律下行,不僅要加深氣息還要降低情緒,對于情感進行合理的把控。在對這個片段進行演唱的過程中,要將前面的音唱得較輕,并利用關閉演唱技巧的方式進一步產(chǎn)生與聽眾之間的共鳴。通過積累演唱的實際經(jīng)驗,展開對《黃水謠》作品的分析,詞曲終究是寫在紙上的東西,需要依賴演唱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才能將其唱活,任何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應當注重情緒與理論的互相滲透。由于《黃水謠》這首歌曲旋律多變,還具有較為深厚的感情內涵,在演唱的過程中應當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格,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演唱的魅力。
在第三段的歌詞演唱過程中,從“黃水奔流日夜忙”一直到最后。這一部分在旋律中是對第一段的重復,還延續(xù)了第二段的情緒,利用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歌詞將人民的悲慘情況體現(xiàn)出來。在進行這句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要將中心放在咬字中,將沉痛的情緒與抗爭的決心表達出來,通過豐富的情感與觀眾形成共鳴。在演唱到最后一個方字時,要將字音拖住,保證發(fā)音的圓滿性與結實性;在音樂結束時,還要出現(xiàn)間斷性的節(jié)奏,激發(fā)人們的斗爭意識。通過人們的悲傷情感表達,進一步將人民的情感進行烘托,雖然沒有第二段那么激動,情感稍微低沉些,但是通過這種聲音與情感結合的方式,能夠利用演唱者的熱情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在進行《黃水謠》的演唱過程中,應當圍繞作者的內心思想。由于這首歌曲的音樂質樸平和,更容易被廣大人群所接受。該樂曲中加入民謠式的語言,更加通俗易懂,還富有一定的形象性。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應當將旋律與歌詞結合,還要將歌曲的真實感情表達出來,不僅應當認真學習歌曲演唱技巧,還要學習民間音樂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全國各地的歌曲風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聲樂演唱的重點就是利用情感打動人心,歌唱者應當由自己獨特的演唱音色與風格,將觀眾代入到歌曲的意境當中,把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因此,歌曲情感的表達是歌唱藝術表現(xiàn)的核心。因此歌曲情感的表達是重要的和興內容,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不能忽視的作用。要想將《黃水謠》音樂作品的情感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演唱者就要借助豐富的演唱技巧,進一步探尋這首經(jīng)典的聲樂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演唱者要注重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注入豐富的情感,將《黃水謠》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展現(xiàn)出來?;诖?,演唱者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要對于情感進行合理安排,將《黃水謠》的情感深度體現(xiàn)出來,逐漸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魅力,各個歌唱者應當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為聽眾呈現(xiàn)完美的演唱作品。
參考文獻
[1]邱琳琳.淺析聲樂作品《黃水謠》演唱中的情感詮釋[J].黃河之聲,2018(19):30.
[2]黃海航.《黃河大合唱》中《黃水謠》排演要點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8(2):152-153.
[3]樊宇明.淺析合唱作品《黃水謠》的情感表達[J].北方音樂,2017,37(22):234,239.
[4]張成孜,姚大懷,李曉東,俞浩.淺析聲樂作品的情感表現(xiàn)與處理——以《黃水謠》為例[J].皖西學院學報,2017,33(3):146-147,151.
[5]孫精娣.淺析合唱曲《黃水謠》指揮語匯的動作設計[J].閱讀,2016(36):36-40.
[6]陳曉曦.如何進行速度力度訓練——以《黃水謠》為例[J].音樂時空,2016(3):87,37.
[7]馬霜.藝術歌曲《黃水謠》的二度創(chuàng)作技巧研究[J].北方音樂,2015,35(15):159.
[8]柴慧霞.歌曲《黃水謠》的教學重點與聲樂表現(xiàn)[J].河西學院學報,2012,28(3):110-113.
[9]張杰.合唱《黃水謠》的作品分析及合唱表現(xiàn)[J].北方音樂,2012(5):143.
[10]居地希.歌唱中的聲區(qū)統(tǒng)一訓練——以《黃水謠》演唱為例[J].懷化學院學報,2012,31(4):70-72.
作者簡介:董小曼(1997—),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楊藝(1987—),女,漢族,山東東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