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際與民族之融合

2020-06-03 09:09:38姜珊
藝術評鑒 2020年8期
關鍵詞:學術性高峰論壇

姜珊

摘要:國際大提琴藝術節(jié)是由上海音樂學院承辦,并邀請國內(nèi)外著名的大提琴家齊聚上海音樂學院開展的專屬藝術節(jié)。藝術節(jié)包括大師公開課、音樂會、高峰論壇、大提琴比賽這些具有專業(yè)性、學術性、可觀賞性的日程。繼2014年成功舉辦第一屆后,2019年11月18日起為時五天的第四屆國際大提琴藝術節(jié)也圓滿落下帷幕,旨在學習國外優(yōu)秀理念的同時,也向世界藝術家們展示中國作品。

關鍵詞:國際大提琴藝術節(jié)? ?高峰論壇? ?學術性? ?中國作品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166-04

2019年11月21日上午,上海音樂學院第四屆國際大提琴藝術節(jié)《大提琴表演藝術》高峰論壇在上海音樂學院小音樂廳舉行。論壇由博士生導師李繼武教授主持、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徐旭和波蘭克拉科夫音樂學院前院長茲基茨瓦夫·瓦賓斯基教授致辭,并熱烈歡迎各國大提琴演奏家參加大提琴音樂節(jié),希望通過此次論壇使各國的大提琴演奏風格、演奏技巧、教學經(jīng)驗得以相互借鑒,展示在學術上的豐碩成果。論壇由七位國際著名音樂學院的專家學者帶著各自的研究題目,展開了出色的演講。

一、國外演講者及題目解讀

喬·科爾教授的論文題目是《幫助學生如何在研讀譜面基礎上進行延伸,并解析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喬·科爾提出音樂的發(fā)出信息全部在樂譜上面,譜面上的文字語言包括:速度、力度、情緒這些最基礎的音樂記號。他要求學生先學習最基礎的譜面知識,再從音樂中深究其精髓。拿《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來說,具有巴洛克時期典型風格特色的巴赫無伴奏組曲,不僅有著教堂音樂的神圣靜謐、有著宮廷音樂的莊重,還有著世俗音樂的豪放不羈。喬·科爾在細細研讀譜面的基礎上,加進了對曲目風格的把握,他認為:1739年創(chuàng)作的法國庫朗特舞曲用賦有舞蹈的節(jié)拍,體現(xiàn)出炫技的特點;西班牙的薩拉班德,有著狂野,自由的風格特色,表達了作曲家的尊嚴;德國的阿列曼德時而舒緩、時而急促,體現(xiàn)了舞曲的隨性;法國的布列舞曲節(jié)奏平緩,有著法國人浪漫的性格特征;法國的小步舞曲輕盈跳躍,因起源于民間,顯得更加隨性、自然。

喬·科爾提出在古典、浪漫主義時期,標題音樂很常見,從標題的含義上大體可以了解到作品想要表達的意境:小夜曲賦有夜晚的寧靜與神秘感、搖籃曲是給嬰兒譜寫的入眠曲、悲歌是悼念去世的人,如《菊》這部作品,悲傷的音樂氛圍始終圍繞耳畔。他還提出譜面文字對于不同時期音樂作品的重要性:如浪漫主義時期創(chuàng)作的《勃拉姆斯e小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中速度、快慢、強弱的標記,反映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與古典主義風格不同的是,浪漫主義風格增加了許多漸強漸弱的情感色彩的表達。印象派德彪西創(chuàng)作的《德彪西d小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中出現(xiàn)的音樂術語,也體現(xiàn)了印象派音樂的情緒與情感色彩。

筆者認為,喬·科爾總結了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教學生如何閱讀譜例,他認為只有把譜面信息運用到位,音樂才能延伸到欣賞的層面 。但音樂作品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表層,他提出了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曲目風格特點、作曲家所表達的意圖,才能深究作品其內(nèi)涵,真正做到在舞臺上淋漓盡致地去演奏。

娜塔莎·布羅夫斯基教授的論文題目是《通過傾聽他人來教導自己——批判式聆聽如何造就偉大的演奏者》。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娜塔莎教授的發(fā)言,傾向與學生的教學互動與教師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主張學生高效率的學習,批判性的聆聽。她分享了她上課的方法:有些大課是4~5人共同學習,為提高同學們關于大提琴運弓的方法、練習皮亞蒂練習曲等基礎與難度并存的練習曲,讓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評價,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娜塔莎教授提出批判式教學:最直觀的是演奏出的音樂是否可以打動人,如果不能打動人原因是什么(這包括演奏者音樂天賦的高低與靈感的把握、演奏的音樂是否有表現(xiàn)力、演奏家對音程關系的掌握以及演奏家對音樂樂句方向性和樂曲表現(xiàn)力的充分發(fā)揮)。娜塔莎教授傳授學生注重音樂本質(zhì)、核心的音樂元素:音樂是否具有變化性,音色與力量感的對比是否明顯。她強調(diào)一個作品中的音樂情感也是會有對比的,演奏時要充分體現(xiàn)出。面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更加要了解其作者身處的時代背景,要演奏出那個時代所賦予的情感色彩。她認為最細致的莫過于熟悉樂章結構,對作品的音量、整體表達的情緒發(fā)揮到位。娜塔莎教授還分享了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先通過聆聽錄音熟悉旋律進行簡單的模仿→放下樂器,學會瀏覽樂譜→邊指揮邊唱樂譜,唱伴奏聲部,如鋼琴聲部→拿上樂器練習,每一次練習通過運用不同的弓法、不同的指法,進行自主學習→請教老師,完善樂譜,完成演奏。

筆者認為,娜塔莎·布羅夫斯基教授注重教學方法,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與高效學習的快樂性。教授也找出了解決最初大提琴學習的關鍵所在,重視細節(jié),查漏補缺,對學生自主學習提出了一步步的引導,提煉出非常有益于學生的教學方法。她認為學會批判式的聆聽是成為一名偉大演奏家的必要條件之一,對當代大提琴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基里爾·羅丹教授的論文題目是《莫斯科音樂學院大提琴教學傳統(tǒng)》。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基里爾·羅丹教授,他通過舉例俄羅斯杰出的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的教學理念,來傳播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提琴教學傳統(tǒng)。羅丹教授提出羅斯特羅波維奇教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學生通過自學的方法,找出自身問題,并與學生進行音樂上的討論。羅斯特羅波維奇教授要求學習大提琴專業(yè)的學生練習鋼琴,熟悉自己的鋼琴伴奏譜,這樣在合鋼琴伴奏時學生可以做到與鋼琴完美的結合,在演奏時與鋼琴配合地默契。羅斯特羅波維奇教授還要求大提琴專業(yè)的學生在演奏協(xié)奏曲時了解樂隊總譜,他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大提琴人才。

在羅丹教授發(fā)言中,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作曲家的意圖才是所有大提琴家需要了解的”。反映出俄羅斯的大提琴教育注重從作品深處的實際背景出發(fā),不僅要求演奏的絕對精準,還要求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都以追求最高教學標準和質(zhì)量為目標。

楊文信教授的論文題目是《指法——幾種技術和審美的發(fā)展》。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的楊文信教授強調(diào)演奏新作品過程中優(yōu)化指法的重要性,他雖然從小的技巧方面出發(fā),但是在對于完成作品的難度以及作品質(zhì)量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楊文信教授提出三種對于不同人群不同的指法:教給學生的指法;教給同事的指法;自己演奏的指法。

他提出最初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自己探索指法,有時學生習慣了不可行的指法,練琴效率降低,學生也很難分辨對與錯。這時在課堂上老師就要幫助學生學習最科學的指法,老師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楊文信教授還指出,高效的指法可以從手指的靈活度、手指的強度、手指的速度來體現(xiàn)出。楊文信教授在練習以及選擇指法時也提出幾點建議:每次練琴學生應使用不同的指法,進而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指法;因個體手指的長短差異,學生應探索自身手指延伸的合理范圍,過度延伸手指長度的指法不推薦。

楊文信教授的發(fā)言中體現(xiàn)出細節(jié)決定成敗,筆者深深感悟到不管是拉琴的技巧方面還是音樂作品處理方面,細枝末節(jié)尤為重要。注重音樂技巧可以使學生的基本功打牢,比如楊文信教授在發(fā)言中提出了拉連音時不要換把,如果在基本功練習時做到了,相信完成任何帶有連音作品都游刃有余。他對于音樂審美也有獨特見解,把音樂與情感結合,融入進藝術作品中,這樣的音樂才是美妙共享的。

馬蒂·羅西教授的論文題目是《大提琴演奏中的直覺力》。赫爾辛基西貝柳斯音樂學院的馬蒂·羅西教授提出了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直覺力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羅西教授說直覺的敵人是恐懼,唯有戰(zhàn)勝恐懼,走進內(nèi)心去尋找心底深處的聲音,才能探索音樂中的奧妙。羅西教授強調(diào)音樂是非語言便可以傳達的一種交流方式,作為學習音樂者與社會音樂的傳播者,我們要時刻保持信心,與整個社會氛圍融合,把音樂美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筆者認為,羅西教授的發(fā)言教會大家如何在舞臺上用最好的狀態(tài)去演奏。唯有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這片熱土,演奏家才能用音樂來表達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當音樂的技巧、表現(xiàn)力以及演奏者的直覺力有效結合的時候,這樣的音樂才會沖破語言的束縛,用旋律的美來展示世界的美。

朱利爾斯·伯格教授的論文題目是《拉斐爾<西斯廷圣母>與舒曼<大提琴協(xié)奏曲>——此藝術,彼藝術,皆自有其美》。奧格斯堡大學利奧波德·莫扎特中心的朱利爾斯·伯格教授在發(fā)言開始展示了拉斐爾在文藝復興時期創(chuàng)作的《西斯廷圣母》這幅油畫,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出舒曼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雖然二者領域范疇不同,但是藝術的相通性給予了大家無限的遐想。《西斯廷圣母》由兩個十字架對稱組成,圣潔高雅的圣母手中緊緊抱著救世主耶穌。旁邊一男一女則恭敬地伴在圣母身側,最下方的兩個天使代表著純潔和向往。該畫畫出了圣母的溫柔與秀美,歌頌了圣母把愛子獻給拯救人類的偉大事業(yè)。這正是伯格教授用此藝術(繪畫藝術)來烘托出彼藝術(音樂藝術)。

伯格教授總結發(fā)言說:舒曼《大提琴協(xié)奏曲》是一部關于作曲家直覺的創(chuàng)作,舒曼作品的好與不好與演奏家的演奏有關。作品創(chuàng)作于1850年,開頭由鋼琴伴奏的正拍進入,雖然鋼琴的節(jié)奏顯得四平八穩(wěn),制造出一種朦朧、夢幻的意境,但緊張、不羈的情緒依然伴隨曲中。如夢似景的浪漫情趣,典雅的宗教氣息貫穿全曲,更是與《西斯廷圣母》顯得息息相關。伯格教授提出,“靈感是想象的藝術”。無論是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還是舒曼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都出自創(chuàng)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想象與寄托。筆者認為,伯格教授向大家傳遞的兩個作品雖然一個是繪畫領域、一個是音樂領域;一個出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產(chǎn)物、一個出自浪漫主義時期的產(chǎn)物,但是從美學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文學與藝術,使之這兩部作品打破時代的烙印,形成一股源流,最終匯集在美學的領域中,產(chǎn)生無限的交集。使筆者再次感受到了“通過想象,創(chuàng)作者的靈魂復活了”,這一虛構的幻想。

茲基茨瓦夫·瓦賓斯基教授的論文題目是《潘德列茨基的大提琴作品》。波蘭克拉科夫音樂學院的茲基茨瓦夫·瓦賓斯基教授,身為波蘭音樂家的瓦賓斯基教授,向大家描述了波蘭音樂家潘德列茨基的音樂創(chuàng)作:1960年潘德列茨基的音樂職業(yè)生涯開始,1964年最早創(chuàng)作了大提琴與樂隊協(xié)奏的奏鳴曲,這部作品只有十分鐘,由兩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為抒情性的、第二樂章是機械性。作品特殊之處在于沒有高音管樂的加入,大提琴獨奏可以更好的被聽到,尤其在演奏高音區(qū)時,先鋒派時期潘德列茨基對音色有所限制,開啟了狂野主義。瓦賓斯基教授總結出潘德列茨基的音樂從音色主義-新浪漫主義-對于美的沉思性社會現(xiàn)實的反映。他還發(fā)現(xiàn)了潘德列茨基獨特的記譜方式:他在尊重傳統(tǒng)記譜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音色性記譜,使用圖像、標記等表示不同音色,用新的音樂肢體來傳達音樂的內(nèi)在性質(zhì) 。

瓦賓斯基教授總結潘德列茨基對于傳統(tǒng),以及對自己民族的音樂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發(fā)揚了波蘭的民族音樂,十分欣賞他對于本民族音樂的執(zhí)著與熱愛。他也為新興的電影音樂作出了貢獻,可謂是波蘭承前啟后的音樂家。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瓦賓斯基引用馬勒的一句話:“傳統(tǒng)不是對灰燼的膜拜,而是對于火的保留”。筆者認為,無論對于哪一個國家,傳統(tǒng)都是一條沒有盡頭的河流,承載著本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記錄著一個國家、民族、人民的文化脈絡。傳統(tǒng)是國家發(fā)展、時代進步的溯源,只有心懷對傳統(tǒng)的感激與敬畏,要在尊重歷史的同時再去尋找新的美好。正如瓦賓斯基教授對于波蘭傳統(tǒng)音樂的保留與傳承,使波蘭人民對于本民族音樂熱愛之濃厚,也正因為有了傳承,日后才會有更多的音樂家去創(chuàng)新。

二、我國大提琴創(chuàng)作與教學

上海音樂學院李繼武教授通過對《全國青少年大提琴比賽》曲目設定變化,審視了我國大提琴的教學形態(tài),吸取以前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更有益于我國大提琴教學的發(fā)展理念和教學前景。

李繼武教授充分肯定了國外教授們精彩的演講,表明我國在大提琴教學中將積極學習國外的優(yōu)秀理念,中國大提琴演奏者通過中外優(yōu)秀理念之融合,在演奏技術上也將有卓越的進步。李繼武教授分析了我國近二十年來教學實踐發(fā)展,提出我國的學生在學習演奏西方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大量演奏中國作品。近些年來,涌現(xiàn)出大量的中國大提琴作品,比起抗戰(zhàn)時期愛國情懷的作品,現(xiàn)代作品更賦有藝術性與人文性。如藝術節(jié)開幕式音樂會盛宗亮創(chuàng)作的《七首中國小調(diào)》作品,由《四季調(diào)》《猜調(diào)》《小白菜》《漁舟唱晚》《西藏舞曲》《牧歌》《丟丟銅仔 》組成,極具有中國民族音樂元素,應被更多的大提琴愛好者所熟知。李繼武教授也提出在往后的大提琴比賽中也會加進更多的中國作品作為規(guī)定的比賽曲目,使中國創(chuàng)作的大提琴作品奏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筆者通過李繼武教授的演講,全方面了解到我國大提琴教學的現(xiàn)狀,結合西方音樂文化以及我國優(yōu)秀的大提琴教學理念,中西融合、學習貫通。使筆者不僅了解國外牢固的專業(yè)演奏技巧,還對本民族的大提琴創(chuàng)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中國創(chuàng)作的大提琴獨奏、重奏、室內(nèi)樂。李繼武教授通過對《全國青少年大提琴比賽》曲目的設定變化,筆者也清楚了中國大提琴比賽的規(guī)章制度,對于比賽曲目風格特色也掌握明了。使之更加尊重我國的學術研究成果,對中國作品演奏技巧與表達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大提琴表演藝術》高峰論壇總結

此次高峰論壇是國際一流的學術盛會,聚集了世界各地最著名的大提琴理論家、演奏家?;Q互享的教學理念為國際大提琴教育事業(yè)貢獻出了巨大力量,國外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傳入我國,為我國的大提琴教學事業(yè)注入了新的根基力量。我國的教學事業(yè)也緊跟著國外的步伐,不失原創(chuàng)動力,為我國一流學科的建設起了推動作用,也為我國表演理論建設作出了學術性的貢獻。

筆者認為,此次國際大提琴藝術節(jié)雖然邀請到了國內(nèi)外優(yōu)秀的大提琴演奏家,筆者也學習到了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但是藝術節(jié)也存在保守的一面:上大師課的學生都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沒有面向全國,從而先進的理念得不到更為廣泛的傳播。筆者建議藝術節(jié)應加大傳播力度,為了吸引我國更多的大提琴愛好者,可通過新媒體媒介中網(wǎng)絡直播、錄播等方式,使如此高水平的藝術節(jié)面向全國各地。筆者通過親身參與高峰論壇思考到:中西兼并是進步之源泉、民族創(chuàng)作是立足之根本。我國在學習國外優(yōu)秀理念與演奏技巧的同時,也要注重創(chuàng)作更多的中國大提琴作品。做到既要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創(chuàng)作,也要有學習國外先進理念的理論支撐。我國應積極鼓勵作曲家創(chuàng)作,使觀眾感受到西洋弦樂器演奏出富有中國歌曲旋律的奧妙。

國外專業(yè)學者提出的關于教學、合作、演奏方法、譜面信息、情感表達等重要的教學理念,不僅豐富了我國大提琴教學事業(yè),也彌補了我國西方教育理念的部分空缺,對我國的大提琴表演藝術起到推動作用。各個國家的教學理念互相學習與融合也切實有效地推動世界大提琴領域的發(fā)展。此次音樂節(ji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音樂作品,各國學者之間的友誼之樹希望通過此次學術交流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為世界大提琴教育貢獻中國力量。

猜你喜歡
學術性高峰論壇
2021年鄉(xiāng)村振興高峰論壇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強化學術性和現(xiàn)實性并舉
IBIS將舉辦全球電視高峰論壇
基于相關性分析的網(wǎng)頁學術性算法研究
電子測試(2018年22期)2018-12-19 05:12:28
2018年海峽兩岸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辦
中華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20
思辨性與學術性:史學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然取向
先進鎂合金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滬召開
視覺萬象 化境心源——學術性與思考型意象油畫家任傳文
油畫藝術(2017年1期)2017-05-20 09:09:28
高峰論壇及人才對接
電子世界(2016年24期)2016-03-10 00:16:31
第三屆航運文化節(jié)將辦高峰論壇
治县。| 边坝县| 乐东| 湾仔区| 墨竹工卡县| 昌图县| 囊谦县| 隆回县| 张家川| 宁陵县| 定结县| 轮台县| 禄劝| 黄陵县| 金山区| 望城县| 巴东县| 资溪县| 遂平县| 淮阳县| 东兴市| 新邵县| 白城市| 手游| 策勒县| 惠水县| 资兴市| 云霄县| 邢台市| 福海县| 灵宝市| 克拉玛依市| 重庆市| 栾城县| 天全县| 临漳县| 宁安市| 龙川县| 恩平市| 蕲春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