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瓏
【摘 要】目的:研究孕期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宮頸機能不全患者進行臨床研究,針對這些患者均使用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進行治療,觀察患者臨床效果,主要包括陰道分娩、剖宮產、早產、死亡、手術成功、胎兒成活等方面。結果:50例患者手術成功率為96.00%,胎兒存活率為90.00%。結論:患者妊娠是否能夠成功,與宮頸長度存在緊密聯系。當婦女懷孕13~18周之后,對于宮頸機能不全的患者,為其實施宮頸環(huán)扎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幫助患者延長孕周,并且能夠進一步增加胎兒的存活率。
【關鍵詞】孕期經陰道環(huán)扎術;宮頸機能不全;陰道分娩;剖宮產
宮頸機能不全也被稱作宮頸無力癥,這一病癥是孕婦妊娠期間進入到中期階段的疾病,患者宮頸出現無痛性擴張,同時存在妊娠囊膨進入到陰道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胎膜早破現象,導致胎兒早產,這一疾病是導致早產或者流產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原因。針對這一疾病,選擇治療方式十分重要。經陰道宮頸結扎術是一種常用方式,效果比較理想。本研究為分析孕期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臨床效果,以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宮頸機能不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宮頸機能不全患者進行臨床研究,針對這些患者均使用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進行治療?;颊咧心挲g最小的為21歲,年齡最大的為42歲,平均年齡為31歲;有30例患者發(fā)生自然流產的次數在3次以內,而20例患者自然流產次數在3次以上;所有患者本次妊娠孕周為14~21周,平均孕周為17周;其中有22例患者出現宮頸縮短2.0cm以內,6例患者的胎囊突出宮頸管,同時宮口開裂2cm以上;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沒有發(fā)現縱隔子宮和鞍狀子宮,單、雙角子宮,子宮畸形等異常。
診斷標準:患者既往妊娠中存在2次以上自然流產現象;有下列檢查結果中之一者:分泌期借助子宮碘油造影檢測,患者宮頸寬度在6mm以上,患者宮頸口位置表現出病理性擴張;非孕期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發(fā)現,宮頸縮短25mm以內;患者存在早產或者流產特征,如胎膜突然破裂,沒有明顯陣痛,無畸形、新鮮胎兒娩出。
1.2 方法
術前準備,對患者進行初步診斷,對陰道分泌物進行常規(guī)檢查,其中有支原體檢查和衣原體、白帶常規(guī)檢查等。排除陰道炎癥,復查B超詳細了解患者胎盤的位置以及宮頸長度,同時檢查內膜寬度以及內口寬度等[1]。若患者出現陰道流血情況,則為患者進行相應的藥物控制,止血之后進行手術治療[2]。治療和監(jiān)測,在陰道距離宮頸口的2cm位置,將患者宮頸筋膜切開,借助6號三角針線穿線帶進行縫扎處理,在對后壁宮頸組織進行縫合之前,其深度保證在宮頸壁厚度的1/3,要求穿過宮頸壁中間位置,進行環(huán)形縫扎,一共縫扎4針,然后進行打結處理,打結期間不能系得過緊,防止結扎到患者子宮動脈。手術之后患者臥床靜養(yǎng),為患者置留尿管,置留時間為24h。嚴密觀察患者宮縮情況,借助硫酸鎂對宮縮進行抑制,療程4~7d。針對懷孕14周以內的患者,出現陰道出血情況,則可以借助黃體酮進行保胎治療。同時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用藥時間3~7d,手術7d之后為患者進行B超復查,嚴密觀察患者宮縮的恢復情況。如果患者沒有出現宮縮現象,2周之后便可出院,并且需要在家繼續(xù)接受保胎治療。若出現比較嚴重的宮縮現象,則不能強行保胎,則需要進行及時的拆線治療,以防止出現宮頸裂傷現象[3]。
1.3 評價指標
記錄并計算患者陰道分娩、剖宮產、早產、胎兒死亡、手術成功、胎兒存活等發(fā)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
2 結果
50例患者手術成功率為96.00%,胎兒存活率為90.00%。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 討論
宮頸機能不全,主要是由先天和后天性因素導致的。其中先天性宮頸發(fā)育不全,導致宮頸內膠原纖維含量相對較低。而先天性宮頸發(fā)育不全,則會導致宮頸維持胎兒和附屬物的能力下降。后天性因素主要是刮宮、手術產、分娩等導致的宮頸擴張,促使宮頸內遭遇相應損傷,宮頸平滑肌和彈力纖維出現斷裂現象,促使峽部位置括約肌的能力下降,最終使宮頸呈現出病理性松弛或者擴張[4]。
宮頸環(huán)扎術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患者受損宮頸進行修復,通過這種方式來形成正常的宮頸內口狀態(tài)。能夠保障宮頸可以正常托舉胎兒,為胎兒提供正常的生長和發(fā)育空間。進一步促進孕周的延長,提升胎兒存活率。與此同時,借助宮頸環(huán)扎術,還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子宮頸管的張力,對于子宮下段延伸以及宮頸口擴張帶來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夠有效保障宮頸內口對胎兒的承擔功能。當下,宮頸環(huán)扎術在時間上的選擇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一般情況下是在孕周18周之前進行,最佳時間大約在14~16周[5]。
本研究對50例宮頸機能不全患者采用孕期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其手術成功率為96.00%,胎兒存活率為90.00%,有1例胎兒死亡,同時早產發(fā)生率為16.00%,剖用產發(fā)生率為30.00%。
綜上所述,對宮頸機能不全患者而言,采用孕期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宮頸功能,保障宮頸對胎兒的承載能力,提高胎兒存活率,降低胎兒死亡率和早產率,手術成功率較高,降低剖宮產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楊苗苗,邊愛平,張艷艷,等.非孕期經腹腔鏡宮頸峽部環(huán)扎術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07):1195-1197.
[2] 辜定纖.經腹腔鏡與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對宮頸機能不全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08):66-68.
[3] 崔鳳英,高媛媛.經陰道彩超聯合宮頸環(huán)扎術在治療宮頸機能不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療裝備,2018,31(12):101-102.
[4] 唐林,李克敏,羅國林.非孕期腹腔鏡與孕期經陰道宮頸環(huán)扎術對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療效比較[J].西部醫(yī)學,2018,30(05):672-675,679.
[5] 禤堅艷,鄭玉華,汪洪,等.孕前期腹腔鏡下宮頸環(huán)扎術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臨床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8,26(04):308-3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