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武 陸航
內容摘要:有一類特殊題材的影視劇,近年來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一個大勢的存在,即耽美影視劇。隨著耽美影視劇的興起,“腐文化”也正成為大眾想要迫切了解的新興文化。腐文化不等于同性戀文化,這只是一種“符號”消費,并且耽美話題熱度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只會持續(xù)高漲,但耽美題材也不應該被過度消費,尊重并正視這個題材,推動中國影視市場的成熟發(fā)展。
關鍵詞:《陳情令》 耽美劇 腐文化 女性視野 中國市場
隨著改編自網絡作家墨香銅臭《魔道祖師》的網絡劇《陳情令》熱播,飾演藍忘機和魏無羨的王一博、肖戰(zhàn)也成為了流量本尊,和此前的純愛小說改編網絡劇《上癮》等相比,熱度似乎是空前的,也仿佛從非主流躋身到了主流之中,當然他們之間還是存在本質區(qū)別的,和《上癮》的大膽直接相比,或者是吸取了前者的經驗教訓,《陳情令》改編后,兩位主角之間的感情一直是曖昧不明的,似是而非的“兄弟情”,很顯然原書粉是滿意的,甚至是樂在其中的,在擁有了網絡熱度的情況下作品既不會下架,還能登上主流媒體,可謂是雙贏了?!?】從真正意義上來說,《陳情令》不算是一部耽美劇,但也可以從其熱播的現(xiàn)狀初窺門道,可以預計,如果耽美劇面臨的外界壓力減小,官方阻力有所松動,這個市場一定會迅速發(fā)展起來,出現(xiàn)一派繁榮景象。
一.腐女現(xiàn)象、腐文化及其產生發(fā)展原因
(一)女性對影視精神娛樂產生新的需求
影視領域的精神娛樂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產生了新的需求,觀眾逐漸強化了對影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追求,尤其是女性,青睞鐘愛“花美男”“小鮮肉”形象,且不希望自己所中意的美少年與其他女性發(fā)生關系。因此,受這一心理的促使,很大一部分觀眾萌生了對影視中將男性與男性組成情侶的幻想。這樣的幻想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著觀眾的興奮神經,滿足了觀眾的娛樂取向?!?】“腐”這個字眼便被賦予了新的定義,“腐文化”因此也隨之誕生。
《陳情令》的大紅大火也證明了我國腐劇市場有著極大的需求空間,有需求,必然就有市場,而《陳情令》的火爆正好證明了這個市場的巨大。“1995年之后出生的年輕女性對這類劇作和小說比較感興趣,因為他們對同性戀愛情好奇?!薄?】耽美文化的傳播可以使大眾更加了解同性戀群體的現(xiàn)狀,從社會影響層面上看,也起到了較為明顯的積極作用。
(二)小鮮肉和男色消費時代的到來
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是一種男權主義色彩濃厚的文化模式 ,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影響著中國文學影視作品中對男性角色的塑造?!?】20 世紀在傳統(tǒng)的兩性關系中 ,以“男尊女卑”的男權制、父權制為主導?!?】受歐美女權運動的影響,我國女性也愈加重視自身權益,要求消除性別差異,享受同等地位和平等權利。隨著女性權益逐漸被大眾重視,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取得了明顯提升,這也導致女性的審美需求發(fā)生巨大變化。以前的女性喜歡強壯勇敢的英雄角色,但如今女性更加傾向于善良、溫柔、體貼、帥氣的暖男形象。為了迎合女性觀眾的審美需求,影視作品中的男性形象開始發(fā)生了轉變,從以前的威猛硬漢,逐漸轉變?yōu)槿缃駨V受喜愛的“花美男”“小鮮肉”形象。隨著女性觀眾喜好的變化,“腐女現(xiàn)象”逐漸出現(xiàn),在這一關系中,CP雙方均為男性,女性則是這段關系的觀看者、評價者、消費者,男性則成為女性討論、品評的對象。在思想越來越開放的今天,人們對于同性戀群體的認同和寬容度越來越高,這是社會的進步,我們可以從“賣腐”的影視劇中,或多或少地窺探出遵守傳統(tǒng)男權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與女性主義的相互妥協(xié)?!?】無論是一個還是一組帥氣溫暖的男性形象,都將吸引女性觀眾的注意力,如果兩名美男有著極高的默契,氣質互相彌補,那么這一對CP帶給觀眾的感官體驗則會是雙倍的,雙倍男色的享受,這就像一種進食的過程,有美男的影視劇則是一盤可口的佳肴,全是美色,秀色可餐。
二.中國市場下耽美劇的發(fā)展
(一)從萌芽到明朗,再到隱晦的發(fā)展歷程
“耽美”文化最早盛行于于上世界三、四十年代的日本文學界,可以歸為一種獨特的浪漫主義流派。1993年《霸王別姬》、《喜宴》等影視作品的出現(xiàn),使我國觀眾逐漸認識同性戀群體。但這些導演大多從藝術的角度出發(fā),將同性戀群體的情感故事進行藝術加工,引發(fā)觀眾對這種感情的憐惜。人們受這些藝術作品的影響,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增高,逐漸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也成為耽美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在我國影視劇發(fā)展歷程上,耽美劇發(fā)展較晚。2015年,這一劇種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大眾視野中的新鮮面孔。2015年5月,《我和X先生》首次通過網絡平臺播出,耽美劇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全劇角色均具有人物原型,講述我國當代同性戀群體的實際生活與內心情感。雖然該劇并未獲得大眾的廣泛關注,但卻成了耽美題材在國內市場的首次大膽嘗試。
在這之后,我國耽美劇數(shù)量暴增,耽美劇發(fā)展迎來新高潮。2015年和2016年分別推出的耽美劇《逆襲》、《上癮》,均翻拍自網絡作家柴雞蛋的同名耽美小說。其中《上癮》的播出取得了巨大反響,首日點擊量達到1000萬,成功刷新網劇首日點擊量記錄,并在播出過程中成功突破億次點擊量大關,成為該年度話題度最高的影視作品之一。
在《上癮》劇由于尺度過大被下架后,耽美題材影視劇在尺度問題上變得更加謹慎。拍攝手法更加隱晦,涉及同性戀情感的情節(jié)也紛紛刪減,披上正劇的外衣,這成了耽美劇的慣例拍攝手法。一些耽美劇為了保證過審順利播出,如改編自耽美小說的《識汝不識丁》和《愉此一生》兩部網劇,分別將自身題材確定為“古裝探案劇”和“年代諜戰(zhàn)劇”,刪減了大量親密鏡頭,將劇中主人公的情感走向隱藏。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引得目前耽美劇紛紛效仿,成為了當今耽美劇創(chuàng)作與拍攝的主流方式。
(二)政策限制耽美劇應當符合時代要求
耽美劇的情感主線就是對同性感情的描寫與渲染,感情內容的特殊性決定了耽美劇的播出平臺并不寬泛,限制相對寬松的網絡平臺便成了耽美劇播出的主陣地。但即使是這樣,耽美劇想要順利播出也面臨著較大阻力,一般都會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調整。由于政策原因,耽美題材的劇集想要順利播出,必然面對一些限制,但在這一環(huán)境下,制作方的壓力又陡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