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應松
位于三江源(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六股尖北麓的鶴城鄉(xiāng)新安源村,有一片神奇的古樹水口林。走進參天綠蔭、涼風習習的古林,空氣變得異常純凈,讓飽受城市霧霾荼毒的肺一下子得以自在呼吸,大腦也驟然亢奮靈動起來。
新安源古林公園是中國現(xiàn)存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樹齡最長的水口林,面積達100 畝,名貴樹種有楓香、紅豆杉、銀杏、欒樹、香榧等20 種、共192 棵,其中500年以上的國家一級保護古樹100 棵,占安徽全省的10%。公園里國家一級保護的紅豆杉也多達56 株,平均樹齡超過600年。園內有一對姊妹楓香壽逾1500年,最大的一棵楓香樹高35 米、胸圍4 米。這些古樹根深枝繁,雄奇挺拔、華蓋如云、直插云霄,在經久歲月的年輪中笑傲風霜雨雪。
信步園內,只見在東邊泉水潺潺的小溪旁,一棵巨大的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楓香樹由于根基腐朽破敗倒塌,還砸斷另外一棵香榧樹,令人扼腕嘆息。據(jù)說這棵1200 多年的老楓香屬“壽終正寢”自然死亡,因為該樹種越老樹心越空,很難在風雨中支撐。百年以上的保護樹種自然死亡后依舊受法律保護,即便是樹干枝椏也不例外。
由于新安源古林在華東地區(qū)是絕無僅有,在全國也是不可復制的生態(tài)旅游資源,鶴城鄉(xiāng)投資100 多萬元完善古林公園基礎設施,修建了河道護岸、攔水壩、引水渠、思源亭和致遠亭,對古樹逐一登記造冊進行掛牌保護,并安裝設備24 小時在線監(jiān)控,讓深藏大山的生態(tài)遺產成為眾多山民游客的“快活林”。
新安源古村鳥瞰全景
古林秋景
林中歪脖古樹
關于這片神奇古樹水口林的來歷,當?shù)剡€流傳著一個美麗傳說。當?shù)厣矫裾J為,安徽省茶葉發(fā)源地鼻祖就住在新安源村的一座大山上。相傳,李世民的后代為躲避戰(zhàn)亂,輾轉來到山清水秀的鶴城鄉(xiāng)新安源村結廬而居。為防兵匪發(fā)現(xiàn)這個隱居世外的村落,李氏后裔在小村入口處兩條小溪交匯的三角地帶,栽種了一批水口林,以圖起到隱蔽偽裝作用。李氏后人自此在此繁衍,以砍伐木材下山入市換取生活物資為生,而水口林在陽光雨露滋潤下也逐漸長大成林。某日,村中一婦女得怪病身體每況愈下。家人請來郎中久治無果,遂取村前大山上野茶樹葉煮飲用后竟日漸康復。自此,茶葉的保健功效被村民發(fā)現(xiàn),并引種栽植直至發(fā)展成皖南山區(qū)主導產業(yè)。
水口林的保護曾歷經坎坷。20 世紀50年代末,有人進山要砍伐古樹,被村民冒死竭力阻止。改革開放后,當?shù)啬静募庸S也看中這片古樹,古樹再度被村民保護了下來。當?shù)厝艘寻压艠淞挚醋髂苁辜彝ズ湍馈V開財運、幸福安康的“庇護神”。如今,在當?shù)剡€有一個更有趣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每年禁漁禁筍期來臨前,村里想法籌資買來肥豬宰殺后割片送至每戶人家,此舉便是昭示村規(guī)——保護生態(tài),全村務必人人遵守。皖南大山里,村民公約的效力有時甚至比法律管用。同樣,新安源村保護古樹林也代代有嚴苛村規(guī):凡擅自破壞砍伐古樹者,族長將宰殺其家中年豬,讓戶戶分享以儆效尤。因此,村人折枝毀皮破壞生態(tài)的事情也就幾乎絕跡了,這就是樸素的生態(tài)文化與生態(tài)倫理的生動體現(xiàn)吧。
林邊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