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銀萍
摘要:空間詞是人類在認知自我與外界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詞匯。英漢空間詞除了表達最基本的空間概念以外,還具有受民情風俗、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等影響的不同的國俗語義。國俗語義是語義民族性的體現(xiàn),英漢語中概念意義相同的詞匯,其國俗語義表現(xiàn)出相似性、相異性及獨屬性,對空間詞的國俗語義進行研究有助于促進外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英漢空間詞;國俗語義;空間概念;相似;相異
一、引言
空間概念是人與外界在互動中產(chǎn)生的最直接的一種體驗,空間位置關系是人類認知外部世界、形成其他概念的基礎,人類具備了空間概念之后創(chuàng)造了空間詞。(1)空間詞是表達空間概念的基本方法。英漢兩種語言雖然屬于不同的語系,差異很大,但是在表達空間位置關系時都會用到空間詞??臻g詞除了基本的概念意義即表達空間位置關系之外,還被人們賦予了大量的豐富的引申意義,這些引申意義對于學習者來說是一大難點,但是在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卻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理解英漢空間詞的引申意義可以促進語言文化的學習和交流。
國俗語義學是語言學的一個新興分支和語義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國俗語義研究現(xiàn)在已然是語言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門課題。(2)學者們對國俗語義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吳友富指出,國俗語義是指詞匯在概念意義的基礎上,添加了與民族風俗、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相關的色彩和意義。(3)王德春則認為,國俗語義是語義民族性的體現(xiàn),詞匯的國俗語義體現(xiàn)了使用此語言的民族特有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本民族文化的特點。(4)兩人對于國俗語義的定義都強調(diào)了語言的民族文化特點,也就是說離開了具體的民族文化知識,就很難準確把握一種語言里詞匯的國俗語義。一個國家的民俗文化等特點也體現(xiàn)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空間詞當中,空間詞被賦予了本民族豐富的國俗語義。英漢空間詞雖然屬于非基本范疇的詞匯,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溝通中使用空間詞的機會很多,因此掌握英漢空間詞的國俗語義對于跨文化溝通和交流是至關重要的,不可忽視。
二、英漢系列空間詞的國俗語義研究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結(jié)晶,記錄和傳承著本民族文化的變遷。語言不僅僅體現(xiàn)了詞匯的概念意義,而且具有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深層次的意義,每一種語言都蘊涵了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作為體現(xiàn)語言民族特性的國俗語義,給語言附加了豐富的民族特色。各族人民都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上,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這就造就了各民族的語言在深層次的國俗語義上也具有類似之處。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各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經(jīng)歷了不同的變遷和改革,具有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制度,因此各民族的語言所賴以存在的文化背景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導致了各民族語言的國俗語義具有一定的差異。王德春教授把不同語言里概念意義相同的詞語,按照這些詞語的國俗語義差異程度劃分類型,總共有五種情況:一是國俗語義一語獨有,二是國俗語義截然相反,三是國俗語義大相徑庭,四是國俗語義部分相同,五是國俗語義基本相同。雖然國俗語義被劃分為五大類型,但是這些不同的類型體現(xiàn)的僅僅是差異程度的不同,本文主要討論以下三種情況:
(一)英漢空間詞國俗語義的相似性
盡管人們生活的歷史時代、地理位置有所不同,但是人們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能力卻是基本相同。因此,來自于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才可以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同時,由于人們認知的對象是基本一致的,無論在哪個民族,人們面對的都是衣食住行相關的事物。因此,英漢語中概念意義相同的詞匯,國俗語義也存在共同的重疊的部分。人類在最初的生存和發(fā)展中,首先認知的是自己在外部環(huán)境的位置、和外部其他事物的空間關系,比如和自身之外的事物相比較,位置關系是上下,還是左右,或是前后,或是一個空間之里外,與其他事物的距離之遠近,身處一個大空間的中心位置或是遠離中心的邊緣位置。認識這些空間位置關系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從而才能形成其他概念,比如時間概念、社會地位概念、等級概念等等。各民族的語言當中表達空間位置關系的空間詞,其概念意義基本相同,隨著世界各族人民的不斷交流和互動,不同語言之間也相互影響、滲透和吸納。因此,英漢語中空間詞的國俗語義也有很多相同相似之處。
英漢語言中表達空間概念的up/down和上/下,除了表達空間位置關系以外,還可以表達數(shù)量概念,英語中數(shù)量多就用up表達,數(shù)量少用down表達,漢語中數(shù)量多用上,數(shù)量少用下。表達空間方位關系的英漢空間詞可以用來表達數(shù)量,主要是因為各民族人民對于上下這對空間概念的切身感受相同。因為數(shù)量越多的東西堆在一起高度就越高,數(shù)量越少的東西堆在一起就低一些。比如,在英語中的一些例子:The price of pork went up greatly(豬肉價格上漲厲害)。The wheat produced this year is down compared with that last year(和去年相比,今年小麥的產(chǎn)量下降了)。漢語中也有一些例子,比如上調(diào)、上漲、上升、上浮及下降、下跌、下滑等,都表明了上與下和數(shù)量多與少的對應關系。除了此外,空間詞還可以表達社會等級高低的概念,地位重要即為up/上,地位較次要即為down/下。在英語當中,與up相關的詞匯表達社會地位、等級高,與down相關的詞匯表達社會地位、等級低,比如:upstart(新貴);take up the post(任職);the upper class(上層階級);downgrade(降職);step down(下臺);look down on(看不起);ups and downs(起起伏伏,跌宕起伏)。漢語語言中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在公司就有上司和下屬之分,在行政部門就有上級部門和下級部門之分,在中國古代就有皇上和臣下、部下之分,同時,也有上流社會之說;在表達地位權(quán)利的提升時用上調(diào),在表達地位權(quán)利的降低時用下放;在古代,各屬地臣子給皇上要上貢,皇上給屬地進行下?lián)?,這些漢語詞匯中的上下無不體現(xiàn)了社會等級的高低,表達非常形象生動。此外,英漢語言中表達空間位置關系的up/down和上/下還可以投射到表達狀態(tài)的概念上,狀態(tài)好就用up/上,狀態(tài)差就用down/下。在英語的表達方式中,up/down 來表示情緒高漲或低落,如cheer sb. up(讓人情緒高漲);make sb. down(令某人情緒低);feeling up/down(心情好/差)。漢語中的例子也不少,處于積極良好的狀態(tài)為上,處于低落悲觀的狀態(tài)為下,比如漢語中人遇到好事的時候就會喜上眉頭,受到批評打擊的時候就會低下眉頭,有工作即為上崗,失業(yè)即為下崗等等。
(二)英漢空間詞國俗語義的相異性
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進程、社會制度及宗教信仰不同,不同語言的國俗語義也就存在很多不同之處,英漢語言中的空間詞也不例外,其國俗語義存在很大的差異性。
英語中表達空間位置關系的詞匯left/right與漢語中的左右,其國俗語義就存在很多不同之處。中西方文化有不同的世界觀,對left/right和左右的理解存在相似性,但也存在不同。在英語中right有積極的意義,left有消極的意義,這樣的內(nèi)涵是和left/right的詞源相關聯(lián)的。詞源學字典里right的解釋為Good,proper,fitting,straight;left 的解釋為 weak,foolish。因此,西方人認為right是褒義的,left是貶義的。英語中的表達方式有l(wèi)eft-handed(不誠懇的;不熟練的),right hand(得力助手),right-handed man(親信),a right man(正直的人),right honorable(閣下,尊稱) left-footed(笨拙的),Mr./Miss Right(理想愛人),right bower/left bower(西方紙牌中的大王/副王)。古漢語中左的解釋是偏斜錯誤的,右的解釋是崇尚,崇敬,因此古漢語中左是貶義的,右是褒義的,和英語一致。因為古代勞動人民在耕種中發(fā)現(xiàn)右手比左手更加有力,更為強壯,用起來更為方便,生活中也是右手用得較多,用右手吃飯、寫字,于是有了右褒左貶的概念。然而語言是不斷演變豐富的,現(xiàn)代漢語中左的解釋是先進的、革命的,右的解釋是保守的,反動的,這與中國的革命歷史有關,現(xiàn)代漢語中有左傾/右傾,左翼/右翼,左派/右派,帶左的指政治覺悟高、思想進步的人士,帶右的指政治思想上落后的、保守的人士或黨派。
人類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多姿多彩,各民族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也有所不同,因此各民族的語言受到了這些因素的影響,具有地域文化的印記,英漢語中空間詞受氣候地理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國俗語義也不同。比如,英國位于地球的西半球,其東邊是歐洲大陸板塊,吹來的東風是西伯利亞寒流,西邊是挨著大西洋,能夠得到大西洋的暖流。因此,英語中西風象征著春天的到來,西風帶給人們希望,然而東風卻是毀滅與荒涼的象征。在英國的文學作品中多是贊美西風貶低東風,雪萊的《西風頌》中充滿了對西風的贊美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英語詩歌中還有a piercing east wind(刺骨的東風)的表達。中國的情況相反,東邊是大海,西邊是大山,因而漢語中有凜冽的西風吹啊吹和東風送暖的說法。中國的冬天經(jīng)常刮來西風,讓人感覺特別寒冷,悲涼。另一方面,東風卻是春天的象征,因此中國人更喜歡東風,和煦的東風給人帶來了春天,帶來了生機,春天里大地萬物復蘇, 到處一派繁榮的景象?!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給西風的解釋:指秋風;比喻日趨沒落的腐朽勢力,給東風的解釋:指春風;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氣勢?!拔鳌痹谥袊€有表達死亡的意義,如:“去西天”“歸西”都是死亡的意思。在中國古代“東宮”為太子所居之宮,東代表著希望、富貴和吉祥。由此可見,英漢語的空間詞因為地理、氣候的原因擁有了差異較大的國俗語義。
(三)英漢空間詞國俗語義的獨屬性
不同民族在地域環(huán)境、歷史變遷、風俗習慣等方面都具有一些與別的民族所不同的地方,因此,一個民族的語言當中也會體現(xiàn)出不同于其他語言的獨特的國俗語義,英漢語空間詞也存在這種情況。中國的地理位置特點是南邊面向太陽,北邊背對太陽,人們常常把南面稱之為陽面,北面稱之為陰面。陽面能夠受到太陽光的照射,而太陽的照射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因此人們更喜歡南面,體現(xiàn)在漢語當中就是尊南卑北,漢語中描述失敗的時候喜歡用“敗北”。中國古代的帝王上朝的寶座也是坐北面南,現(xiàn)代人建造房子的時候也喜歡朝向南邊。然而在英語當中,south 和north 只用于表達空間方位概念,沒有特殊的國俗語義。漢語的左右還可以表示數(shù)量,如:兩年左右,30歲左右,然而英語中l(wèi)eft/right不具有這個特征。
三、結(jié)語
英漢兩種語言中概念意義相對應的詞匯,由于傳統(tǒng)習俗、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及地理、氣候等不同,其國俗語義的情況是相當復雜的。本文具體討論了英漢語言中一系列空間詞的國俗語義的不同情況,包括相似、相異及獨屬性,可以看出,概念意義相同的英漢空間詞,其國俗語義也是存在差異的,正確理解這些空間詞的國俗語義對于了解中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外語教學中加大詞匯的國俗語義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跨文化交際的困難、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及提高跨文化的溝通和交際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也應當樹立這種意識,在溝通中遇到問題時,多研究對方語言中詞語的內(nèi)涵及國俗語義,有利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際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