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 新生兒科,廣東 佛山 528500)
超早產兒是指胎齡<28 周的早產兒,此類患兒需要頻繁監(jiān)測患兒血壓以及動脈血氣,病情嚴重。臍動脈置管可及時、準確、直觀、動態(tài)的發(fā)現超早產兒內環(huán)境以及血壓的變化情況,并且避免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損傷及痛苦[1]。但在直觀過程中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和維護,從而降低護理風險和并發(fā)癥風險[2]。風險管理是指在護理中預防可能對治療效果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因素,從而降低護理風險和并發(fā)癥風險[3]。本次研究中,在超早產兒臍動脈置管護理中加以風險管理,結果如下。
將我院于2015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間收治的58 例超早產兒患兒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2 組,對照組29 例中男性19 例,女性10 例;胎齡25~27 周,平均(26.11±0.39)周;體質量901~1021g,平均(991.23±99.59)g。研究組29 例中男性17 例,女性12 例;胎齡25~27 周,平均(26.08±0.21)周;體質量912~1017g,平均(997.31±98.46)g。兩組間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會批準。
納入標準:(1)出生胎齡<28 周;(2)臍帶未干結,臍動脈血管未閉鎖;(3)患兒臍部無任何異常;(4)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臍部組織出現臍膨出、臍腸瘺、臍茸、臍竇、臍疝、腹裂等;(2)單臍動脈;(3)合并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休克及其他原因導致出凝血時間異常。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常規(guī)臍動脈置管護理,包括妥善固定導管、體位護理、保持導管通暢、預防感染等。
研究組加以風險管理。(1)成立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等組成的風險管理小組,加強培訓工作,提高臨床護理技能。小組長遠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醫(yī)院實際臨床經驗評估可能存在的風險環(huán)節(jié)以及問題,制定風險管理預案。(2)存在問題。①置管失敗。引起原因是:沒有預留足夠長度的臍帶殘端、助手不能有效配合、不熟悉臍血管解剖位置、置管時機過晚等原因。②臍部滲血。引起原因是:導管置入深度計算不精確在插管后跳轉至尖端位置引起、肝素溶液使用不當、臍帶縫合過松、操作不熟練、患兒自身凝血功能紊亂等。③導管脫出。引起原因是:臍部護理不當、“搭橋式”固定方法繁瑣、臍動脈導管包內縫線不結實、臍帶留置過短。④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引起原因是:臍動脈導管留置時間過長、采集血標本無計劃、臍部護理不當、未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操作技術不規(guī)范。(3)風險管理方案。①根據存在問題以及原因制定標準化的操作流程。②對全科護士進行有效培訓,組織學習臍血管解剖位置以及X 線胸片、臍動脈置管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提高其專業(yè)技能以及風險防范意識。③由經驗豐富的護理組織進行置管培訓,查看護士的實際操作水平,并定期評估,直至護士熟練掌握相關知識、操作標準、維護流程、風險處理方法等。(4)實施干預。①置管前。在患兒入院時預后臍帶3~5 cm,了解患兒病情情況以及產婦病史,根據患兒返回時間做好置管準備,把握好置管時機。嚴格規(guī)范無菌技術,并依據患兒情況計算導管插入深度。②置管中。結合超早產兒情況播放《圣母頌》、《托塞里小夜曲》、《莫扎特小夜曲》等兒童搖籃曲,音量控制在50~60 dB。根據患兒解剖位置更改導管推進角度,臍動脈導管進入腹壁后調整角度使之與腹壁成45°角,在插入4~5 cm 后更改角度使之與之前相反繼續(xù)推進。固定方法改為“夾心圈式”固定。將無菌透明貼膜及皮膚保護敷料在中心剪去1 cm 圓孔后貼于患兒臍周并進行有效固定。③置管后。根據患兒情況,集中有計劃的采集血標本。在操作中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管理,避免感染風險,全面監(jiān)控患兒病情情況,并評估是否需要保留導管,根據患兒病情情況縮短留置時間。在封管時持續(xù)泵入生理鹽水代替肝素鹽水,從而降低穿刺點的出血發(fā)生率。
觀察兩組患兒置管過程中心率、呼吸、舒張壓、收縮壓等情況。
記錄兩組患兒置管成功情況以及臍部滲血、導管堵塞、導管脫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9.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心率、呼吸均低于對照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表1 生命體征指標比較()
研究組置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置管成功率比較[n(%)]
研究組臍部滲血、導管堵塞、導管脫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置管并發(fā)癥比較[n(%)]
超早產兒在進行臍動脈置管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置管失敗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風險管理是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從而保證護理質量[4]。
有研究表明,適宜的舒緩音樂可降低患兒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5],維持患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并且可促進體內內啡肽等物質的釋放,發(fā)揮催眠、鎮(zhèn)靜的作用[6]。本次研究中,給予研究組加以風險管理,在置管時,給予患兒播放兒童搖籃曲,可降低針刺對患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以及對疼痛的反映[7],進而有效維持呼吸、心率穩(wěn)定,降低對血壓的影響,保證各項操作順利進行。因此研究組研究組心率、呼吸均低于對照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高于對照組。
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加強小組培訓,可提高護士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風險意識,進而保證護理安全。通過相關文獻以及臨床實際工作經驗綜合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8-10],包括置管失敗、臍部滲血、導管脫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分析風險發(fā)生的原因,針對性的制定實施方案,可有效避免置管失敗、臍部滲血、導管脫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發(fā)生情況,因此研究組患兒置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置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應用于超早產兒臍動脈置管護理中可保持患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