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樂理”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讓學員能夠閱讀理解音樂記錄的書面形式——樂譜,同時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樂理就像一把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是學習演唱、演奏、歌曲寫作、和聲、編曲等各種技能的前提條件,是成為一個有專業(yè)素質的音樂人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只有熟練掌握并運用這把鑰匙,才能更快地開啟音樂之門,進入音樂殿堂。樂理課是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那么,如何讓老年學員學好樂理呢?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讓其輕松地學樂理。我是這樣做的:
學習樂理,要重視音階的學習練唱,音階大多數都能隨口而唱,簡單、易記。因此無論是學習聲樂演唱還是各種樂器演奏都是從音階開始。不僅如此,音階還包含著唱名、音名、音程、和弦、調式調性等理論知識。
(1)從基本音階的學習到各種調式音階的學習以及調式調性的認識。如:1 2 3 4 5 6 7 i 這七個基本音,構成了自然大調音階,將其進行變化就可構成和聲大調音階、旋律大調音階、五聲調式音階等多種調式音階。然后再講解每個調式的調性以及在音樂中的應用和表現力,這樣使知識連貫起來,易理解、易記住。采用各種大小調音階練唱的方法,進行調式感覺的穩(wěn)定訓練,培養(yǎng)穩(wěn)定的調式感覺。唱好音階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調式調性概念,對視唱好旋律以及樂感的培養(yǎng),是非常好的方法。
(2)在音階的基礎上進行音的高低變化練習可以快速學習理解音程、和弦的理論知識。用此方法還可構成變化音程、轉位和弦等多種音程、和弦。用音程知識編寫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視唱曲練唱,可加強知識的記憶和實用性。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跟琴模唱的方式,從純一度、純八度開始教學員練習,然后逐漸增加難度,將音程理論學習具體化、生動化。
(3)將基本音階進行快慢變化組合,傳授學員拍號、音符、休止符、節(jié)奏、調號、強弱規(guī)律等理論知識。在教授以上知識時,如果按理論條文一一闡述,老師講的辛苦,學員聽的疲憊,想讓老年學員背記理論概念就更困難了。我在教學中采取將音階組合成樂曲的方法,傳授音樂基礎理論知識。
例如:學習音階1 2 3 4 5 6 7 i時,我會要求學員通過學習下面的組成樂曲1,掌握基本音符、小節(jié)線、終止線和拍號的相關知識。
視唱屬于識譜技能訓練,一般是在教師指導下,調動學員獨立運用視覺、聽覺、感覺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練習識譜。通過視唱大量的音樂旋律片段或音樂主題旋律,使學員獲取大量音樂養(yǎng)料,積累音樂素材與資料,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獨立閱讀音樂資料及演唱(奏)水平,增加感受音樂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教師可從練習豐富多樣的視唱曲開始入手視唱教學。視唱曲的選唱應從易到難,從熟悉到陌生,從無變化音到有變化音。在教材選擇上,要選視唱曲目較多的教材。因為每一首視唱曲就是一段音樂素材、詞匯,積累得越多,音樂的語匯就越多。不要為講音樂理論而講,要為實際演唱或演奏而講,音樂理論知識為視唱服務,而視唱又更好地為理解掌握音樂知識服務,二者相輔相成。
通過歌曲的教唱,使學員掌握調式、調性、轉調等知識(因為每一部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調式調性)。授課時選曲要有針對性,要教唱一些適合老年學員的歌曲,而且各種調式的歌曲、創(chuàng)作歌曲、民歌等都要涉及,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講授有關知識。如:在學習大調式時選唱《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我們走在大路上》等,這樣會使學員更易于理解調式調性的概念。
二聲部視唱曲、歌曲的練習不但能調整、平衡聲部相互的音響關系,理解和體會協(xié)和,有助于和聲聽覺的發(fā)展,同時也能促進單聲部視唱音調的準確性,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只要唱合唱歌曲,就會唱和聲,有了和聲知識以后,那些同時鳴響的聲音就不再是零散的、陌生的、無序的,而是清晰的、整齊有序的;懂得了和聲語言的規(guī)律,就能把合唱歌曲的各個聲部更有邏輯性、更準確地唱出來,加強音樂的記憶,有利于提高音樂的表現力。在二聲部視唱及練唱中,講授和弦知識是非常恰當的時機??蓭讉€人合作,每人一個聲部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可做Ⅰ—ⅠV—V—Ⅰ的大小調與和弦連接,分別在各個調性調式上用固定調練習。這種練習不僅能強化自我的音高概念,對音樂感覺的培養(yǎng)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初級二聲部視唱歌曲練習中,可選用《森林水車》《長城謠》等。
總之,學習基礎樂理的關鍵是應用基礎樂理課程內的知識,這種應用的途徑就是演唱、演奏作品。因此,基礎樂理課一定不要單純講理論,要把講、聽、唱、練結合起來,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