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學地分析了電子基礎實訓全英授課實驗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在授課方式、師生互動、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從而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改進方案。
關鍵詞 電子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全球化、地球村的趨勢愈發(fā)明顯,教育領域的全球化趨勢同樣如此。目前,高校的全球化程度成為了高校招生吸引力的重要一環(huán),特別是在當前以英語為主要國際通用語音的環(huán)境下,全英文授課可以反映出高校的國際化程度。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開設全英文授課課程,可見全英文授課模式勢在必行。本文就《電子基礎實訓(全英文授課)》在授課過程遇到了各種教學問題進行了積極思考和詳細討論,希望能為實驗類全英文授課課程提供一定的科學參考和幫助。
1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國外教學模式直接套用,學生適應效果不佳
《電子基礎實訓》這門本科生的基礎實驗課程采用了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教學模式,采用全英文課件、全英文資料和全英文授課的方式。但是由于本科生專業(yè)詞匯有限,詞匯儲備量不夠等因素,導致學生無法全部理解全英文的實驗操作步驟,因此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無法完成。另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限,因為學生不愿意與老師進行全英文的溝通交流。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全英授課環(huán)境中很難真正理解所有課程內容,也更難深入掌握專業(yè)知識。
1.2前置課程不完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進度不一致
該課程為實驗操作課程,授課內容基于相匹配的理論課程內容。由于理論課程內容在全英文授課環(huán)境下,學生掌握有限,同時理論課程進度較慢,對實驗課程內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課堂設計較為困難。
1.3教學內容較多,部分學生掌握程度有限
本實驗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三個課時連上,因為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教學內容設置較多,部分學生基礎有限,在實際動手操作時出現時間不夠,無法完成教學內容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2課程教學的改進措施
2.1增強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能力
《電子基礎實訓》課程作為高等教育電子類學科的基礎實驗課程,其重要程度顯而易見。鑒于該課程實驗資料中涉及的專業(yè)詞匯多、實驗操作步驟理解難度大等問題,學生應該加強自身的語言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詞匯量。在課下應當主動開展課前的預習,對專業(yè)詞匯進行掌握。這是授課過程中可以聽懂課程內容的首要條件,也是課程中與授課教師進行口語交流的前提條件。因此對于能夠進入全英文授課課堂的學生,要求其英語必須達到相應的成績。另外,該課程配備的輔助教師要提高、促進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意識,做好溝通橋梁作用。另一方面,授課教師和輔助教師在課堂上盡量采用常用詞匯,語速放緩,以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吸收效率。最后,設立交流課堂,既授課進行到一定階段以后,就用專門的一節(jié)課進行師生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對于學生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提高授課效果,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2.2加強課堂教學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
《電子基礎實訓》雖然是一門實驗課程,本應以實驗操作為核心。但是,由于是全英授課課程,如果只注重實驗操作,不進行一定理論知識的講解,勢必造成課程內容枯燥、知識點理解不深、學生難以有效吸收等局面。因此,為了加強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將課本知識和實驗操作連接起來,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授課教師應該在每節(jié)課堂之初,先對本節(jié)課程內容進行必要理論知識點的講解,提醒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容易出現的失誤,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深對理論內容的掌握,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驗完成度。只有把實驗課程變成學生愛學、愿意學的內容,學生才會自覺主動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3緊跟時代發(fā)展,利用多種互聯網終端,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當今課堂教學已經不再僅限于以往單純的黑板和紙面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面對全英文授課的實驗課程,授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尋求多樣化的授課模式,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首先,課堂上采用了目前廣泛使用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即結合了PPT教學演示和上機操作這兩種常見的是實驗課程授課方式。其次,鑒于《電子基礎實訓》這門課程要求學生課堂上完成英文實驗報告的撰寫,而實驗內容中涉及很多波形曲線、電路圖等,因此,建議在實驗室中配備少量的打印機,直接將學生模擬的波形曲線等實驗結果,以打印的方式粘貼到實驗報告中,從而減少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時間,增加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時間,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再次,積極鼓勵學生利用WeChat和email等溝通工具,及時和授課教師進行英文交流。這樣也可以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全英文授課是目前比較新穎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尤其是使用該模式進行諸如《電子基礎實訓》等專業(yè)實驗課程的講解時,難免會遇到一些新的教學問題。但只要我們勤于思考、與時俱進、敢于改變,一定會克服這些負面影響,獲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電子科學與技術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yè)建設項目(ZNTSZY-4)。
作者簡介:文丹丹(1988-),女,漢族,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從事磁電耦合器件、光敏傳感器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振聰.英語學術論文寫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 楊帆.高校英語專業(yè)寫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利弊分析及對策[J].黑河教育,2019(0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