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尹 喜,張 林,王成偉(通訊作者)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CT、MRI室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乳腺髓樣癌發(fā)病率低于其他常見乳腺癌,其通過常規(guī)X線、超聲等檢查難以與某些良性腫瘤如纖維腺瘤相區(qū)分[1,2]。為提高該類疾病的診斷水平,本文試分析了乳腺髓樣癌與纖維腺瘤患者的臨床及MRI特征,探討了MRI在乳腺髓樣癌和纖維腺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診治的乳腺髓樣癌40例、纖維腺瘤40例患者資料。均為經(jīng)病理證實,并且在手術(shù)之前進行了MRI檢查?;颊咝詣e均為女性。髓樣癌患者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47.63±7.23)歲;病灶位置:左乳21例、右乳19例。纖維瘤患者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41.56±8.57)歲,病灶位置:左乳18例、右乳22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GE3.0T掃描儀進行檢查,檢查時患者采取俯臥位,將乳房正常懸垂在專用線圈范圍內(nèi)。MR掃描序列和參數(shù)如下:(1)軸位GRE T1W抑脂序列,重復時間6ms,回波時間3ms,反轉(zhuǎn)時間13ms,反轉(zhuǎn)角10°,層厚3.2mm,層間距0。(2)軸位SE-EPI DWI序列:b值分別為0、800s/mm2,重復時間5000~6000ms,回波時間62~71ms,層厚6.0mm,層間距1.5mm。(3)矢狀位FSE T2W抑脂序列,重復時間3140~4640ms,回波時間81~85ms,層厚為5.0mm,層間距為1.0mm。(4)VIBRANT動態(tài)增強序列,采用矢狀位3D FSPGR(three dimensional RF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三維快速擾相位梯度回波)序列采集:TR4.8ms,TE最小,反轉(zhuǎn)角12°,F(xiàn)OV16~20cm,層厚2.7~3.0mm,采集矩陣256×160,激勵次數(shù)1。三維采集范圍覆蓋整個乳腺,每一序列共116層圖像,重復11次,第4次圖像采集完成前的最后10s,通過手背靜脈按0.1mmo l/kg、2mL/s的速度用高壓注射器團注Gd-DTPA,隨后以同樣速率注射15~20mL生理鹽水沖洗。
由2名有5年或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放射科醫(yī)生共同閱片,觀察病灶的位置、形態(tài)、信號及強化程度,對不同觀點討論后達成一致。
使用SPSS17.0軟件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除髓樣癌患者平均年齡大于纖維腺瘤患者(P<0.01)之外,2組其他臨床特征如發(fā)病部位、病程、BMI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MRI特征方面,兩組在病灶內(nèi)部強化特征(P<0.01)、DWI信號強度(P<0.01)、TIC類型(P<0.05)、平掃T2WI病灶信號強度(P<0.01)、壞死與囊變(P<0.01)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詳見表1。
表1 乳腺髓樣癌與纖維腺瘤臨床特征及MRI特征對比
臨床上乳腺髓樣癌不甚常見,僅依靠臨床表現(xiàn)或X線和超聲檢查難以與某些常見良性乳腺腫瘤(如乳腺纖維腺瘤)相鑒別,導致誤診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3,4]。
MRI對于軟組織的分辨率高于X線和超聲檢查,而且具有無創(chuàng)性,可使用多種序列從多方位來對乳腺進行掃描,動態(tài)增強掃描能夠顯示出病灶的形態(tài)特征、血流動力學特點,TIC類型是病灶血流流入與流出的特征性反映,T2WI信號強度則提示了病灶內(nèi)部成分上的差異性[5]。本研究中兩組在病灶內(nèi)部強化特征(P<0.01)、DWI信號強度(P<0.01)、TIC類型(P<0.05)、平掃T2WI病灶信號強度(P<0.01)、壞死與囊變(P<0.01)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說明其MRI特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病變的病理特征,這些對于乳腺腫瘤良惡性質(zhì)的判別也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綜上所述,乳腺髓樣癌及纖維腺瘤在臨床特征上區(qū)別不大,而在MRI表現(xiàn)上各有其特征性,對乳腺髓樣癌與纖維腺瘤的MRI特征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進行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