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彥超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后,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去年11月18日,“中國治理的世界意義”國際論壇在浙江湖州舉行。論壇上,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講話中分享了一個案例,他用湖州織里小鎮(zhèn)的蝶變故事,生動闡釋了浙江基層治理的創(chuàng)新。
在這次論壇報道中,天目新聞摒棄傳統(tǒng)的時政新聞報道手法,用講故事的方式,以豎版視頻形式,重點呈現(xiàn)車俊分享的案例,推出短視頻新聞報道——《車?。嚎椑镦?zhèn)的華麗蝶變是浙江治理的一個生動縮影》。這篇報道,創(chuàng)新了時政新聞的話語方式、呈現(xiàn)形式,以及新聞短片的生產機制,是天目新聞在短視頻語境下做好時政新聞報道的一種全新探索。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時政報道往往千篇一律、枯燥無味,很難引起普通讀者的閱讀興趣。尤其是領導活動、會議報道等,長期以來形成了固有的模式,讓人感覺創(chuàng)新難度很大,創(chuàng)新余地很小。
對于各級主流媒體而言,時政新聞、領導活動等報道依舊是重要的“主業(yè)”。但是,目前不少新媒體的時政報道,依舊在傳統(tǒng)的會議報道和領導活動報道的基礎上做文章,只不過換了一種表現(xiàn)形式,無非是“新瓶裝舊酒”。面對市場化的“新藍海”,這樣的時政報道顯然無法吸引用戶眼球,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久而久之就會失去用戶、失去市場。
面對這一問題,天目新聞客戶端創(chuàng)新提出“黨政資源、百姓視角;觀點提煉、天目獨家”的口號。我們認為,黨政資源里藏著大量群眾關注的新聞“好料”,讓時政新聞實現(xiàn)“軟著陸”,關鍵在于轉變視角。天目新聞嘗試以百姓視角,對領導活動、會議報道進行觀點提煉,用短視頻方式講好“浙江故事”、展示“浙江美好”、傳遞“浙江聲音”。
以“中國治理的世界意義”國際論壇報道為例,若是“老辦法”,不外乎介紹論壇舉辦背景、意義以及省領導重要講話等內容,這種“程式化”的報道很難接地氣,受眾看了也難以提起興趣。
“中國治理世界意義”國際論壇現(xiàn)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
其實,在論壇舉辦前7個月,2019年4月3日,車俊書記就曾考察過織里鎮(zhèn)的社會治理情況。他對織里“平安大姐”社會工作室、織里矛盾調解中心、“老兵驛站”等情況都十分了解。此次國際論壇的舉辦地,距離織里很近,且嘉賓們在論壇召開前一天也都到過織里,深入了解過當?shù)氐那闆r。因此,車俊書記在論壇上分享他在織里的所見所聞,完全是情理之中,并不讓人意外。
這次報道中,天目新聞記者在大致掌握了車俊書記的講話內容后,就決定聚焦這個由省委書記親口說出的、發(fā)生在民眾身邊的小故事。
轉換視角后,這篇報道不再只關注“領導強調”和“領導要求”,而是對領導講話過程中的小分享、小故事進行重新還原,讓原本較為枯燥的領導活動報道,變得妙趣橫生,讓受眾覺得可親、可近、可感。同時,這樣的內容呈現(xiàn),并沒有偏離新聞本身的核心內容,而是更直觀、更有效地將主要領導所要表達的觀點、強調的重點傳達給了大眾。
“講故事”是最受歡迎的新聞表達方式,在短視頻的語境下更是如此。好的時政新聞和領導活動報道,應該“以小見大”,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擁有真正的大眾視角,有細節(jié)的報道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和興趣。同時,還能一改以往主流媒體在人們心中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年輕受眾。短視頻語境下的時政報道,應該放開手腳進行這種嘗試。只要轉換視角,更多地關注細節(jié),會議報道、領導活動報道也能做得有料有趣及有用。
隨著技術不斷革新,視頻化的信息傳播越來越成為主流,短視頻不斷改變著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與生產方式。怎樣成功引導受眾關注時政報道?新聞學教授梅爾文·曼切爾在論述新聞的表現(xiàn)手法時曾說,要表現(xiàn),不要陳述。
媒體的快速融合,給新聞增加表現(xiàn)力提供了全新的載體。相比傳統(tǒng)新聞報道采用的圖文和長視頻形式,短視頻在信息要素表現(xiàn)力和視覺沖擊方面更具優(yōu)勢。同時,短視頻的媒介特性也改變著傳統(tǒng)新聞報道敘事的節(jié)奏、角度以及模式。
近年來,主流媒體通過探索重大時政新聞短視頻的新語態(tài),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主流媒體在互聯(lián)網輿論場的引導力、傳播力。
“中國治理的世界意義”國際論壇,有來自近20個國家的200多名學者參與,大家共同研究中國治理的經驗、價值和意義。這樣的國際化論壇,近年來在浙江并不少見。少見的是,讓受眾既了解會議,又能身臨其境的報道。
《車?。嚎椑镦?zhèn)的華麗蝶變是浙江治理的一個生動縮影》這篇報道聚焦省委書記車俊的講話,用短視頻的方式來呈現(xiàn),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不再顯得高深、枯燥、晦澀。
如今的織里
在視頻呈現(xiàn)時,我們運用原音、原畫,但并不是讓領導講話一鏡到底,而是會場內外進行有機結合,現(xiàn)場故事講到哪里,視頻的畫面就配到哪里。例如,車俊講到織里童裝城時,視頻畫面就從會場切到場外,呈現(xiàn)童裝城的航拍畫面。
視頻全片時長只有2分19秒,符合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且制作精良、用心,通過大量背景素材的運用,達到了“用畫面講故事”的呈現(xiàn)效果。不僅如此,報道以豎視頻形式呈現(xiàn),契合了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用戶手機閱讀、分享的習慣。
這篇短視頻報道在天目新聞客戶端、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發(fā)出后,迅速被其他新聞媒體和社交圈廣泛轉載、轉發(fā),在朋友圈刷屏;宣傳主管部門、媒體同行和社會各界對這篇短視頻稿件給予了廣泛好評,省委宣傳部領導還曾在多個場合提及該短片。
種種新聞實踐都告訴我們,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掌握短視頻拍攝、剪輯技術,已經成了每位全媒體記者的基本功。天目新聞客戶端在上線之前,就要求所有從業(yè)記者掌握視頻拍攝、手機剪輯的基本技術。這也是客戶端上線短短一個月后,就能在國際化論壇上快速推出精美視頻報道的原因之一。
在媒體融合的今天,形成一條完整的新聞生產、發(fā)布、審核鏈條,十分重要??紤]到記者在現(xiàn)場的網絡狀況、剪輯條件不穩(wěn)定、素材資源調取困難等情況,想要及時發(fā)稿,就需要前后方記者的緊密配合。
這次“中國治理的世界意義”國際論壇的報道,就是我們對新聞專題片的生產機制的一次大膽創(chuàng)新。本次報道中,天目新聞記者提前圍繞車俊書記分享的“織里故事”進行大量的素材準備。在論壇現(xiàn)場,記者錄制下領導講話的視頻、音頻后,第一時間傳回后方進行專題短片剪輯,基本做到現(xiàn)場話音剛落,后方已經成稿,將新聞的時效性提升到極致。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制作一期精美、輕巧的小專題片,不再需要扛著沉重的裝備,從現(xiàn)場趕回剪輯室制作,而是借助互聯(lián)網內容生產機制,實現(xiàn)前后方高效協(xié)同。這篇報道發(fā)出后,多家媒體同行前來取經。
經過“中國治理的世界意義”國際論壇的成功實踐之后,天目新聞在此后的浙江省兩會、全國兩會、長三角地區(qū)主要領導座談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報道中廣泛運用了這一經驗,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了一個在短視頻語境下,又快又好地報道黨政領導活動、政府會議的機制。
以往,受制于新聞時長、版面大小等因素,市委書記的精彩論述,很難在省級媒體上得到充分呈現(xiàn)。今年省兩會期間,天目新聞再次嘗試對黨政領導的重要觀點、精彩論述進行提煉,以百姓視角進行視頻化呈現(xiàn),推出《2020@市委書記》欄目,呈現(xiàn)浙江11個市市委書記在省兩會上的精彩發(fā)言。
此外,天目新聞還嘗試建立了一個用于配合時政新聞、領導活動等報道的新聞素材庫。自天目新聞推出以來,天目新聞的記者就活躍在長三角的各個城市,積累下不少精彩的視頻資源,包括各地的風景航拍、大型項目施工現(xiàn)場、地標建筑、重要工程等。在今后長三角的時政新聞報道中,天目新聞記者都可以隨時調取這些素材,用于短視頻的補充素材,來豐富報道的內容。
(《車俊:織里鎮(zhèn)的華麗蝶變是浙江治理的一個生動縮影》獲2019年度浙江新聞獎新媒體類短視頻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