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雋
1963年8月28日,逾25萬民眾聚集在華盛頓市中心的國家廣場上,馬丁·路德·金發(fā)表了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
1968年4月3日,馬丁·路德·金在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發(fā)表了最后一次演講:“前方的路并不平坦,但這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因為我已抵達峰頂……今晚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們作為一個民族一定會抵達那應許之地?!?/p>
然而直到52年后的今天,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fā)的抗議活動席卷美國,黑人種族似乎依舊沒有抵達“應許之地”。
在美國,無論哪個種族都不曾像黑人這樣,需要付出如此多的代價,從被奴役的起點一步步追趕上來,努力想要和他們的同胞并肩而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風起云涌的黑人民權運動,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閃光的一頁。這段抗爭記憶如今被頻繁提起,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更加理解黑人所經(jīng)歷的苦難和壓迫,所獨有的敏感和憤怒,以及他們不懈呼喊的價值和誓死捍衛(wèi)的綱領。
1955年12月1日 ,42歲的羅莎·帕克斯下班回家,登上一輛公交車后,坐在了車廂中間的座位上。按照當時阿拉巴馬州種族隔離法的規(guī)定,蒙哥馬利市公交車廂前三排是白人專屬,黑人只能坐在后面。前排坐滿后,每逢白人上車,黑人必須讓座,移到車廂后面,若沒有空座就得下車。
公交車駛過三站后,有一名白人上車,司機要求帕克斯給這名白人讓座,但她一動不動。此前她就以這種方式反抗過公交種族隔離制,但這一次她遭到了警察逮捕?!八緳C是否要求你起身讓座?”“是?!薄澳悄銥槭裁床徽酒饋??”“我認為我不該站著?!?/p>
多年后,在帕克斯的自傳《我的故事》中,她說:“人們總是說我不讓座是因為我累了,但這不是真相。我不是身體上疲勞,我也不老,我才42歲。我不是累了,我只是對屈服感到厭倦?!?/p>
這是1955年,距離南北戰(zhàn)爭結束、奴隸制廢除已經(jīng)90年,黑人仍然沒有得到自由和解放,相反,他們長期陷入了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嚴酷境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姬虹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從19世紀中后期開始,美國南方普遍實行‘隔離但平等制度,學校、教堂、醫(yī)院、餐廳、商店、旅館、劇場、廁所、墓地等公共場所全部實行種族隔離,規(guī)定只要隔離設施相等,就不構成歧視。實際上‘隔離但平等剝奪了黑人好不容易獲得的公民權利和自由,隔離是實,平等是虛。在劇場,黑人只能從后門進入,同樣是飲水器,黑人的永遠不好用??梢韵胂螅敃r身材嬌小、體重不足100磅的羅莎·帕克斯,是以無比的勇氣向種族隔離制度發(fā)起挑戰(zhàn)?!?/p>
在帕克斯遭逮捕3天后,蒙哥馬利市黑人社區(qū)領導人號召全市黑人進行公車罷乘抗議,直到當局答應黑人能夠享受同等待遇、公交車公司可雇用黑人司機、座位按照先來后到依次占用。這是南部黑人民眾首次大規(guī)模參與的民權運動,共有4萬多名黑人響應,其中有人寧肯步行20英里上班,也絕不乘坐公交車。1956年11月13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蒙哥馬利市在公車上實行種族隔離違憲。12月21日,長達381天的蒙哥馬利公車罷乘運動以勝利告終。
1955年,羅莎·帕克斯(右)因拒絕在公交車上給白人讓座被捕。
雖然美國黑人一直在進行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民權運動,但是像蒙哥馬利公車罷乘運動這樣大規(guī)模的、有組織的民權運動是在二戰(zhàn)后才逐漸興起的。歷史學家拉爾夫·德·貝茨曾指出:“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的種子是在二戰(zhàn)的動蕩年代播種和培育的。” 一位從太平洋戰(zhàn)場歸國的黑人退伍軍人也這樣說:“我們爭取自由的戰(zhàn)斗,是從我們抵達舊金山那一刻開始的?!?/p>
二戰(zhàn)中,黑人為粉碎法西斯勢力踴躍參軍,他們看到世界人民在與法西斯極端種族主義斗爭,而美國國內(nèi)的種族歧視卻根深蒂固,強烈的反差促使他們進一步覺醒。二戰(zhàn)后,黑人在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仍然擺脫不了“二等公民”的身份,于是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機會均等,建設一個更平等、更自由的美國社會成為他們的共同目標。
罷乘運動改變了帕克斯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美國歷史。她失去了百貨樓裁縫的工作,還收到了死亡威脅,于是舉家遷居弗吉尼亞州,后于1957年定居底特律,繼續(xù)投入民權運動相關工作,直到2005年去世。當時她的靈柩被送往華盛頓特區(qū),在國會山圓形大廳舉行國葬。時任國務卿、同為非洲裔女性的賴斯發(fā)表演講稱,如果不是帕克斯,自己不會走到國務卿的職位。民權領袖杰西·杰克遜牧師在悼念時說:“她坐下了,我們才得以站起來?!?/p>
同一年代里,除了蒙哥馬利公車罷乘運動,以瑟古德·馬歇爾為代表的一批杰出黑人律師在通過法庭斗爭為黑人群體爭取平等權利。1940—1961年,馬歇爾在最高法院為32宗案件進行辯護,有29宗勝訴。1954年,他承接并勝訴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打破了教育系統(tǒng)種族隔離藩籬,具有里程碑意義。
上世紀50年代,琳達·布朗一家住在堪薩斯州的托皮卡市,她每天要和妹妹走6個街區(qū),穿過一條鐵路,然后搭校車到5英里外的黑人學校上學。她們的父親為此申請了離家更近的薩姆納小學,但被教育局駁回,原因是這所小學是為白人小孩設置的。隨后,在全國有色人種協(xié)進會的幫助下,布朗一家提起訴訟。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時,最高法院將幾個同樣具有種族隔離教育背景的案子合并審理。最終,最高法院以9:0判定公立學校種族隔離違憲。
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羅伯特·威廉斯回憶說,他聽到布朗案判決時的心情“如同昔日黑奴聽到《解放宣言》那樣激動”。然而,最高法院作出的裁決并不等于各級政府會貫徹執(zhí)行。喬治亞州州長赫爾曼·塔爾馬杰指責最高法院“把美國憲法撕成了碎片”;密西西比州參議員詹姆斯·伊斯蘭德拒不執(zhí)行布朗案判決,警告這樣做會帶來“巨大的沖突和騷亂”。
1957年夏,阿肯色州小石城教育委員會宣布允許9名黑人學生進入小石城中央高中就讀。但是民主黨州長奧維爾·福布斯在開學日動用國民警衛(wèi)隊封鎖了學校。士兵阻止黑人學生入學,成了當時美國的頭條新聞。9名學生之一的伊麗莎白·??烁5潞髞砘貞洠骸拔以谌巳褐袑ふ矣押玫拿婵?,也許誰能幫助我們。我看到一位老年女性,她的臉看起來很慈祥,但我再次看向她時,她在向我吐口水?!?/p>
在法院干預下,州長撤回國民警衛(wèi)隊,但任憑白人至上主義者擾亂秩序、毆打黑人。于是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動用美國陸軍101空降師“占領”小石城,維持秩序。在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保護下,9名黑人學生最終得以入學。
在這個時期,黑人群體逐漸意識到,法律只有落實才有意義,但是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和司法部的袖手旁觀讓法律難以貫徹,民權運動積極分子在各州還會遭到毆打、私刑甚至謀殺。面對激化的種族矛盾,等待法院一件件判案來逐步獲得民權顯然太慢了。黑人必須發(fā)展出全新的抗爭方法,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抗議、游行、示威、請愿,通過群眾直接行動,訴說黑人的困境,喚起民眾的同情,對聯(lián)邦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國會立法。前方的抗爭之路勢必漫長,但他們已不能繼續(xù)忍耐和等待下去了。一場持續(xù)數(shù)年、聲勢浩大的民權運動就此拉開序幕。
1964年,《馬丁·路德·金》傳記作者馬歇爾·弗拉迪在圣奧古斯丁第一次與這位35歲的黑人領袖見面時,驚訝于對方的“很不起眼”。“一個矮矮胖胖的男人,穿著深色的執(zhí)事西裝,神情嚴肅,呆板沉悶。他那圓圓的臉,黑得像瀝青……然而,我至今仍然記得,他那雙簡直能融化人的親切的眼睛?!?/p>
馬丁·路德·金這個名字第一次被成千上萬的人記住,也是在蒙哥馬利公車罷乘事件中。當年他是德克斯特浸禮教堂的年輕牧師,還是蒙哥馬利進步協(xié)會的主席。在抵抗運動中,他的組織能力、雄辯口才和勇敢精神給民眾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在住宅遭到白人的炸彈襲擊后,他也沒有退縮。1957年,金協(xié)助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此后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的黑人民權領袖。他深受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帶領群眾以非暴力直接行動的方式爭取基本權利,伯明翰運動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1957年夏,9名黑人學生進入阿肯色州小石城中央高中就讀時遭到白人抵制。最終,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動用美國陸軍101空降師護送他們?nèi)雽W。
1963年,伯明翰市警察局長尤金·康納指示警察使用高壓水槍(中圖)和警犬(右圖)來鎮(zhèn)壓抗議群眾。
警犬撕破了伯明翰運動示威者的褲子,警察的暴行通過電視畫面在全國播出,震驚了白人,同時也使黑人更加團結。
1964年,總統(tǒng)約翰遜(左一)簽署《民權法案》,馬丁·路德·金也在現(xiàn)場。
1963年4月,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發(fā)起抵制種族隔離和經(jīng)濟不公正的抗議活動,黑人民眾每天在公共場所游行和靜坐示威,希望“制造一種危急情形,迫使政府打開協(xié)商之門”??棺h初期,金號召支持者:“全世界的目光都在關注伯明翰,國會關注著伯明翰,司法部也在關注伯明翰。你準備好迎接挑戰(zhàn)了嗎?我已經(jīng)準備好坐牢了,你呢?”不久,他第十三次被捕入獄(一生被捕29次),在伯明翰監(jiān)獄關押期間,他在報紙一角撰寫了那封著名的《來自伯明翰監(jiān)獄的信》:
當你結結巴巴沒法對6歲的小女兒解釋為什么她不能去電視上介紹的公園里玩;當你必須組織一個答案去面對5歲兒子的問題“爸爸,為什么白人對我們那么嫌棄”……當你的名字在別人嘴里變成“黑鬼”“小子”(不管你幾歲)或者“喂”,而你的妻子或母親永遠不能被人尊重地稱呼一聲“夫人”……那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對我們來說,“等待”是那么艱難……先生們,我希望你們能理解我們合理且難以遏止的渴望。
金保釋出獄后不久,成千上萬的群眾和學生走上街頭,抗議運動達到高潮。伯明翰市警察局長尤金·康納指示警察使用高壓水槍和警犬來鎮(zhèn)壓抗議群眾,對兒童也不例外。警方的暴行通過電視畫面在全國播出,震驚了白人,同時也使黑人更加團結。此前,只有4%的美國人認為民權是美國目前最緊迫的事,而在這之后比例上升到了52%。
數(shù)周的示威后,迫于壓力,這座城市終于低下了頭:同意90天內(nèi)取消種族隔離,60天內(nèi)雇用黑人。在伯明翰運動勝利的影響下,約900座南方城市的黑人在1963年進行了非暴力直接行動,從紐約到加利福尼亞州有100萬人舉行了聲援示威。最終,南方261座城市取消了種族隔離。
1963年6月,總統(tǒng)肯尼迪向國會遞交了《民權法案》草案(后于1964年通過,由繼任者約翰遜簽署生效),禁止在就業(yè)、公共場所以及其他生活領域中實行歧視??夏岬险f,國家此刻面臨一種道德上的危機,“我們在全世界各地鼓吹自由,但是我們要不要對世界說,這是一個把黑人排除在外的自由國家”。
8月28日,逾25萬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市中心的國家廣場,號召“為了工作與自由:向華盛頓進軍”,民權運動至此達到頂點。集會中有一條橫幅寫道:“在 1963年爭取1863年就已經(jīng)承諾的自由?!痹诹挚霞o念堂前,金發(fā)表了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他脫離了預先準備好的講稿,講出了最著名的那段章節(jié):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xiàn)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yōu)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里。今天,我仍有這個夢想。
這段演講最終成為那個時代最清晰也最深刻的發(fā)聲。美國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在《他的名字被遺忘》中寫道:“那天的某個瞬間我們仿佛站在了高處,能夠看見我們的精神遺產(chǎn),也許我們可以讓這個理想王國變得真實,也許充滿愛的社會不會讓夢想永遠只是一個痛苦的夢。”
隨著民權運動的深入開展,運動領袖們已不能滿足于僅在公共場所里實行種族平等。他們認為,為了鞏固此前非暴力直接行動取得的成果,必須建立黑人的政治力量基礎,以保障種族平等進程不被人為放慢?!昂谌讼N族隔離的最好武器就是利用手中的選舉權,因為當時還有不少強硬的種族隔離分子占據(jù)民選官員的職位,他們是種族隔離制度最后的吹鼓手,所以號召黑人選民注冊成為民權組織的首要工作。”姬虹說。
1964年6月,近1000名來自美國各州的白人、黑人大學生參與了“密西西比自由之夏”運動。他們先在俄亥俄州牛津市進行短期培訓,然后奔赴密西西比州各個城鎮(zhèn),與黑人同吃同住,展開為期兩周的民權支教之旅。他們的主要工作有:逐戶拜訪黑人,動員他們登記為選民,參加投票;利用教堂、學校幫助黑人兒童識字、了解自身歷史與文化;促使密西西比州黑人派代表參加1964年全國民主黨代表大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他們的座右銘是:“撬開密西西比,改變整個南方。”
當時的密西西比州仿佛還停留在19世紀。當?shù)睾谌嗽獾桨兹藲颉寭?、溺斃已不是秘密,兇手甚至包括州議員和地方警長。1964年,密西西比州只有2%的黑人登記為選民。林肯簽署的憲法修正案第十五條在形式上保證了不同族裔擁有平等的投票權,但在密西西比州不過是一紙空文。為阻止黑人居民投票,密西西比州無所不用其極:對黑人進行文化測試,拼錯一個單詞就喪失投票資格;將選民登記處設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讓黑人知難而退;要求黑人繳納人頭稅,才能獲得選舉權。生活在密西西比州農(nóng)村的黑人曾對“自由之夏”志愿者說:“我從不知道我們黑人可以投票?!?p>
1965年,為爭取選舉權,黑人群體在阿拉巴馬州發(fā)起示威游行,從塞爾瑪市出發(fā),向蒙哥馬利市進軍。
1967年,底特律騷亂中一共有7200多人被捕,其中大部分是黑人。
“自由之夏”雖然短暫,但它喚醒了邊遠地區(qū)黑人的政治意識。志愿者大衛(wèi)·哈里斯在2012年接受采訪時回憶了一件往事:“有一次,我們在密西西比州奎特曼郡工作,一位75歲的黑人女性到選民登記辦公室說:‘我要登記選民資格。他們逮捕了她,把她送進監(jiān)獄,還用電擊棒折磨她。她出了監(jiān)獄又去選民登記辦公室說:‘我要登記選民資格。這些人的名字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我們見到這樣的事情時,會對一個人或一群人怎樣實現(xiàn)自身意志產(chǎn)生全新的理解。”
為了進一步爭取選舉權,1965年3月7日,黑人群體在阿拉巴馬州發(fā)起示威游行,從塞爾瑪市出發(fā),向蒙哥馬利市進軍。過程中警察使用警棍、皮鞭和催淚彈進行圍攻,造成流血沖突,50多名示威者入院就醫(yī),這一天被稱為“血色星期日”。3月25日,金代表塞爾瑪市的黑人向州議會提交了呼吁平等待遇和選舉權的請愿書。州長喬治·華萊士拒絕接受。但是金向聚集在議會外的2.5萬名請愿者說:“我們將永遠朝著投票箱的方向前進,直到種族歧視從政治舞臺上消失?!?/p>
1965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選舉權法》,由總統(tǒng)約翰遜簽署生效?!哆x舉權法》適用于各級選舉,規(guī)定聯(lián)邦政府有權干涉南方六州黑人的選民登記和投票過程,保護黑人行使選舉權。1964—1968年,密西西比州黑人選民驟升到59%,阿拉巴馬州黑人選民上升到57%,南方黑人選民人數(shù)從100萬上升到310萬。
很多美國史學家和社會學家把這場黑人民權運動視為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它將民權問題放在了美國政治生活的中心地位,利用聯(lián)邦憲法摧毀了原來“合法的”各州種族隔離政策,為黑人爭得了個人自由。1964年《民權法案》和1965年《選舉權法》,也被看作美國內(nèi)戰(zhàn)以來黑人獲得的最具意義的兩大法案。 此外,1968年,美國還通過了一個針對住房公平問題的《民權法案》 ,從法律上給予黑人自由挑選住宅的機會。
民權運動在高峰時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在后期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迷茫和緩滯。上世紀60年代后期,當金把他的非暴力直接行動應用到北方城市的貧民窟時,就不再那么有力了。在南方的一個飯店打破種族隔離,比在貧民窟里解決貧困、失業(yè)、居住、上學問題要容易得多。在解決廣泛貧困、制度化種族主義、改造社會結構等方面,民權運動變得難以推進。
在這種情況下,底層黑人發(fā)現(xiàn)“黑人權力運動”主張訴諸暴力的語言,相比非暴力的號召更能吸引他們,一些年輕人還加入了“黑豹黨”等組織。隨著黑人武裝日漸壯大,騷亂和暴動開始頻繁發(fā)生,比較嚴重的有1965年洛杉磯瓦茨騷亂、1967年底特律騷亂,都造成了數(shù)十人死亡。
1968年4月4日,一顆子彈穿過金的下巴,終結了他的生命。姬虹認為,領袖人物的缺失也是此后黑人民權運動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懊駲噙\動使黑人中產(chǎn)階級不斷崛起和壯大,他們從城市聚居區(qū)中搬出,遷入郊區(qū)的住宅,城市黑人聚居區(qū)逐漸成為所謂‘底層階級的家園。貧困人口的高度集中所帶來的負效應是難以產(chǎn)生社區(qū)領導人,更談不上社區(qū)的自救自助運動和政治斗爭了。黑人內(nèi)部出現(xiàn)階層分化,馬丁·路德·金和羅莎·帕克斯那樣具有獻身精神的人物再難出現(xiàn)了?!?/p>
毫無疑問,民權運動讓美國黑人的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力量有了顯著提高,整個種族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這并不是終點?!耙粋€時代終結了,但路還很長。我想,如果馬丁·路德·金看到弗洛伊德之死和眼下美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他應該會很痛心。他的那些理想,依然沒有完全實現(xiàn),依然遙遠?!奔Ш缯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