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數(shù)的沙粒,也就是石英晶體,是從哪里來的呢?一粒沙子的歷史,在地球表面幾乎每個能找到花崗巖的角落上演著:大山,丘陵地帶以及海邊。
花崗巖是一種由石英、長石和云母晶體構成的巖石。在地球表面,只要有花崗巖,就會有侵蝕作用。逐漸地,這些顆粒不斷風化。更為脆弱的長石和云母晶體被破壞,最終變成易碎的顆粒,進入了黏土。相反,非常堅固的石英顆粒幾乎不會被磨損。對巖石的風化作用使石英顆粒得以自由移動。
一切都要歸結于大小和重量!要推動鵝卵石和沙石需要很強大的水流;要沖走沙子,則不需要那么湍急的水流;而再微弱的水流,也可以帶走黏土,因為黏土很容易流動。在奔流的途中,沙粒和黏土顆粒并不是以相同的速度行進,它們是彼此分開的。
暴風雨、溪水、江河都會帶來沙粒和黏土,這時候它們還混在一起。
當河流過了漲水期,沙粒會留在河床和岸邊,形成沙洲,而黏土則繼續(xù)順著水往下流。在下次漲水時,沙洲又會轉(zhuǎn)移位置,出現(xiàn)在別的地方。
慢慢地,幾百年,幾千年,沙子終于隨著水流抵達了海邊。它們在海邊安了家,形成了三角洲和沙嘴。由于岸邊的潮水不斷拍打,它們沿著海岸排開,不斷累積,形成了沙灘。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法國大西洋沿岸的沙灘上,沙子大多來源于中央高原和布列塔尼地區(qū)。
水流運送黏土比運送沙子要容易得多,輕微的水流就能讓黏土動起來。它們通常都遠離海岸,散布于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