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紓 鄧薈予
戲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不僅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引領(lǐng)下的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綜合,還融合了音樂、美術(shù)、歷史等學科。學校本著“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原則,開設(shè)了戲劇課程,包括“浸潤式戲劇教育”和“活動式戲劇教育”。其中,“浸潤式戲劇教育”在常態(tài)課堂開展,立足于閱讀理解、嘗試文本演繹,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習理解、提升人文素養(yǎng)?!盎顒邮綉騽〗逃睘榫C合藝術(shù)實踐,是以戲劇為主要形式和育人重要載體的主題活動,作為常態(tài)課堂教學的延伸,重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藝術(shù)實踐能力?!敖櫴綉騽〗逃闭n程由相關(guān)學科教師自主選擇教材在課堂上實施,但“活動式戲劇教育”課程必須依靠專業(yè)教師來完成。本文以《四世同堂》為例,介紹戲劇課程。
學科教師普及劇作理解
師生開展了《四世同堂》項目式學習活動,按照“角色海報—集目標題—選景定場—導演說戲—畫冊宣傳—致敬老舍”進行系統(tǒng)設(shè)計。學生們通過嘗試撰寫布景方案,感受人物精神世界、文化氣質(zhì);擷取精彩章回內(nèi)容,通過導演、表演、評演,深入理解不同人物的民族立場,為招演模擬試演;通過評薦完善插畫、解說詞,品悟人物的精神蛻變與成長,為宣傳展演提供文案。學科教師以項目式學習為手段,讓更多的學生借助戲劇的力量走進作品,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涵養(yǎng)民族精神,推動了學生對鴻篇巨制《四世同堂》的深度閱讀。
學科教師高度參與排演
除了普及劇作理解外,語文教師還要在整個排演過程中扮演諸多角色。在學生表演受挫時,她們敞開溫暖的懷抱,給學生們最富愛心的陪伴;在學生恒心掉線時,她們給予最及時的提醒,給學生們最富智慧的激勵;在家長擔憂學習時,她們施以最貼心的開導,為家校和諧付出了巨大的辛勞;在導演組提出需要時,她們處以最妥善的協(xié)調(diào),為順利排演清出了條條通道。無論是晨曦還是深夜,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研學,無論是發(fā)通知還是問安好,她們都交替著當職,用無私的付出與感人的堅守為大戲上演默默奉獻,用盡職盡責的職業(yè)精神為學生涂抹了亮麗的精神底色。
借力專業(yè)團隊精雕細琢
從為每一個人物物色演員,到一個動作眼神的示范指導;從將一百萬字濃縮在三小時中的劇本改編,到舞臺燈光、服裝道具、調(diào)度布景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傾力打造,觀眾們因他們精心改編的劇作情節(jié)和恰到好處的演繹數(shù)度歡笑、落淚,感慨于學生對人物的精準把握、對作品的深刻理解,這時,所有的教育都在舞臺之下悄然發(fā)生。喬謙導演不同形式的短信,哪怕是叮囑音樂道具、服裝舞美,也不忘誨人以責;縱然是批改作業(yè)、回復意見,也不忘教人以真;階段攻堅,需要眾志成城時,他在激情澎湃中揚灑溫情,教學生以尊重,教演員以感恩,讓他們懂得排的是戲,走的是心。
多元評價機制保駕護航
在展演過程中,我們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例如,通過學生撰寫的人物小傳考查學生對角色的理解,通過學生進行臺詞整理考查學生對劇情的把握,通過由學生來管理服裝道具考查學生的管理能力的過程性評價;通過演對手戲的方式進行階段性測評;通過公演效果來評價學習質(zhì)量——目的不是為了給現(xiàn)在打分,而是給將來鼓勁,不是給作品劃等,而是給學習力定籌,不是劃界可能性,而是喚醒不可能。這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看到進步,雕刻成長。
戲劇教育賦予學生成長以光輝,人格以崇高,讓走向社會的未來人生命多姿多彩,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