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
摘 ?要:寫作教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是令人頭痛的一件事,課標模糊、教材匱乏、應試導向長期存在。很多寫作、批改和講評流于形式。甚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對寫作的實際功用缺乏應有的認知。本文探究了寫作的實際功用,分析了一線教師教學寫作的切入點,從筆記和交際兩個角度探討將其應用于實際教學需要和可行性。希望有益于實際寫作教學。
關鍵詞:寫作功用;筆記;交際
一、寫作的實際功用
(一)寫作要教什么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寫作教學教什么的問題涉足不多,更加偏向研究寫作怎么教的問題,話題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應試作文主導了課堂作文教學的內(nèi)容。從文體上看,說明文、議論文是絕對的主流;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少之又少,實用文的使用更是鳳毛麟角。從寫作教材來看,中小學寫作教材基本和語文課程的教材通用,缺少專門的寫作教材,對于寫作教什么老師沒譜,學生更是沒有任何選擇的主體地位可言。所謂教學內(nèi)容,基本以課程標準的籠統(tǒng)描述為主導,更遑論所學文體與所寫習作的文體相同。寫作要教什么成了課程標準與升學考試所考文體的捆綁廣告,受眾廣泛。
事實上,寫作的直接作用就是筆記。這里的筆記是廣義的,或可用文本一詞代替。即用文字記錄的知識、情感、過程、感悟、論辯等多種內(nèi)容和文體形式。非單一的應試文體。凡是用文字記錄的知識、情感、過程、感悟、論辯等多種內(nèi)容和文體形式的文本都可以籠而統(tǒng)之稱之為筆記。生活中對筆記的應用非常廣泛,對于教育者和學習者來說筆記更屬常用必需品。
從功能上看,寫作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交際,與自己對話、與父母對話、與老師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讀者對話等。用語境教學論的觀點看,寫作即是一種交際語境。參考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流行的交際品種——即時交際來看,寫作大多數(shù)情況下屬于非即時交際,并且屬于文本交際。文本交際的重要代表就是普通人的信件和政府或其他組織用于上傳下達的公文。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無一不在特定的社會組織中,不僅如此,而且必然存在私人交際。很多情況下,文本交際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買賣交易、指令傳遞、文本閱讀、服務數(shù)據(jù)等,就算是實現(xiàn)電子化后的文本交際也依舊屬于文本交際,只是存儲介質(zhì)和解碼方式上發(fā)生改變,其交際的實質(zhì)不變。
結(jié)合上述,筆記和交際應當是寫作教學的要務。
(二)寫作要學什么
對于學生而言,在作文課程中能學到什么,是其有效參與作文課堂學習的目的和前提。相對應地,老師從教學方法層面要解決的問題是:怎么把作文課該教的作文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教給學生,用于筆記和交際。
因而,這里的寫作要學什么是兩個主體應該解決的問題。即學生要學老師所教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老師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提前學會課堂涉及的三種知識,此外還要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課堂教學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作用,需要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做到的“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教師的導向作用、帶動作用是作文教學的主導,學生的參與和寫作實踐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
(三)學會了有什么用
學習寫作的筆記和交際功用,主要的作用就是筆記和交際。借用歐美國家寫作教學的定義:寫作就是用詞語寫成流暢通順的句子表達真實的事件、過程、情感、觀點、態(tài)度等。從定義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在他們的寫作知識系統(tǒng)中沒直接將寫作的功用定義為筆記和交際。但是他們的作文教學無不以筆記和交際為主要任務。
隨著筆記能力的不斷提升,學生可以逐漸地使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記錄知識、情感、過程、感悟、論辯等一切可以付諸文字記錄的內(nèi)容。并且隨著文字記錄能力的加強,學生就可以將筆記功用使用到更廣泛的交際領域,比如書信往來、讀書感悟、作品宣講與解讀等,也可用于即時通訊軟件的文字交流。除此之外,隨著書面作文能力的提升,口語交際必然地受到書面語言的影響,可以使口語變得簡潔、準確、文雅、得體,更加打動人心。相應的這一過程也有利于書面語吸收口語中有益的表達,豐富書面語言的形式和內(nèi)容。
二、教學寫作的筆記功用
(一)寫作的筆記功用
寫作的筆記功用有很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態(tài)道理、知識見地,無不可入筆記。總之,凡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可入筆記。
筆記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專門指課堂上記錄陳述性知識的文本。而對于那些學識淵博,足以為訓的先賢來說,筆記可以是沈括的《夢溪筆談》,也可以是張岱的《夜航船》;可以是蒙田的隨筆,也可以是蒲松齡的《聊齋》。筆記向來是豐富而有趣的。對于學生而言,現(xiàn)有筆記形式除課堂記錄外莫過于日記這個流行品種了,只是這里的“記”被要求作一種習慣了,無趣味的明確指向、無新知獲得的快樂,也無奇聞異事的記錄、無思維感悟的回顧。一切以記為標準,以日為期限,以交作業(yè)為目的和動力。從標準看,大失古人先哲對筆記內(nèi)涵的構(gòu)建。
寫作的筆記功用就是要記錄那些有趣的、感人的、快樂的、奇特的、思索的東西。甚至基于生活場景的《楊媽媽的賬本》都可看作是好的筆記。這里需要破除一個定式思維,“感動”指的是使人的感情受到觸動,不是一定要顯眼的“真善美”出來撩動心弦。平凡的堅持,默默的關心,苦苦的思索,責任的擔當都使人感動。那些義憤填膺的行動,無理取鬧的胡說,少言寡語的沉默,在特定場景也可以觸動人心。
作文,就是要以筆記為依托的。筆記里有著身邊的真實,共鳴的情感,獲得的經(jīng)歷,快樂的旅程,奇異的見聞,獨特的思索。這些才是作文的根本。萬不是給定題目后挖空心思找素材,絞盡腦汁得高分,這樣的作文是脫離生活的、虛假的、沒有生命力的,應該放到廢紙簍。
(二)通過教筆記教學寫作
通過教筆記教學寫作,古來有之?!墩撜Z》《孟子》這兩部儒家經(jīng)典無一不是記錄老師與弟子言行的。莫泊桑向福樓拜學習寫作時,福樓拜給他的學習任務就是到大街上記錄過往行人的容貌穿著、舉止言行。例子不勝枚舉。這些都可看作是筆記。
教筆記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感受問題,相對于思維來說,感受是每個人生而與具的。沈括在《童趣》一文就觀看蚊蟲一事尚可下筆成文,趣味良多。時過境遷的當下,物質(zhì)極大豐富了,反倒無趣起來,實在是荒謬的很。教作筆記,就是要把現(xiàn)代認為荒謬的事拿出來。觀察螞蟻搬家真的骯臟嗎?捏個面塑真的流俗嗎?看些有趣的書真的不務正業(yè)嗎?太多的問題需要實踐給我們答案,更重要的是,這些實踐難道不能寫進文章里嗎?是否那些胡編亂湊、似懂非懂的素材疊加起來就好過真實實踐的感受和獲得?有些道理往往不證自明。
教筆記除了要破除觀念還要付諸實施,筆記教學就是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的人事景物,記錄真實見聞和獨特感受。古來文章和做人都是并舉的,愈是真實,愈是動人。
教筆記還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記錄,帶著學生觀察,與學生產(chǎn)生共情,師生間進行同質(zhì)知識交流和異質(zhì)知識啟發(fā)。
三、教學寫作的交際功用
(一)寫作的交際功用
用語境教學論的觀點看,寫作即是一種交際語境。交際也是寫作最重要的功能。從接受學的角度看,文本在寫成的那一刻起,作者就同時具備了雙重的身份,一是作者,這是既定的事實;二是讀者,這是對閱讀某一文本的人的統(tǒng)稱,作者也不例外。
對于寫作而言,其產(chǎn)品必然是文本,作者在完成寫作過程后進行作品閱讀時,交際已經(jīng)產(chǎn)生,即自我交際;當文本以作業(yè)的形式交教師批閱,就是師生交際;推而廣之,就是作者和讀者的交際?;ヂ?lián)網(wǎng)自媒體時代,一切以文本形式傳播的內(nèi)容都是寫作的實踐。甚至只要存在書面語的底稿,視頻字幕與音頻文件都可以看作是文本的變異形式。交際無處不在。
有人預言,未來的時代是影響力的時代。換句話說,即是交際的時代。沒有哪個時代比現(xiàn)在的交際成本更低,傳播更廣,只要交際形式和內(nèi)容足夠動人,交際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所及是前所未有的。
無論讀圖時代還是即將到來的視頻時代,沒有文本參與的媒介形式都是缺少生命力的。無論是圖片還是視頻,這些形式多則千年,少則百年都早已有之。圖片沒了文字,讀者可能不知做云;電影沒了劇本和字幕,大概只能盲拍,并且受眾范圍將受到極大限制。
可以說,文本的交際功用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得更加重要,而寫作生產(chǎn)文本。
(二)通過交際教學寫作
通過交際教學寫作,實際上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甚至是多媒體交際能力。絕大多數(shù)的交際都是要求時效性的,正如用古漢語作一篇之乎者也的文章,受眾會很小一樣,時效性代表的是盡可能多的受眾。
當然,課堂寫作只是學習和應用寫作的試煉場,教師面對的教授對象是有限的,學生所擁有的潛在讀者也是有限的。與此同時,課堂寫作也是評價作文的試金石,但凡試出調(diào)和眾口、引起強烈共鳴的作文,完全可以跳脫出課堂之外,去面向更廣泛的受眾。
交際寫作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交際,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際是必須的。只有師生、生生間的作品交流和觀點碰撞形成良性的交際互動,交際教學的寫作意義才能被體現(xiàn)。
傳統(tǒng)的作文課堂多以教師出題,學生交作業(yè),簡單講評作文為主;教師對作文的評語往往只言片語,學生對教師的評語也是視而不見;學生之間對作文的交流一般只用于形式上的互相交換。此外,再由老師挑選“好作文”于全班讀一次。實際上這樣的作文課幾乎是沒有交際的,遑論情感共鳴和思維碰撞,全然就是“一家之言”。
所謂交際寫作,必須要形成交際的事實。這樣的事實包含著興趣、經(jīng)歷、知識、見聞、策略、機會等,是師生一起學習和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同質(zhì)素養(yǎng)和共同話題,也是學生展示認知見聞、溝通寫作感受的機會平臺。是教師搭臺,學生唱戲,師生共同評戲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交際教學可以在作文課上鍛煉學生的書面語和口語表達,在真實的寫作中培養(yǎng)求真務實、好學有趣的人格。讓每個學生有機會擁有一顆“有趣的靈魂”;讓學生筆下的作文有真實的讀者,有存在著的生命力;更讓那些具有寫作天賦的同學,有作品獲得更多受眾的機會。
四、筆記和交際功用寫作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教寫作要務實
寫作內(nèi)容切忌“為賦新詞強說愁”。寫作不等同于創(chuàng)作,對于學生而言,課堂寫作就是習作,要鍛煉的就是記錄真實的人事景物和感受思索,而非以身試法去做文中不切實際的主角。對于虛構(gòu)的作文,要敢于說明虛構(gòu)之處,要正確看待虛構(gòu)所產(chǎn)生的文學價值,也要明確區(qū)別現(xiàn)實世界和虛構(gòu)世界,避免虛實不分的人格分裂行徑。
(二)教寫作要共情
教師教寫做首先要做到與學生做共同的事,學共同的知識,講共同的故事,談共同的感受。只有師生做共同的事,學共同的知識,才能有共同的話題。只有師生講共同的故事和共同的感受,才能在有共同話題基礎上產(chǎn)生共情。而唯有這樣,作文教學的交際事實才能形成。
(三)教寫作要教策略
寫作不是一廂情愿地綴字成句、段、篇章。書面表達要有策略。在學生具備寫出通順的話語段落能力時,篇章構(gòu)思的策略就應該作為寫作知識逐步教授給學生。至于人事景物、感受思維的寫作要通過習作分析共同探討。策略一般只是一種簡短的指導思想,就如當年西南大學劉文典教授所教作文課上所提的“觀世音菩薩”五字要訣。只有不斷地分析和使用它的人,才能不斷加深理解,熟能生巧。
(四)筆記和交際功用寫作教學不是反應試
應試教育文風的影響是全系統(tǒng)的,不是應試教育喜歡目前的文風,而是目前的文風倒逼應試對升學和社會穩(wěn)定妥協(xié)。歷代文風的改革都是自下而上選拔產(chǎn)生,而后自上而下推行變革。作文教學要主動改變,既符合應試規(guī)則,又能給應試評價以新的選擇,而不是坐等變革到家,用得過且過的流行品種湊活。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gòu)上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2]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11).
[3][美]羅伯特·西奧迪尼.影響力[M].閭佳,譯.上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7.
[4]熊丙奇.教育的挑戰(zhàn) 別忘了教育是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5]孔凡成.語境教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張繼平;楊泉良.實用文體寫作生活化的問題與策略.寫作(上旬刊).2018年(02):68-70+82.
[8]郭小聰.寫作視角中的“作者形象”.中華讀書報.2020年.
[9]顧小莉.自媒體平臺上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20年(0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