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民
(山西潞安集團蒲縣新良友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臨汾 041206)
山西潞安集團蒲縣新良友煤業(yè)有限公司2101巷位于井田一采區(qū),巷道設計長度為960m,巷道斷面規(guī)格為寬×高=4.5×3.5m,巷道掘進煤層為山西組中下部2#煤層,煤層傾角-2~2°,煤層平均厚1.95m,容重1.35t/m3,煤層直接頂為粉砂巖,厚度為4~8m,有0.6~1.55m的砂質泥巖偽頂,頂板為泥巖,厚度為1~3m。工作面采用綜合機械化掘進工藝,截止目前巷道已掘進220m。
根據山西潞安蒲縣新良友煤業(yè)有限公司相關資料統計,整合前煤礦正常涌水量為12m3/d,最大涌水量為18m3/d,其核定生產能力為0.3Mt/a,經整合后生產能力提高為0.6Mt/a,采用富水系數法對2號煤層進行礦井涌水量預算,擴大生產能力后,2及3號煤層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4m3/h,最大涌水量為36m3/h,施工巷道充水水源主要來自上覆巖層裂隙水。
2101巷掘進前期,工作面采取超前鉆探的方法進行工作面水害防治,但是通過實際應用發(fā)現,探放水施工后效果不佳,施工巷道后期掘進時經常出現頂板淋水現象,最大淋水量大3.2m3/h,出現兩次透水事故,透水量共計達329m3。
由于礦井水文地質資料不全面,致使2101巷在生產活動中對采掘煤層水文地質情況(主要包括礦井充水源、礦井老空區(qū)、老窯水分布情況等)不了解,從而導致巷道掘進時探放水設計不合理,探水施工效果差,如2101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受上覆巖層采空區(qū)積水影響,造成工作面回采至180m段頂板出現淋水現象,工作面被迫停產。
1)巷道前期鉆孔布置方式:2101巷在掘進前期工作面每50m布置一排探水鉆孔,鉆孔布置在距頂板往下1.0m煤壁處,共計三個,鉆孔間距為1.5m,鉆孔直徑為75mm,鉆孔深度為60m,仰角為8°。
2)主要存在問題:工作面布置探水鉆孔相對較少,鉆孔形成的探測扇區(qū)未完全覆蓋整個頂板含水區(qū)域,而且單孔深度為60m,鉆孔終孔位置位于積水邊緣,部分鉆孔未能完全進入積水區(qū),導致多數鉆孔為干孔現象,不能有效地進行探放水施工。
1)原封孔工藝:2101巷在掘進前期設計探水鉆孔封孔長度為11m,鉆孔施工12m進行擴孔處理,擴孔后鉆孔直徑為120mm,然后對鉆孔內埋入長度為3.0mPVC管,并采用膨脹水泥進行封堵。
2)主要存在的問題:2101巷掘進煤層為二疊紀下統山西組煤層,煤層不穩(wěn)定,易破碎,受巷道掘進影響工作面煤體內形成“應力三區(qū)”帶,分別為應力破壞區(qū)、破壞減弱區(qū)和應力穩(wěn)定區(qū),而原封孔段位于破壞減弱區(qū)內,封孔長度不足;同時工作面煤體破碎嚴重,膨脹水泥封孔時對煤體裂隙滲透能力差,通過檢測發(fā)現,最大滲透長度不足0.5m,導致封孔質量差,在放水時很容易出現孔口管竄動、煤壁滲水現象。
1)前期安全措施:2101巷掘進前期在放水前在鉆場附近施工一條臨時排水溝與盤區(qū)水倉連接,對鉆場附近頂板支設一排木柱,共計4根,木柱間距為1.0m。
2)主要存在問題:2101巷頂板上覆巖層裂隙水預計含水量為6433m3,水壓為1.4~2.1MPa范圍內,積水量及水壓大,由于鉆場煤壁相對松軟,放水時受水流沖擊作用下煤壁極易垮落,造成封孔管暴露,降低了封孔質量,從而導致透水事故。
1)加強水文地質資料收集:煤礦企業(yè)應加大對礦井水文地質資料收集、管理力度,定期對礦井周邊及上覆巖層水文地質資料進行采集、更新,井田內采區(qū)工作面在設計布置時盡量避開構造含水層以及老窯水、老空水區(qū)域,減少水害對采掘工作面施工過程中產生影響。
2)完善防治水工作管理制度:礦井內掘進工作面必須嚴格執(zhí)行“有掘必探、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嚴格控制巷道安全掘進范圍,詳細掌握巷道掘進過程中可能揭露的地質構造,并對其含水情況進行合理分析,消除巷道掘進水害隱患。
1)鉆孔布置要求:根據后期水文地質資料顯示2101巷主要來自于上覆巖層裂隙水威脅,四鄰無其他水害,所以工作面一排仰斜探水鉆孔,鉆孔成扇形布置,鉆孔深度為120m,采用探測120m,掘進90m,循環(huán)往復進行,超前探測期間幫距為25m。
2)鉆孔布置參數:通過優(yōu)化后工作面共計布置5個(1#-5#)探水鉆孔,鉆孔布置在距頂板1.5m煤壁處,仰角為9°,鉆孔終孔位置位于頂板往上16m處裂隙巖體內,如圖1所示。1#鉆孔水平角為0°,2#、4#鉆孔水平角為10°,3#、5#鉆孔水平角為20°
圖1 2101巷優(yōu)化后探水鉆孔布置示意圖
通過技術研究決定采用煤屑量法確定封孔長度,以及采用“兩堵一注”新型封孔工藝。
1)封孔長度確定:通過在煤壁施工三個實驗鉆孔,鉆孔深度為40m,仰角為9°。直徑為75mm,三個鉆孔在施工過程中詳細記錄每米產生煤屑量,通過記錄發(fā)現,三個鉆孔在0~5m范圍平均產生的煤屑量為3.9kg/m3,在5~13m范圍內平均產生的煤屑量為3.2kg/m3,在12~40m范圍內平均產生的煤屑量為2.2kg/m3,由此可判斷,在掩體12m后處于應力平衡狀態(tài),最終確定封孔長度為13m。
2)“兩堵一注”新型封孔工藝:①仰斜鉆孔施工14m后及時對鉆孔進行擴孔施工,擴孔后鉆孔直徑為130mm,擴孔長度為13m,擴孔后對鉆孔內安裝3節(jié)長度為3.5m,直徑為108mmPVC孔口管;②孔口管安裝在管與孔壁之間埋入一根直徑為16mm注漿軟管,然后采用膨脹水泥對封孔口及底部進行封堵,形成密閉環(huán)形空間,封堵長度不得低于0.5m,如圖2所示;③封堵后采用注漿機對環(huán)形空間高壓注入聚氨酯粘合劑,注漿壓力不得低于1.2MPa;④孔口管固定2h后對鉆孔高壓注水進行耐壓試驗,注水壓力為水壓的1.5-2倍,注水時間不得低于15min,注水過程中未發(fā)現鉆孔竄動或煤體滲水即可視為封孔合格。
圖2 仰斜鉆孔“兩堵一注”新型封孔工藝示意圖
為了提高巷道探放水施工安全,防止工作面透水事故發(fā)生,對鉆場煤壁及頂板采取“玻璃鋼錨桿+W型玻璃鋼帶+撞楔超前支護”聯合措施進行維護,同時對巷道排水設施進行優(yōu)化。
1)鉆場煤壁維護:①鉆場煤壁共計施工四排縱橫交錯W型玻璃鋼帶,橫向第一排鋼帶施工在距頂板1.0m,與頂板平行布置,鋼帶長度為4.0m,第二排鋼帶與第一排間距為1.5m,每根橫向鋼帶配套3根長度為2.0m左旋無縱筋螺紋鋼錨桿,錨桿間距為1.5m,如圖3所示;②縱向鋼帶與橫向鋼帶成“井”字型布置,縱向鋼帶長度為2.5m,鋼帶排距為3.0m,每根鋼帶配套兩根玻璃鋼錨桿,錨桿間距為1.0m。
圖3 鉆場煤壁、頂板聯合支護斷面示意圖
2)頂板維護:為了防止頂板冒落、破碎現象,決定對鉆場煤壁頂板施工一排撞楔超前支護,撞楔超前支護主要由長度為3.5m,直徑為30mm鋼針組成,共計10根,鋼針施工在設計頂板位置且垂直煤壁布置,鋼針間距為0.5m。
2101巷在后期掘進過程中共計施工40個仰斜鉆孔,其中29個為濕孔,11個為干孔,共計放水量為6119m3,平均水壓為1.57MPa,在放水期間鉆孔未出現竄動、煤壁滲水現象,鉆場煤壁及頂板未發(fā)生垮落、破碎現象,受F6斷層充水影響工作面放水后頂板最大淋水段位720~737m范圍,淋水量為1.24m3/h,其它段平均淋水量不足0.3m3/h,基本消除了頂板裂隙水害,保證巷道安全快速掘進,取得了顯著應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