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靜,謝李娜
(江蘇省常熟市中醫(yī)院(新區(qū)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500)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為保證手術效果,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臨床護理路徑更加先進、系統(tǒng)且規(guī)范[1],效果更好,可應用在子宮肌瘤患者的護理中,筆者開展對比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該護理模式的具體效果,現(xiàn)做總結。
共納入3 0 例患者做研究,全部為2 0 1 8 年2月~2019年3月在本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以護理方式為依據將其分成對照組(n=15)與實驗組(n=15)。對照組:年齡為24~48歲,平均年齡為(36.15±4.97)歲;其中有1例患者的子宮肌瘤位于黏膜下,有3例位于漿膜下,有11例位于肌壁間。實驗組:年齡為24~49歲,平均年齡為(36.45±5.04)歲;其中有1例患者的子宮肌瘤位于黏膜下,有4例位于漿膜下,有10例位于肌壁間。兩組患者以上資料的對比結果為P>0.05,說明兩組之間差異不大,可比較。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訪視、簡單健康宣教、體征觀察、信息核對、康復訓練等。
實驗組患者則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進一步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的護理措施為:①建立以臨床護理路徑為核心的護理小組,護士長任職組長,挑選經驗豐富且工作認真的護理人員為組員,對所有成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護理質量與專業(yè)能力。②對所有患者的信息進行調查,以此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由護士長分配具體的護理內容與職責,并在護理過程中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③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信息登記,并帶領其參觀醫(yī)院,熟悉醫(yī)院的環(huán)境與功能區(qū)位置,緩解患者的陌生感,與其建立信任關系。④為保證患者更加重視治療與疾病,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保證健康教育方式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確?;颊呖梢岳斫?。⑤手術進行前與患者進行交流,告知患者手術的流程、麻醉方式、注意事項、時間等,并為患者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緩解患者手術前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信心,進而積極配合手術。⑥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體征,并做好預防感染、出血等并發(fā)癥的措施,為患者制定符合其實際情況的飲食計劃、活動計劃與鍛煉計劃。⑦在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項,為患者制定相關計劃,告知患者家屬要監(jiān)督患者進行,此外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期間了解患者的情況并進行指導。
①記錄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包括:下床活動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拆線時間。②以問卷[2]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共計50分,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越滿意。
分析所用軟件為SPSS 18.0,定性資料以x2檢驗處理,以[n(%)]描述。計量資料以t檢驗處理,以(±s)描述。判斷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的依據是P<0.05。
將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與滿意度進行記錄,并做對比。詳細數據見表1,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拆線時間更短,其滿意度評分更高,均有很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與滿意度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與滿意度情況對比(±s)
組別 n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下床活動時間(天) 拆線時間(天) 滿意度評分(分)對照組 15 4 1.18±0.12 7.79±0.42 38.56±4.27實驗組 15 0(0.00) 0.69±0.06 7.29±0.33 46.35±3.14 x2/t 值 -- 4.6154 14.1451 3.6255 5.6923 P 值 -- <0.05 <0.05 <0.05 <0.05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發(fā)生于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官中,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月經期間不規(guī)則出血、白帶增多、疼痛等癥狀[3],對患者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與生殖系統(tǒng)有很大影響,部分患者甚至因此而發(fā)生不孕,對其身心產生嚴重打擊。
目前臨床對子宮肌瘤患者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療效果,可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由于患者缺少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患者手術前很容易產生恐懼等不良情緒,其應激反應更加嚴重,導致手術的風險增加,甚至會使手術失敗,另外患者手術后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因此為保證手術效果,且促進患者手術后的恢復速度,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十分必要。以往臨床多采用常規(guī)護理,但該護理模式缺少系統(tǒng)性與互動性,且不夠全面,總體效果并不理想[4]。因此筆者認為可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該護理模式更加科學,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其護理質量更高,且更加具有針對性,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與需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進而提高手術效果,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5]。通過護理小組的成立并進行培訓,可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入院介紹可緩解患者的陌生感;通過術前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從而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通過術后針對性護理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為進一步分析在子宮肌瘤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具體效果,筆者以3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對象開展對比研究,其結果中: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下床活動時間與拆線時間均小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該結果與孟姍姍[6]的研究結果相同,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具有降低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縮短其下床活動時間與拆線時間的效果。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更高,且差異顯著(P<0.05),該結果與樊玉霞[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子宮肌瘤患者更愿意接受臨床護理路徑。以上數據對比結果均提示對子宮肌瘤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具有積極作用,患者的拆線時間與下床活動時間更短,并發(fā)癥更少,恢復更快,可及早出院,且滿意度高,應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