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在國產(chǎn)影視劇里,看過無數(shù)女性角色潑水的場面,每次看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琢磨:為什么這個女人不能給點時間、給點耐心,把事情好好解釋一下。明明不至于造成的誤會,或者沒必要起的沖突,怎么就忽然氣急了暴跳如雷?
多年前我媽愛看瓊瑤電視劇,里面的女人,一到關(guān)鍵時刻,必定會大哭大鬧、涕淚交加,連喊數(shù)聲: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這時我媽通常也情緒極其飽滿地流出眼淚,只有我一個人困惑不解,用手指頭戳我媽問:“她為什么不聽這個男人解釋?”
我媽答曰兩個字:“做戲。”但是她還是哭得很厲害,如果我爸路過這樣的場景,會說:“這就是個公式。”
國產(chǎn)劇的公式里,必須包含一個胡攪蠻纏、不好好說話,也不聽解釋的女人,只有這樣,劇情才得以順利發(fā)展。這讓我很受傷。
以前女人一輩子不出遠門,不怎么識字也不怎么有文化,她胡鬧還有幾分道理。為什么現(xiàn)代的女人,跟男人受一樣的教育,去一樣的公司上班,甚至很多女人拿著比男人更高的薪水,在國產(chǎn)劇里,竟然還是跟舊式婦女一樣,只負責(zé)胡鬧?
悲哀的是,其實就算是以前沒文化的女人,說起話來,也是不疾不徐,頗有幾分道理。張愛玲寫《十八春》,沈太太要跟兒子世鈞講話,唯恐激怒他,所以預(yù)先打好了草稿,說:“你難得回來一趟,不是我一看見你就要說你———我覺得你今天那兩句話說得太莽撞了,你嫂嫂非常生氣,看得出來的。”
人和人之間的對話,總要有所顧忌,才能循序漸進下去。照這么看來,國產(chǎn)劇里說話極其沖的女人,竟然還能有下文,真的叫人暗自拍大腿,編劇,你也不能這么偷懶啊,你好歹撥一點智慧給這個女人吧?
下次,肯定又是在茫茫兩千萬人的大城市里,這個女人再一次湊巧碰見了被她潑過水的男人。因為她慣常胡鬧,所以她一定又引起了那個可憐男人的注意。這一回他因為劇情安排,覺得這個沖動的女人,其實挺善良、挺真誠的。
看到這種劇情時,我有時真忍不住掐一下自己的大腿,為什么大千世界那么多明事理的女孩他看不見,他只看見最呱噪的這一款?
這個公式,現(xiàn)在不能僅僅用狗血來解釋了,透過一大堆車轱轆話,我仿佛明白了為什么很多人看電視只是聽一個響,閑下來看一眼劇中所有人的表情,大概也明白這些人正在鬧什么,不管這部都市劇是講一堆律師、獵頭,還是廣告人,反正90%是一堆胡攪蠻纏式的愛情。
到底什么時候,國產(chǎn)劇中的女性形象才能從一個麻煩,變成一個正常的,和男人差不多的,對家庭和社會都有那么點貢獻的人?
(朱琴薦自搜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