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鈞
蟲咬性皮炎常見于嬰兒和兒童,是春夏秋三季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之一,可能引起蟲咬性皮炎的昆蟲有很多,常見的有蚊、臭蟲、跳蚤、飛蠓(小黑蟲)、螨蟲等。因此,盡量少帶孩子去有花草樹木的地方玩耍,不要在草叢、林間坐臥休息;經(jīng)常將被褥、床板放在太陽下曬,涼席使用期間要每天清潔,不讓螨蟲、跳蚤等有可乘之機;蚊蟲叮咬時不要拍打,應(yīng)將其撣落;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剪指甲,避免抓撓皮膚。
即便注意預(yù)防,有時仍會發(fā)生蟲咬性皮炎,主要表現(xiàn)為蚊蟲叮咬處出現(xiàn)丘疹、風團、水腫性紅斑、水皰、皰疹、瘀斑等,中間可見刺吮點。這些丘疹、風團等可發(fā)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既可散在分布,也可數(shù)個成群。此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癢、刺痛、灼痛等,其中以皮膚瘙癢最為常見。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要及早就醫(yī)、及時治療。
癥狀:孩子皮損以小出血點、丘疹、皰疹、風團及腫脹為主,同時伴有全身癥狀,宜清熱解毒。
藥方: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防風、徐長卿各15克,金銀花、蛇霉各10克。第一次煎加水400毫升,取藥液100毫升;第二次煎加水150毫升,取藥液50毫升。將2次所得藥液混合,每天1劑,分2次口服。
癥狀:如果孩子出現(xiàn)頭暈眼花、四肢乏力或頸項發(fā)硬等表現(xiàn),宜清熱解毒、祛風解痙。
藥方:葛根、二花各15克,麻黃5克,桂枝、芍藥、生黃芪、炙甘草各6克,生姜9克,防風10克,大棗3顆。第一次煎加水400毫升,取藥液100毫升;第二次煎加水200毫升,取藥液50毫升。將2次所得藥液混合,每天一劑,分2次口服。伴有煩悶嘔吐者,口服安宮牛黃丸,每日1次,每次1克。
注意:中醫(yī)講究辨證施治,藥方需要在中醫(yī)師指導下使用,7歲以下小兒每味藥的用量要減半。
蚊蟲肆虐夏秋季,除了普通的防蚊方法以外,在家里擺放一些植物也可以起到驅(qū)蚊的效果,而且絕對純天然,對寶寶沒有傷害。
夜來香:又名夜香樹,原產(chǎn)美洲熱帶,葉片心形,邊緣披有柔毛。每逢夏秋之間,在葉腋就會綻開一簇簇黃綠色的吊鐘形小花,當月上樹梢時它即飄出陣陣清香,這種香味卻令蚊子害怕,是驅(qū)蚊佳品。
薰衣草:是一種藍紫色的小花,原產(chǎn)地為地中海,喜干燥,花形如小麥穗,通常在6月開花。薰衣草本身具有殺蟲效果,人們通常把用薰衣草做成香包放在櫥柜中,也有的把它放在臥室,用于驅(qū)蚊。
豬籠草:是典型的食蟲植物,它長有奇特的葉子,并且頂端掛著一個長圓形的“捕蟲瓶”,瓶口有蓋,能開能關(guān)。豬籠草有幾十種之多,不同種類,捕蟲瓶的形狀、大小和顏色也不一樣。豬籠草可藥用,對肝炎、胃痛、高血壓和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療效,更是捕蚊高手。
天竺葵:天竺葵花團錦簇,豐滿成球,南北各地都能適應(yīng),高溫時節(jié),擺放室外疏蔭環(huán)境;寒冷時節(jié),在明亮室內(nèi)觀賞。天竺葵具有一種特有的氣味,這種氣味使蚊蠅聞味而逃。
七里香:這是一種四季常綠的小灌木,外形呈傘房狀,分枝多,葉小亮澤,花白繁密,開花后還能結(jié)紅色漿果,為室內(nèi)增加美感。摸其葉片,會感到濃濃的甜香味,驅(qū)蚊效果很好。
食蟲草:是一種菊科草本植物,可長到1米來高,花小黃色,一株達數(shù)百只花頭,各花頭的外圍有粘液,就像五個伸開的小手指,很有趣。只要有小蚊蟲落在上面便被粘住,之后蟲子尸體被其慢慢消化作為其生長營養(yǎng)。若有灰塵粘落上面數(shù)天后也被消化得無影無蹤,平時擺放一盆在家中捉蚊又吸塵。
驅(qū)蚊草:驅(qū)蚊香草散發(fā)的檸檬香味主要是有驅(qū)蚊功效的香茅醛、香茅醇等多種芳香類天然精油,達到驅(qū)蚊目的。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