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文
臺灣散文家林清玄,也是一位獨特的美食家。在他的筆下,出現過很多令人回味無窮的舊美食。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林清玄小時候,家里很窮,吃不起爆炒鱔魚。林媽媽求賣鱔魚的婦人,把殺鱔魚剩下的魚骨刺,留給他們。林媽媽深信鱔魚的骨頭中充滿鈣質,對于長身體的孩子來說,大有營養(yǎng)幫助。賣鱔魚的婦人收攤了,林媽媽會從鱔魚攤提回一大袋的骨頭,然后就丟到大鍋里熬煮。
熱湯熬兩三個小時,鱔魚骨頭幾乎在鍋中化掉,湯水變成咖啡色,水面上浮著油花。這時,媽媽會撒一把蔥花,放幾粒胡椒,然后關火。鱔骨湯熬成時,夜深了。林媽媽再把熟睡的孩子們叫到灶間,一人一碗湯。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來的面包皮,已在鍋邊烤熱,變成香味撲鼻的餅干。林清玄一家人細細地咀嚼面包皮,配著清甜香濃的魚骨湯,深深感覺到生活的幸福。
林媽媽擔心孩子會吃膩,有時會在湯里加點竹筍,或下點雞蛋花;有時也不煮湯了,她會用骨頭做一道紅燒豆腐,或與蘿卜同鹵……林媽媽最神奇的美食手藝,是炸鱔魚骨。鱔魚骨本來歪曲扭動,下油鍋時忽然被媽媽拉直了,一條一條就像薯條一樣,起鍋時撒一些胡椒和鹽,香、酥、脆,真是好吃極了。
每到冬寒時節(jié),林清玄會吃到林媽媽的冰糖芋泥,齒頰會涌起一片溫暖甘香。林媽媽真是巧手,她把煮熟的芋頭搗爛,和著冰糖同熬,熬成幾近晶藍的顏色。孩子們手捧一碗熱騰騰的芋泥,圍在灶邊吃,特別享受。還有一種野菜叫“烏莘菜”,林媽媽也會采下那最嫩的芽,用太白粉燒湯,那又濃又香的湯汁,讓林清玄一生都不會忘記。
林媽媽是那種做菜常有靈感的人,總是企圖用最平凡的食物,來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讓孩子們吃起來不感到煩膩。母親做的芋頭排骨湯,天下無雙。紅燒鰱魚頭時,也要加入芋頭,燉爛的芋頭和魚頭相得益彰。
林清玄特喜歡吃饅頭,也是為了回味母親手藝。他愛到臺北四維路的巷子里買山東饅頭。剛從籠屜出來的熱騰騰、有勁道的山東大饅頭,有一種傳統(tǒng)鄉(xiāng)野的香氣,非常美味,也非常結實。林清玄常把饅頭當點心吃,那純樸的麥香讓他回味無窮。
在十年前,我曾讀過林清玄的《木魚餛飩》。當時疑惑——為什么賣餛飩老人的木魚聲,會給他帶來“一種神秘的感覺”?是不是為讓讀者感動而刻意為之?后來終于明白,這是林清玄心底真情的流露。餛飩不僅僅在吃上,而且代表著林清玄對賣餛飩老人的一種愛。這種情感,就像對母親的愛、對過往生活的感激一樣。
所以,本是很平常的食物,在林清玄筆下,變成了一款款迷人的舊美食,泛著動情的懷舊光澤。從林清玄的舊美食里,我發(fā)現他心性的“從容”和“有情”。他處艱而樂觀,深情而質樸,識見融于真誠,然后徐徐吐露——風雅高遠。林清玄,真雅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