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春勇 曹誠平
1961年,毛澤東、 劉少奇、周恩來、 鄧小平在廬山中央工作會議主席臺上
1961年,新中國正面臨著三年自然災害和“反右傾”斗爭所帶來的嚴重經濟困難。
為了擺脫經濟困境,當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討論工業(yè)、糧食、財貿和教育工作中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糾正以往工作中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浮夸風等錯誤做法,史稱“第二次廬山會議”。
提交本次會議討論的幾個條例,是由鄧小平等人在作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基礎上主持起草的。他對情況比較熟悉,因此主持了這次會議的籌備。8月19日下午,鄧小平在北京舉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還專門報告了將在廬山召開的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準備情況。
8月22日,從未上過廬山的鄧小平首次“躍上蔥蘢四百旋”,并在山上工作、生活了半個月。政治名山由此多了一份政治偉人的精神財富。
初夏的廬山,峻拔迤邐,青翠欲滴。在參天古木掩映的牯嶺東谷大月山麓中四路11號,有一棟編號為“286”的美式別墅。
這棟普通的石構一層別墅,主體依山勢而建,主立面朝向大路,平面是一個大矩形,再加上一個小矩形的敞開式外廊。紅色鐵皮屋頂,石條欄桿、石柱,白色門窗、屋墻與周圍院墻,蒼勁挺拔的柳杉、冷杉和翠竹渾然一體,典雅幽然,營造出寧靜而質樸的意境。1961年廬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就居住于此。
中路地帶屬于廬山別墅密集區(qū)。從中一路到中十路,錯落分布著數十處造型各異的別墅或飯店、療養(yǎng)院。與“鄧小平別墅”相鄰的仙巖飯店是南昌起義的策源地之一。1927年夏,中共領導人瞿秋白和蘇聯顧問鮑羅廷,在這里與李立三、聶榮臻、鄧中夏、林伯渠、葉挺等人一起研究并作出了準備舉行南昌起義的有關決定。與“鄧小平別墅”隔路相望的是一座教堂,旁邊則是包括“賽珍珠別墅”在內的別墅群,被開辟為“老別墅的故事”專題景點供游人參觀已有多年。而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居住過的美廬別墅和以周恩來1961年下榻的442號別墅為原貌開設的周恩來紀念館,距此也不遠。中共中央三次開會的廬山會議會址,則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
286號別墅最初是以廬山療養(yǎng)院總院的267號為編號。庭院樹木下一石刻告訴游人,該棟別墅始建于1903年,最早的主人是美國傳教士科奇南。193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駐廬山辦事處將此別墅購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收歸政府。自1961年夏鄧小平夫婦在此居住之后,1970年夏中共九屆二中全會期間,董必武也在此居住了半個多月。廬山方面對別墅進行了幾次修繕,門上牌匾也從2004年曾用的“鄧小平別墅”改為后來的“鄧小平同志舊居”。
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根據組織安排,時年28歲的廬山工人療養(yǎng)院辦公室秘書楊基友全程負責鄧小平和夫人卓琳的衣食住行。此前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期間,他曾擔任王任重、周小舟、吳芝圃等人的管理員,有一定的接待經驗。
據楊基友回憶,1961年8月22日上午,他和第七接待服務小組的同事一起,早早地就來到廬山療養(yǎng)院總院的這棟別墅前等候。10時30分左右,兩輛伏爾加
牌轎車緩緩駛入別墅的小院。車門打開,鄧小平走下來,隨行的還有他的夫人兼機要秘書卓琳及女兒鄧楠等人。
廬山管理局局長樓紹明上前緊緊握住鄧小平的手,歡迎道:“首長一路風塵仆仆,辛苦了!”“哪里哪里,我們給同志們添麻煩來了?!编囆∑接H切地說。接著,樓紹明向鄧小平介紹了楊基友,楊基友又一一介紹了廚師等工作人員。大家當時都不知道,那天還正好是鄧小平57歲的生日。
這是鄧小平第一次上廬山。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召開時,他因右大腿骨折住院治療沒有參加。初來乍到這一避暑勝地,鄧小平難掩新奇的感覺。他打量了一下四周的環(huán)境后,欣喜地說:“這地方很涼爽,很好!”然后又問這房子以前是誰的,現在作什么用。當得知這房子原來是美國人建造的別墅,現收歸政府所有改作老干部休養(yǎng)所時,鄧小平爽朗地笑了,風趣地說:“那好嘛,我們既來開會,也在這里休養(yǎng)休養(yǎng)?!?/p>
接著,鄧小平又問山上與九江的溫差有多少,楊基友告訴他相差十幾攝氏度?!肮植坏?,這里是馳名中外避暑的好地方!”鄧小平贊許道。
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的286號別墅,從生活和工作需要出發(fā)布局,設有客廳、臥室、辦公室和書房等。在臥室旁一間僅有幾平方米、僅容得下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書房前,楊基友告訴我們說:“當年小平同志就是在這間小書房里批閱和起草文件,每天上午9點起床后,我都看到他坐在桌前辦公,用碳素鉛筆寫寫畫畫,紙上寫得密密麻麻?!?/p>
談起鄧小平在廬山的生活,楊基友介紹道,鄧小平的飲食按照四川口味制作,也就是簡單的茄子、豆角、白菜、葫蘆等,但每一樣菜都要加辣椒或四川花椒,連湯里都放。早餐一般是綠豆稀飯,加三個小碟,都是普通的醬菜;中午和晚上一般是四菜一湯。按照會議伙食標準,每人每天補助不超過四兩肉,鄧小平的女兒鄧楠因不是會務人員,不能享受,于是一家三口每天最好的伙食就是這八兩肉了。
鄧小平伙食如此簡單,楊基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一天下午,他向卓琳打聽鄧小平喜歡吃什么菜,以便第二天早晨派人去領取。誰知卓琳還是滿面笑容地報了豆角、茄子、葫蘆、青菜、辣椒和一點瘦肉之類的菜。
“在整個會議期間,小平同志的生活和飲食都非常簡單,從來沒有在生活和飲食上提出過任何要求,連荷包蛋都沒有做過一次。白菜葉子發(fā)黃了,首長也不讓我們扔掉,叮囑用開水泡泡,放一點鹽、辣椒和味精,就留作早餐咽稀飯,以至于廚師常抱怨快成了做齋飯齋菜的廚師了?!闭f起這些,楊基友不勝感慨。
著名的廬山會議會址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這座1937年落成的中西合璧的老建筑,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名為“廬山大禮堂”,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中共中央三次廬山會議均在這里召開。背倚蔥蔥青峰,傍鄰淙淙溪流,在藍天白云的襯托和蒼松翠柏的簇擁下,飽經滄桑的歷史遺存越發(fā)顯得莊嚴、凝重。
1959年至1961年,全國遭受嚴重的經濟困難。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領導和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黨委和中央有關部委負責人會集在這里,討論工業(yè)、糧食、財貿、教育等問題,尋求突破困境的良策。
會址影視廳,循環(huán)播放著廬山會議實錄的專題片。記錄歷史瞬間的影像資料閃動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領導人談笑風生的身影??吹贸鰜?,盡管當時國內外形勢嚴峻,但治國安邦的領袖們從容不迫,指揮若定。
會場展出的一張大圖片呈現了這樣一幅場景:主席臺上,鄧小平、周恩來分別坐在毛澤東的左右兩邊,再往兩邊是劉少奇、朱德和陳云。從這一沒有嚴格按職務安排的座次排列,可以看出鄧小平在此次會議上的“特殊”作用。
9月4日下午,毛澤東在廬山“蘆林一號”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談到鄧小平將要率代表團參加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時,毛澤東提出請鄧小平在下山之前,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就當時的情況談一談意見。
9月5日上午,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會議全體會議并講話。他在講話中著重講了五個方面:(一)對最近三年的估計。(二)三年調整的目標。(三)方法問題。(四)集中統一和分級管理問題。(五)統一認識。他在講話中指出:“越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從全局出發(fā)。同時,在集中統一下要給下面一點活動余地、一點機動,計劃指標要留有余地。”“要提倡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傳統作風。要敢講話,講真話,腳踏實地做事情。在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地承擔責任。力爭國民經濟調整三年初見效,七年大見效?!边@篇講話成為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總結。
2004年8月,楊基友{左}帶領作者參觀“鄧小平別墅”
循著鄧小平在廬山的活動軌跡,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惑著筆者,就是今天幾乎找不到他在廬山的個人照片。楊基友介紹說,鄧小平日程安排比較緊,很少出去觀光游覽,故沒有留下什么照片,包括他們工作人員都未能同他合影,說起來便遺憾不已。他也很少看戲,只偶爾玩玩麻將打打牌,換換腦子活躍一下思維,他的戲票大都被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拿去“享受”了。
在個人生活上,鄧小平對自己要求很嚴格。據楊基友回憶,為了減輕大會會務的負擔,鄧小平使用的床上用品,如枕巾、床單、毛毯等,都是卓琳從北京家中帶來的。有一次,會議分配給鄧小平兩條內部供應的熊貓牌香煙,他讓卓琳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招待客人,也沒有動用過會議供應的水果。會議期間的一天,李富春、陶鑄、羅瑞卿、柯慶施等晚飯后到286號別墅陪鄧小平打牌,卓琳拿出錢給楊基友,讓他到外面店里買了幾個香瓜招待這些老牌友。
因9月9日要率中共代表團參加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會上作完報告的第二天(9月6日),鄧小平便提前下山返回北京。臨別前,他要卓琳找到楊基友,讓其把洗衣費和伙食費結算一下,楊基友忙說不用算了。卓琳嚴肅地說:“不算可不行,一分錢都不能少!”最后,卓琳付了洗衣費,又向第七接待服務組按標準實繳了三個人的全部伙食費,才與服務人員一一握手道別。
20世紀60年代,鄧小平在農村視察
中央工作會議一直開到9月16日才結束。會議要求所有工業(yè)部門和企業(yè),今后7年都必須執(zhí)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實行高度統一的領導,抓住煤炭、鋼材生產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以扭轉工業(yè)工作的被動局面。由鄧小平主持修改定稿的《國營工業(yè)企業(yè)工作條例(草案)》(簡稱“工業(yè)七十條”)、《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六十條”)和周恩來等主持起草的《關于當前工業(yè)問題的指示》等文件,在會議后期經討論獲準通過。這三個綱領性文件,被看作“我黨在工業(yè)方面開始調整的重要轉折和使建國后高教工作的經驗得到初步規(guī)范化、條理化的標志”,對于當時全黨戰(zhàn)勝自然災害,迅速扭轉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指導此后的工業(yè)、高教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毛澤東還特別稱贊說:“這次會議搞了幾個好文件,如‘工業(yè)七十條‘高教六十條等,證明我們的經驗比較多了?!弊鳛槌爸鹘恰闭?,鄧小平為會議成功召開作出了卓越貢獻。
1961年登臨廬山之后,鄧小平再也未能“身在此山中”。1970年8月,第三次廬山會議舉行時,他正被下放在離此100多公里的南昌新建縣望城崗勞動。
然而,從20世紀20年代在法國勤工儉學時便相識的老戰(zhàn)友并沒有忘記他。就在這次會議期間,周恩來對身邊的保健醫(yī)生張佐良說:“這里(指江西)有我兩個熟人哪,一個是你的同行,一個是我的同行。一個姓鄭,一個姓鄧,兩個‘耳朵?!敝芏鱽硭f的張佐良的“同行”,是曾擔任周恩來保健護士的鄭淑蕓,當時她在九江永修干校勞動;而所說的自己的“同行”,就是指鄧小平。雖然此時鄧小平屬于下放勞動對象,但周恩來仍把他看作自己的“同行”。
“九一三”事件之后,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周恩來力促鄧小平復出,幾經周折,終于使這位老戰(zhàn)友結束了3年多的江西生活,于1973年2月回到北京。
1978年12月,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毅然決然摒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果斷作出將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揚起了改革開放的風帆。在這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一系列思想中,可以說有不少觀點與他當年在廬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脈相承,前后關聯。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和理念來看,廬山中央工作會議通過的三個綱領性文件也蘊含著長久的生命力。比如,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內部的責任制,明確提出“技術人員和職員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重申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是按勞分配,等等。鄧小平當年的遠見卓識、高屋建瓴,其精髓大都已在后來的改革開放中得到繼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