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懿
當車子停在航站樓的時候,父親和母親一起下車送我。他們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要注意的事項,一邊幫我拉行李。我母親那時候一直擔心我不會煮飯,所以將自己手寫的最簡易的菜譜,記了兩大張紙,放在我托運行李的夾層。她不斷告訴我煮稀飯要放多少水,干飯又是多少,炒蛋的火候和炒肉有什么區(qū)別。但畢竟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了,其實她寫的東西我終歸是不會看的。我那時候畢竟年紀也大了幾歲,較過去成熟一些,一面唯唯諾諾地答應,一面也沒有真的太放在心上。
進國際航班入口的時候,送行止步。于是我的父母全都停在那里。父親揮手和我告別,叮囑我出發(fā)和到了的時候,記得給他發(fā)信息,確認平安。母親倒是沒有說什么離別的話,就一直念叨著衣服的增減,以及煮飯的事情。我是連聲道好,而后就進去了。
很快辦完登機手續(xù),領了登機牌,坐在候機廳,盯著大屏幕上隨機出現(xiàn)的信息。覺得這段時間的確難熬。一邊想著漫長的候機怎么度過,一邊看著窗外一架架飛機。
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少帶了個電子設備,估計是當時放在父母那里了。于是我立刻轉身返回,勉強說服了保安,保證愿意重新檢查之后,終于得以出來。抱著僅有的一絲希望,想看看他們還在不在。
接下來的場景,讓我驚呆了,原來他們都還在那里。當然沒有揮手的姿勢,而是坐在臨側的椅子上。
見到我,他們反而驚詫了。你爸爸說要等你起飛了,收到短信再回去,媽媽對我說。我其實心里覺得是沒有必要的,兩個老人家,頭發(fā)都白了,我人都進去候機了,何至于做到這樣的地步呢。但心里總歸覺得,有一絲奇特的感覺,如果他們不在這里,我豈不是白白出來了么?我又為什么會覺得他們還在呢?我自己難道不知道已進去多時了么?這一絲希望從何而來?
想到這里,我突然有種感動以至于流淚的欲望。原來在我內(nèi)心深處,我的父母一直和我同在,只要是在他們身邊,我總會抱有希望。哪怕一絲一毫,都讓我覺得他們沒有離我而去。而事實也是如此。這種情感連結,居然成了我的第一反應,連我自己都沒有細想,就自動地作出他們可能還在的判斷。這種人的羈絆如此細微,難以察覺,但卻借由生命中的吉光片羽,點滴積累而成,是小時候他們幫我蓋的被子嗎?是小時候他們和我去游樂園玩的時候嗎?或者是我的中考高考,所謂的關鍵時刻?抑或是在我青春叛逆期爭吵的陪伴?無論如何,他們一直在我的身邊,是我最堅實的依靠,從未有過改變。從出生以至此刻,是他們伴我走過了一段段人生歲月,不論平順還是曲折。
我不敢多說,也不敢多想,匆匆看了眼滿頭白發(fā)的他們,拿了東西,再次道別,轉身重新入內(nèi)。我的內(nèi)心有一絲情愫,卻總也訴說不明。是什么呢?父母對我的愛,和我對父母的信任,像是天然般,無需雕飾,一直存在彼此體內(nèi)。我想起了夾層中母親的紙片。那些多余的東西,其實那么有意義。我突然感到哽咽,天空中起落的飛機漸漸不明了起來。以至于在我眼中,航程幾乎不存在,而彼岸也近在眼前。
(常朔摘自微信公眾號“夜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