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芬
摘 要:民間文學是純文學的母體,為文學創(chuàng)作源源不斷地向上輸送養(yǎng)料,同時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可借鑒的成分。將民間文學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可促使語文知識從課本延伸到生活,并融入到生活實踐中,促使語文回歸原本真實的狀態(tài),學生可在不知不覺中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增強語文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語文的表達能力,讓語文教學靈動起來,就像語文教學的一味可口的調(diào)味劑!
關鍵詞:民間文學 語文教學 調(diào)味劑
今天,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在全球化語境下面臨著挑戰(zhàn)。繼承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方面,民間文學如何融入語文教學中,可以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如何去發(fā)揮作用,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勢在必行
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方法較單一,注重課本知識傳授,缺乏實踐能力訓練。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教師的講授占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變成“一言堂”,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幾乎沒有思考。在語文教學上我們并非要追求華麗的形式,而是要關注語文本身,關注文學本身。活的語文教學并不來自于所謂“靈活”的形式,而是要教“活的文學”。民間文學是民俗化了的文藝,它是文學、藝術、知識等的融合,它是拙陋但不乏純樸的藝術。民間文學是純文學的母體,處于純文學表層文化的底部,源源不斷地向上輸送養(yǎng)料,提供可資借鑒的成分。因此,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勢在必行。究竟怎樣將民間文學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呢?這就要找到一個契入點,也就是說要把握一個合適的機會,既能有效地將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中又不能顯得突兀,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二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組教育學生團結精神的諺語,內(nèi)容有些不好懂,我給學生講述了幾遍諺語的意思,可是孩子們還是似懂非懂。我就想起了我小時候看到螞蟻搬家的情景,就喜歡邊看邊念兒歌。于是給他們講這個故事,并將這首三峽民間流傳的順口溜《搬米》念給他們聽:“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小學生一聽這個順口溜,有趣又好讀,且容易理解,三兩下就領悟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含義。看到孩子們的興致很高,我又給孩子們教了一首童謠《顛倒歌》:“三十晚上大月亮,強盜起來偷水缸,聾子聽到腳板響,瞎子看到翻院墻,啞巴一路喊出房,跛子盯到攆一趟,爪子趕緊來幫忙,強盜嚇得跑得慌,一抓抓到頭發(fā)上,原來是個光和尚?!焙⒆觽兟犃烁鼇韯帕耍D時,對我們的民族文化肅然起敬!像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只要找準時機,有意識地將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語文會更加容易。這種民間文學的融入難道不是對語文教學的有力促進嗎?
二、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作用甚大
民間文學的語言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是經(jīng)過人民千百年錘煉留下的精品,具有文學名著所無法替代的價值,有其自身獨特的充滿民間活力的美。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欣賞民間文學中健康、動人、樸素的美,欣賞民間文學豐富的想象力和別出心裁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民間文學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貼近大眾生活,易于被小學生接受,其作用不可小覷。
例如,農(nóng)諺“清明前后,種瓜點豆”讓完全沒有種莊稼經(jīng)驗的小學生茅塞頓開;氣象諺語“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早上發(fā)霞,等水燒茶;晚上發(fā)霞,干死蛤蟆”使幼稚的小學生學會了看天氣;道德歇后語“稻草人救火——自身難保”“鐵公雞——一毛不拔”則讓天真的小學生明辨是非。這些民間文學留存著人們千百年的經(jīng)驗累積,語言押韻、朗朗上口,比喻形象、深入淺出,小學生既樂于接受又豐富了他們的語言積累。
在一次習作公開課上,我教學《介紹一種物品》的說明文指導課,在開課時,我看孩子們也許天生對習作課有一種抵觸情緒吧,全都蔫蔫的,興趣不高。我靈機一動,馬上給孩子們猜幾則謎語:“紅身體,綠尾巴,身體鉆到地底下,又甜又脆營養(yǎng)大?!薄皥A圓臉兒像蘋果,又酸又甜營養(yǎng)多,既能做菜吃,又可當水果?!薄吧泶┚G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兒多,個個黑臉膛?!狈謩e猜一物品。孩子們一下子就來了精神,興致空前高漲,而且對這些物品的特點也瞬間了解了,對后面的習作指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間故事講述著民間的傳奇人物,五年級有一篇略讀課文《牛郎織女》讓孩子們很感興趣,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順帶讓孩子們也閱讀了《三峽花椒》《神女峰的傳說》《三峽懸棺的來歷》……孩子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民間文學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自豪。
三、民間文學融入語文教學靈動飛揚
民間文學是一種地道的民族文學,其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流傳于民眾口頭上的兒歌、故事、傳說等集中反映了各民族、各地區(qū)的光輝歷史與燦爛文化,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高尚品德,凝聚著他們熱愛國家、民族和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將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學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近母語、熱愛文學,還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與之結合。愛國并不是掛在嘴上的一個口號,應該有著實際的內(nèi)容,它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愛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個單元《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書上羅列了很多謎語、諺語、歇后語、成語故事、傳說故事、漢字的由來等內(nèi)容。我在教學這些內(nèi)容的同時,就有意識地將三峽的民間兒歌、童謠、詩歌、傳說等穿插教給他們,從而引起學生對漢字的崇拜,對祖國文化的贊嘆,對民間文學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課后讓孩子們?nèi)ニ鸭龒{的相關民間文學作品,然后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寫感受、辦手抄報、繪畫、節(jié)目表演、創(chuàng)編兒歌童謠等)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陡然倍增,課下到處搜集相關的三峽民間兒歌、童謠、傳說、詩歌……展示的時候,孩子們的匯報交流真是豐富多彩,有的用畫筆描繪三峽的傳說,有的用手抄報展現(xiàn)三峽的童謠,有的用快板表演三峽的兒歌,有的用文筆創(chuàng)編新的詩歌……這樣的融入教學,使孩子們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語文素養(yǎng)更加深厚。
將民間文學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可促使語文知識從課本延伸到生活,并融入到生活實踐中,促使語文回歸原本真實的狀態(tài),學生可在不知不覺中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增強語文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語文的表達能力,像調(diào)味劑一樣讓語文教學靈動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