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
最近以宋朝為背景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的播出,為長期籠罩在“貍貓換太子”惡名之下的章獻太后劉氏正了名,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位北宋歷史上手段強硬卻又未曾逾距的政治女強人。
相比西漢的呂雉、東漢的王政君等人,宋朝的這些太后似乎都隱藏在政治的背后,安心過著“夫死從子”的生活。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根據學者的統(tǒng)計,在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29位太后或太皇太后中,宋代竟然占了9位。這些后妃包括真宗皇后劉氏、仁宗皇后曹氏、英宗皇后高氏、神宗皇后向氏、哲宗皇后孟氏、高宗皇后吳氏、寧宗皇后楊氏、理宗皇后謝氏、度宗淑妃楊氏,幾乎占到了全部人數的三分之一,居歷代之首,甚至比以外戚亂政著稱的西漢和東漢還要多。
這九位垂簾的太后執(zhí)政的時間和擁有的權力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太后曾垂簾十余年,對政局產生過巨大影響;有的垂簾時間很短,僅具象征意義,未實際操縱政柄。
但讓人驚訝的是,在有如此高頻率太后垂簾的宋朝,竟從未聽有過后宮專權擅政、擾亂朝局的故事?!端问贰ず箦鷤餍颉分蟹Q,“外無漢王氏之患,內無唐武、韋之禍”。
為何太后垂簾會在宋代政治中占如此重要的作用?又是怎樣的制度設計,使宋朝得以在太后垂簾的情況下,維護了皇權的權威和政局的穩(wěn)定,沒有因后宮與外戚而擾亂朝政?
一、宋代太后也很強
作為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動輒影響政局的太后,這些走向前朝的女人自然享有更多其他深處后宮的后妃沒有的特權和地位。
宋初皇太后垂簾聽政時,儀制基本與皇帝相似,太后死曰崩,臣下稱其為陛下,享有避家諱,遣使外國,謁太廟,服袞冕,“皇太后儀衛(wèi)制同乘輿”等天子待遇。下達制令時,雖然自稱與皇帝的稍有不同,但均被稱為圣旨。
劉氏垂簾時,就連年號也體現出了女主政治的特色。仁宗即位之初使用的兩個年號為“天圣”和“明道”。據歐陽修在《歸田錄》中的解釋,“天”為“二人圣”之意,“明”為“日月并”之意,指二宮皆是圣人,如同日月普照天下。直接在年號上承認了劉太后的特殊地位。與唐高宗時,武后與李治共稱“二圣”也相差無幾了。
劉氏之后,垂簾聽政儀制的規(guī)格有稍微調整。比如太后不再登臨外朝,只在內東門小殿垂簾;太后不立生辰節(jié)名,不遣使契丹,以示同天子有所區(qū)別等。這是在劉氏之后宋朝的垂簾制度逐漸完善的結果。但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垂簾聽政的太后或太皇太后始終備受尊榮。
更重要的是,這種尊榮不僅是禮儀上的尊貴,還有前朝文人士大夫由內而外的認同和尊敬。比如《鐵圍山叢談》中稱仁宗皇后曹氏,“乃本朝后妃間盛德之至者也?!薄端问贰分蟹Q英宗皇后“人以為女中堯舜”等,與之前干政太后們生前尊榮身后惡名的情況大不相同。
二、處理政事樣樣行
位高還要德配,既然這些太后在政治上享受了如此高的待遇,他們在政治上的表現如何?
太后垂簾一般發(fā)生在“主少國疑”或皇帝病重,社會潛伏著動蕩和危機的時刻。這對聽政太后的政治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電視劇《清平樂》中著重刻畫的那位克己復禮、堅毅果斷的仁宗皇后曹氏就是眾多聽政太后中的翹楚。她初在仁宗暴斃時保證了皇位的順利交接,又在皇帝初立,內有英宗病重不能理事,外有宗室兄弟覬覦皇位時,以太后身份“垂簾決事”,穩(wěn)定了政局。
要說曹氏的作用還多發(fā)揮在帝位傳承之時,所起的不過是穩(wěn)定人心的作用,真宗皇后劉氏和英宗皇后高氏便是切切實實影響了前朝的政治決策。
劉氏出身寒微,在入宮前還曾街頭賣藝,嫁給銀匠龔美,但這并不影響她出色的政治才能,史書中評價她“性警悟,曉書史,處置宮闈事多引故實,無不適當?!?仁宗即位后,她不僅盡心輔佐仁宗,還大力革除前朝弊政,在政治、經濟上都曾有所作為。
王铚的《默記》中曾記載這么一個故事。一日,章獻太后突然哭泣著對大臣說,“國家危難之際,多虧各位大臣齊心協(xié)力才渡過難關。今日天下安定,理應給各位宰執(zhí)臣僚親戚恩澤,大家快將子孫親戚姓名呈報,吾將盡數推恩?!?宰執(zhí)未會意,紛紛將三族親戚姓名上報。章獻太后得到姓名后,將這些名字貼在寢宮的墻上,官員每逢有所進擬,必先檢查是否有兩府親戚姓名。
這固然說明劉氏心思深沉、擅于玩弄權術,但同時,她也利用這種手段,煞住了當時的裙帶之風,維護了政治的清明。就連從不阿諛的范仲淹都曾在劉氏死后對仁宗說,“太后受遺先帝,保佑圣躬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崩顮c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更是對她高度評價,稱其“保護圣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zhèn)撫中外,于趙氏實有大功?!?/p>
三、被壓制的武后心
以上已是說明太后垂簾在北宋政局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但問題在于,難道這些大權在握的太后就沒有一顆呂后甚至武后心?為何兩宋歷史上從未發(fā)生過后宮專權、外戚亂政的局面?
以前很多人喜歡將原因歸為宋朝這些太后及其家族的個人素質比較高,自律能力比較強。但我們都明白,將國運系于人性是最不靠譜的。即使是清心寡欲之人,在權力面前都不一定能抵御得了誘惑,何況類似劉氏這種聰明果斷又野心勃勃的女人。一旦掌握權柄,下一步如何走,可能就由不得自己了。
在《宋史·魯宗道傳》中這么一個小故事,臨朝期間,章獻太后曾試探性地問過魯宗道一個問題,“唐武后何如主?”誰知道魯宗道毫不留情地回復到,“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弊屨芦I太后十分尷尬,沉默不語。
故事中這位讓章獻太后十分尷尬的魯宗道是真宗與仁宗年間有名的諫官,其人秉性耿直、剛正嫉惡,被稱為“魚頭參政”。
當時保證宋代太后參政而不亂政的,正是以魯宗道為代表的一大批士大夫官員。
宋代的太后多是在國家的特殊時期,由大臣和皇帝請求,才垂簾聽政的,其中又以大臣的請求居多。但既然宋代政治賦予了朝臣擁護太后垂簾的權利,也就賦予了他們督促太后還政的權利。
比如仁宗皇后曹氏就是在英宗初立且患病、朝廷政局不穩(wěn)之時在大臣的請求下聽政的。她聽政期間頗有政績,但持政還不到一年,便有御史傅堯俞急切上疏要求還政。在朝臣屢次請求無果后,宰相韓琦便直接施以行動,“厲聲命儀鸞司撤簾”,以半強迫的方法促使曹氏還政。
北宋孫升的《孫公談圃》中有一句曹氏在被迫還政時對韓琦的控訴:“教做也由相公,不教做也由相公”。
雖然我們無法判斷曹氏是否真的說過這句話,但這句話卻確實反映出宋朝太后聽政的實質。她們無論在聽政期間擁有多大的權利,都是對皇權的一種補充。當需要太后發(fā)揮作用時,朝臣會請求他們出面垂簾聽政,一旦她們對政治無益,便需要盡早撤簾歸政了。
也就是說,太后垂簾這個制度本身,已經被作為一段程序寫在了宋朝政治的大機器之中,當制度運行需要啟動這個程序時,文官集團就會要求太后垂簾;同樣,當不需要這個程序時,這個程序就會被要求關閉。
而宋朝也正是通過這種設計,少了一些殺母留子和后宮干政的罵名,多了一些“母慈子孝”、“君臣和睦”的佳話。
因此,當我們指責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宋朝在對外戰(zhàn)爭中一再喪權辱國之時,可曾想到,重文輕武造就的這個強大的文官集團,有效阻止了太后專權和外戚篡權。從客觀上來說,穩(wěn)定了宋朝的政局,為大宋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