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晟 馬素紅 魏華 孫昊 施英
因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和父母發(fā)生沖突,怎么辦?
小濤今年高二了,除了線上學習不得不使用手機,不學習時他也忍不住想玩手機,父母很擔心。媽媽數(shù)落他:“作業(yè)不寫,夜里不睡覺,起早貪黑打游戲,這樣下去,你說你可怎么辦?”小濤不服,和媽媽頂嘴。這樣的狀況多次發(fā)生,小濤和父母的關系日漸緊張。
疫情期間,每天被困在家里,這對活力無限的兒童和青少年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電子產品在一定程度上陪伴了他們;另一方面,孩子和父母每天朝夕相處,親子關系問題以及一系列的行為、情緒等問題被放大,導致親子沖突頻發(fā)。小濤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和父母之間的沖突呢?
1.科學合理安排時間。
要做好學習計劃并告知家長,讓家長放心,如做什么、怎么做、由誰做、何時做,如果這件事情需要父母監(jiān)督,還要寫上怎么安排、怎么監(jiān)督,制訂好計劃后認真執(zhí)行。
2.改變溝通方式。
可以對擔心的父母說:“之前每到周末或寒暑假,都是我自己管自己,作業(yè)也都寫完了。其實,以前假期里也玩手機,只不過你們不在家,沒看見,就不擔心了?,F(xiàn)在,你們天天都看著我,覺得我光玩手機,不寫作業(yè),實際上我自己有安排,作業(yè)已經(jīng)寫的差不多了……”父母聽了之后也就釋然了,不再焦慮,親子關系得到緩和。
3.積極接納,換位思考。
疫情中,家庭成員的負面情緒會比較多,父母也會緊張焦慮。這時,可以利用手機聯(lián)系老師、同學,也可以幫助父母聯(lián)絡親友,收集有用的信息,購買生活必需品,加強彼此的情感聯(lián)結。
4.轉移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可以開展家庭親子游戲活動,用父母的陪伴代替手機的陪伴。在親子游戲中,孩子與父母平等參與,有利于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密切親子關系。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教育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 薛晟)
家人每天對自己事無巨細、各種叨嘮,怎么辦?
復學第二天,八年級的小剛來到咨詢室,氣呼呼地吐槽:“老師,你給評個理,早上我前腳剛跨出家門,就被我媽一把拽回,勒令我必須加件外套;放學到家,書包還沒來得及放下,我媽就問班級同學有沒有發(fā)燒的;晚飯時間,我端起碗正準備吃飯,我媽卻一臉狐疑地問我有沒有洗手。你說這個日子讓我怎么過?”一通牢騷過后,小剛耷拉著腦袋,滿臉愁容。
面對突如其來的緊急事件,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會感到不知所措,一籌莫展也是情理中的事。小剛的遭遇又有怎樣的普遍性呢?
首先是矛盾的個體。女孩在11 ~ 13歲,男孩在12 ~ 14歲,逐步進入青春發(fā)育期。在這個階段,他們面臨生理的相對成熟與心理的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主體意識;另一方面,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物質上,都沒有具備獨立的條件。心理上的依賴表現(xiàn)為:由于社會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不足,經(jīng)常碰壁,不得已還得向父母尋求幫助。物質上的依賴更為明顯,沒有經(jīng)濟獨立,離不開父母的照料。
其次是別樣的焦慮。疫情期間,一些父母恐慌、焦躁、不安的情緒來不及掩飾,傳遞給了孩子,如,為了遠離感冒,希望孩子穿得比平時多一些;為了遠離病毒,密切關注班級同學的健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在吃飯前忘了洗手,就大聲訓斥。
面對父母的事無巨細、種種嘮叨,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坦然接納。
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如疫情的發(fā)展,家庭成員相處的快樂與尷尬,網(wǎng)絡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應對等。當知道自己的情況具有普遍性時,就會豁然開朗。
2.真誠溝通。
嚴重的疫情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是第一次遇見,猜測、慌張一下子涌來,當感覺喘不過氣時,也許就到了一起坐下來討論的時候:我們這是怎么了?可以怎樣調整?和父母平心靜氣地交流、溝通,或許就能理解父母“無微不至”“各種嘮叨”背后的責任擔當和護犢情深。
3.專注學習。
當明白了今天的平安與健康來之不易,了解了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助力后,就可以一邊對關心自己的人說聲“謝謝”,一邊義無反顧地開啟“當下能做”的:向著目標,調整計劃,開始腳踏實地的第一步。
(江蘇省常熟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馬素紅)
復學后,同學之間貌似不如以前那么親近了,怎么辦?
經(jīng)歷了超長的假期之后,終于迎來了開學,小莉從來沒有這么渴望開學??墒情_學沒幾天,她就有點郁悶了,情況和她期望的有點不一樣。每個人都戴著口罩,教室里同學們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熱鬧場面沒有了,大家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前吃午飯和午休的時間就是和好朋友交流感情的最好時光,現(xiàn)在吃飯要保持距離,也不能隨意說話,交流的機會少了很多。再加上之前在家上網(wǎng)課不用心,成績下滑,第一次測試就和其他同學拉開了差距。尤其是好朋友小娜,以前兩人成績差不多,可是這次差距有點大,小莉感覺小娜對自己的態(tài)度好像越來越冷淡。為什么開學后同學之間的關系疏遠了?
是什么讓同學關系變疏遠了?好朋友小娜真的因為小莉成績不好對她冷淡了嗎?讓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可能是什么原因讓小莉有這樣的感覺。
首先,距離會影響心理感受。社會心理學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空間距離按照親密度分為:親密距離(45cm以內)、個人距離(45cm ~ 120cm)、社交距離(120 ~ 360cm)和公眾距離(360cm以上)。以往我們和親近的人相處時空間距離較近,有肢體碰觸,面部表情清晰生動,現(xiàn)在空間距離拉開,又戴著口罩,很容易給人帶來疏遠的感覺。
其次,人們會通過與他人的比較而獲得自我評價。當我們總是與比自己好的人比較時,就容易產生“不如別人”的負面評價,如果這時候正好情緒低落或比較敏感,就會將“不如別人”的想法和別人的言行聯(lián)系起來,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更敏感。
針對小莉這種情況,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換個方式,主動交流。
當前的狀態(tài)是一時的,一段時間后就會恢復以往的生活。如果感到口罩和空間距離影響和同學的交流,不妨嘗試換個方式,說不定會發(fā)現(xiàn)新的樂趣。例如,用傳紙條的方式交流想法,或用夸張的肢體動作“比手畫腳”傳遞信息。
2.直面問題,不胡思亂想。
感到被好朋友冷淡時,與其自己胡思亂想,不如坦誠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對方,搞清楚是自己想多了還是真的有問題。
3.及時收心,提高學習效率。
能夠意識到差距并感到難過,說明這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生。暫時的落后沒有關系,在網(wǎng)絡學習的這段日子,很多學生都有類似的問題,知識不夠扎實、漏洞多,老師開學后會從頭講起。及時收心,提高學習效率就能很快恢復正常水平。
(江蘇省蘇州市振華中學校 魏華)
寒假上網(wǎng)課時被老師點名批評了,現(xiàn)在開學了,要直接面對老師,怎么辦?
寒假線上學習期間,小新的班級開啟了每天早讀網(wǎng)上打卡活動,小新因為沒能按時起床,好幾次錯過了早讀打卡。老師還要求每天及時在班級QQ群里交作業(yè),因為沒有老師面對面的監(jiān)管,小新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上網(wǎng)課的時候偷偷看視頻、和同學聊天、吃零食,結果好多作業(yè)不會做,經(jīng)常不能按時交作業(yè)。為此,老師在線上直播課上點名批評了小新。現(xiàn)在學校開學了,小新一想到老師肯定要批評自己,就感到緊張、害怕,該怎么辦呢?
疫情期間,學校通過線上教育的方式開課,并布置一些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家自主學習。一些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xiàn)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或逃避學習的現(xiàn)象。開學后,想到要直接面對老師,感到非常擔心和害怕??蓮男睦韺W的角度分析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首先是注意力的缺失。在群體性災難事件中,人們會將注意力選擇性地集中在與災難相關的敏感信息上,出現(xiàn)注意力窄化現(xiàn)象。一堂網(wǎng)課至少30分鐘時間,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學生對有認知難度的信息較難保持長久的注意。
其次是師生互動的差異化。網(wǎng)絡教學與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有很大區(qū)別:在線上課時,因為沒有老師的督促,學生可能會逃避學習;但是隨著開學后進入課堂學習,學生會因為社交需求和現(xiàn)實的學業(yè)壓力,希望獲得老師的肯定和同學的認可。
針對小新同學的困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1.換位思考,正確面對批評。
面對老師的批評,首先要冷靜分析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自我反思問題的根源。然后學會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角度看自己,體會老師的關心和幫助。
2.接納情緒,坦然面對老師。
緊張和害怕是真實情緒的體現(xiàn),情緒本身沒有對錯,當腦海里冒出這些念頭時,不妨試著把害怕和緊張背后的想法寫下來,這有助于尋找有效的資源,坦然面對真實的情境。
3.完善自我,學會高效學習。
要將正確的批評當成前進路上的墊腳石,少一點焦躁,多一點行動。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有疑問時主動與老師交流,多聽聽老師對自己的建議,做好當下,相信未來。
(江蘇省蘇州市立達中學校 孫昊)
從疫情比較嚴重的地方回來,遭到周圍人的排擠,怎么辦?
小童讀小學時跟隨父母從武漢來到蘇州生活,他漸漸融入了這個城市,周圍的人對他都很友好。這個寒假,他像往年一樣跟隨父母回武漢老家過年,沒想到疫情暴發(fā),他們在老家滯留了很久。所幸后來疫情得到控制,小童終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蘇州。返蘇后,小童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對他的態(tài)度不像以前了,小區(qū)的保安會在他們身后指指點點,鄰居見到他們,打個招呼都是躲躲閃閃,然后就立刻大門緊閉了。學校老師專門對湖北籍的學生進行了摸底,明明是保密的,但他感覺班里的同學都知道了,紛紛遠離他。小童感到很委屈,自己又沒有感染病毒,為什么遭到大家的排擠?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病毒的傳播不是某個地區(qū)某個人的錯,驅趕病毒才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和攻克的難題。但一些從疫情嚴重地區(qū)回來的學生仍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或因來自疫情嚴重的地區(qū)而產生自卑感,或因在意周圍人的眼光而變得過于敏感。為何這部分學生會產生自卑或敏感心理呢?
一方面是由客觀原因導致。因為此次疫情集中暴發(fā)在湖北武漢,其他城市出現(xiàn)的病例也大多有武漢旅居史,所以,人們對于“湖北人”尤其是“武漢人”會加倍防范。來自疫情較嚴重地區(qū)的學生也許有過被“盤查”,甚至被拒絕、被排斥的經(jīng)歷,因此會因為自己的戶籍或旅居史而感到自卑。
另一方面是由主觀因素引發(f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氣質類型和成長經(jīng)歷會對其心理帶來影響。如:比起多血質和膽汁質的人,抑郁質和粘液質的人對周圍人的態(tài)度更敏感,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那些家庭背景較差、社會地位較低、有過失敗經(jīng)歷、被他人貶低或指責的學生更容易自卑和敏感。
對于像小童這樣從疫情較嚴重的地區(qū)回來的學生,可從以下幾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1.換位思考,理解他人感受。
回想一下,當你親眼看見周圍的人不幸生病,或者打開手機看到數(shù)以萬計的人感染病毒,你是不是也會對周圍的人懷有戒備?其實不只是武漢,在其他地方也都是如此,與他人保持距離、提高防范意識恰恰是人們尊重科學、敬畏生命的一種體現(xiàn)。
2.調整認知,放下思想包袱。
消極的認知導致消極的行為,積極的認知則帶來積極的行動。如果你堅信別人排擠你,就會找到一千個一萬個證據(jù)來證明;如果你認為別人只是在防病毒,那你就會坦然面對。
3.順其自然,用真心換友善。
如果真有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你,請你相信,這只是極個別的人,不代表全體。請保持真誠,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相信真心能換來友善,相信人間自有真情。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 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