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學富
在陜北采訪時的埃德加·斯諾
1936年,斯諾(右)在陜北采訪途中。
五
斯諾從“一二·九”運動中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力量,誰能領導人民奔向這個希望?斯諾在苦苦地思索中。他從進步學生中得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已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并與張學良、楊虎城達成了?;饏f(xié)議,這意味著進入陜北紅色地區(qū)采訪的可能性加大了。在這之前,美國出版商史密斯和倫敦《每日先驅報》曾有過資助斯諾采訪“紅色中國”的打算,可是由于紅軍正處在長征中,無法實現。這下有機會了,斯諾立即南下上海找到宋慶齡,希望通過她的幫助,找到去陜北采訪的辦法。正巧宋慶齡也剛接到中共中央的電報,請她協(xié)助選派一名西方記者和一位有經驗的醫(yī)生到蘇區(qū)去,斯諾竟主動找上門來了。宋慶齡把信息轉告地下黨組織,并作了具體安排。斯諾立即將這一消息告訴倫敦《每日先驅報》,編輯部表示愿意支付斯諾此行的全部費用。紐約《太陽報》得知后也表示給予資助。斯諾去陜北的費用解決了。
1936年6月,中共地下黨華北局負責人K.V(劉少奇的代號)指示北平地下黨負責人戴維(柯慶施)用隱色墨水寫了一封給毛澤東的介紹信,通過東北大學教授徐冰(中共黨員)轉交給斯諾,并告訴他去西安,那里有人護送你到陜北。斯諾高興極了,整裝待發(fā),他打上天花、霍亂、鼠疫、麻疹、傷寒等各類防疫針,備好一些常用藥品、生活用品和采訪用品(照相機、小攝影機、膠卷、筆記本),并買了一支勃朗寧手槍用來自衛(wèi)。斯諾在北平盔甲廠13號寓所給史密斯寫了一封絕密信,告訴他“我明天就真正要去‘紅色中國’會見毛澤東,我將在紅區(qū)旅行、拍照,寫我喜歡寫的東西。如果我能突破封鎖,達到目的地,這將是一個世界頭號新聞。”當“北平披上了春天的綠裝,無數的楊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變成了一個迷人的奇景”時,斯諾登上了南下的火車,奔赴延安。
4個月的陜北之行,斯諾真正認識了中國,看到了中國的希望。1936年10月底,斯諾滿載而歸,安全地回到了盔甲廠13號的家中。海倫形象的描繪了此時的斯諾:“胡子拉碴,又累又餓,香煙、咖啡、雞蛋、牛奶沒有一樣不饞,但是卻洋洋得意,咧著嘴笑——酷似一只在吞咽金絲雀的貓兒?!?/p>
斯諾決心隱居起來,整理采訪資料,埋頭寫作,他把攝影膠卷和電影膠片都沖洗出來。海倫全力配合斯諾,當朋友打探斯諾的消息時,她回答說去內蒙古旅行還沒有回來,并且投入到斯諾的工作中,幫助斯諾打字、校對和翻譯從蘇區(qū)帶來的資料。
正當斯諾埋頭寫作時,美聯社的一則報道打破了斯諾的寧靜。國民黨編造“斯諾落入赤匪之手,已被處決”的謊言,美聯社信以為真轉發(fā)了這個消息,一時廣為傳播,引起各方關注。英美的相關出版社、報紙的編輯急了,如果斯諾真的死了,他們報道紅色中國的計劃將成為泡影,于是他們向美聯社提出查詢。斯諾的朋友也急了,趕忙向其家中打電話探聽虛實。更為著急的是斯諾的家人,他的父親連忙托人打聽證實消息。斯諾不能再沉默了,只好出面辟謠。謠言不攻自破,斯諾成了新聞人物。斯諾被邀請到燕京大學、北京飯店、美國大使館、記者招待會上發(fā)表演講、作報告、展示照片和放映電影膠片。他向中外各界人士報告了自己在蘇區(qū)的見聞感受,聽眾們也感覺耳目一新,共產黨和“赤匪”不是像政府宣傳的那樣猙獰恐怖,人們對紅軍有了初步了解。斯諾的演講被刊登在各大報刊上,掀起了“斯諾旋風”。
斯諾鏡頭下的紅軍戰(zhàn)士
為了早日將在蘇區(qū)的所見所聞報道給讀者,斯諾把自己關在北平盔甲廠13號那個四合院的小書房里,坐在打字機旁敲打著鍵盤?!拔以谥袊钠吣曛虚g,關于中國紅軍、蘇維埃和共產主義運動,人們提出過很多很多問題。熱心的黨人是能夠向你提供一套現成的答案的,可是這些答案始終很難令人滿意。他們是怎么知道的呢?他們可從來沒有到過紅色中國呀?!彼怪Z寫下了開頭幾句話。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朱德、彭德懷、賀龍等紅軍將領和廣大紅軍戰(zhàn)士的形象,蘇區(qū)的農民、工人、紅小鬼和陜北高原空曠遼闊以及粗獷的民風民俗,一起涌向斯諾的心頭,千言萬語聚集到他的筆端,他懷著對共產黨人、紅軍將士和蘇區(qū)人民的敬佩之情和一個新聞記者的責任感、使命感,辛勤耕耘,甚至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工作。一篇篇真實客觀、生動形象、夾敘夾議、有真知灼見的文章從斯諾的手中寫出。
英美各大報刊和出版商紛紛與斯諾聯系商談,約稿的信函像雪片一樣飛來。上海的《密勒氏評論報》捷足先登,刊發(fā)了斯諾和毛澤東的長篇談話,刊登了毛澤東頭戴八角紅星帽的照片,并配發(fā)了評論。一時引起轟動,國統(tǒng)區(qū)人民感覺到新風撲面,他們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倫敦《每日先驅報》連續(xù)幾周在頭版刊登斯諾發(fā)來的“紅色中國”系列報道,使該報的訂閱量一再飆升,斯諾也被該報任命為駐遠東首席記者。美國的報刊爭先恐后刊登斯諾的報道,《紐約時報》和《太陽報》為爭奪獨家發(fā)表權而喋喋不休地爭吵,結果讓《星期六晚郵報》乘虛而入,在美國率先發(fā)表了斯諾的報道。長期支持國民黨政權的美國《生活》周刊,出人意料地用重金買下斯諾拍于蘇區(qū)的照片發(fā)表權,連續(xù)兩期用11頁篇幅刊登了75幅照片。斯諾的報道在歐美引起了強烈反響,“共產共妻”“赤匪土匪”的欺騙宣傳,在斯諾浪漫詼諧的筆下自行破滅。美國作家休梅克說:“看著那些咯咯笑的共產黨領導人的夫人們,看著那些心滿意足的娃娃們,看著那些軍服整潔的紅軍干部們——對于任何人來說,要讓他們相信紅軍只是土匪,真是太困難了?!?/p>
為了讓中國讀者了解蘇區(qū)和紅軍,1937年初,斯諾將一部分整理好的新聞稿交給了愛國知識分子王福時。他立即請來郭達、李放、李華春編譯成中文,并在父親王卓然主持的《東方快報》印刷廠印刷,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的出版發(fā)行工作。書中除了斯諾作品以外,還收錄了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的《中國問題與西安事變》,美國經濟學家諾爾曼·韓蔚爾報道四川紅區(qū)的3篇文章:《中國紅軍》《在中國紅區(qū)里》《中國紅軍怎樣建立蘇區(qū)》,附錄發(fā)表署名廉臣(即陳云)的文章《隨軍西行見聞錄》。為掩人耳目,該書以文藝小說的形式秘密發(fā)行,后又在上海、陜西等地秘密翻印。
1937年4月,在斯諾的影響下,夫人海倫決定步丈夫的后塵前往西北紅區(qū),去收集丈夫還未來得及采訪的有關資料。在北平的斯諾也加快了寫作進度,在盧溝橋事變發(fā)生時,斯諾寫完了最后一章。
圖為埃德加·斯諾1936年8月在豫旺堡(今同心縣預旺鎮(zhèn))拍攝的經典照片《抗戰(zhàn)之聲》 ,也作為《紅星照耀中國》的封面背景出現。
1936年,埃德加·斯諾到達保安采訪,隨后寫下《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實際情況。圖為埃德加·斯諾在保安。資料圖
當年10月,英國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xù)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杰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劃,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體承譯,以復社名義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在孤島上海問世??紤]到在敵占區(qū)和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區(qū)發(fā)行的緣故,譯本改名為《西行漫記》。此書在短短的10個月內就印行了4版,轟動了國內及海外華僑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華人集中地還出現難以計數的該書重印本和翻印本。盡管這本書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書,但是依然成為革命的“火種”,有如在暗夜里放射著真理的光輝。正如斯諾評價說道:“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美中合作,在中國如同閃電一擊,使人們驚醒起來?!?/p>
六
鑒于中日戰(zhàn)火在北平已經燃起,倫敦《每日先驅報》來電讓斯諾離開北平,轉移到中國防線那里去。但是,斯諾卻沒有離開,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斯諾來到戰(zhàn)火紛飛的宛平城,采訪奮起抵抗的二十九路軍的將士們。7月8日晚,日軍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他們顛倒黑白,為其侵略行徑辯護。斯諾義正辭嚴地問道:“你們?yōu)槭裁匆谥袊I土上進行軍事演習?為什么為了尋找一個失蹤的士兵動用大批軍隊?你們?yōu)槭裁床怀繁貭I,反叫中國守軍撤出宛平?”斯諾連珠炮似地責問,讓日軍新聞發(fā)言人狼狽不堪,無言以對,只得草草收場。
日軍占領北平后,大肆搜捕、迫害抗日愛國人士。斯諾參加了在北平的外國人(歐美)援華社會團體,掩護愛國志士脫離險境??讖S13號又一次成了愛國者和進步青年的避難所,斯諾幫助他們喬裝成乞丐、苦力和小販逃出北平。這些逃出去的人大多在北平近郊參加了抗日游擊隊,他們又潛回北平來到斯諾的家,在這里安裝秘密電臺。由于西方各國在中日戰(zhàn)爭中保持中立,日軍還不敢公然冒犯在北平的歐美人士。斯諾說:“我的住所很快成了某種地下工作總部了,我肯定不再是一個‘中立者’了?!?/p>
日軍在北平近郊的古墓里盜取一些金銀珠寶,又被西山抗日游擊隊奪回。一次,游擊隊的聯絡員找到斯諾,請他幫助變賣這些珠寶,當作游擊隊購買槍支彈藥的經費,并表示給斯諾一些回扣。斯諾對游擊隊如此信任自己而感到高興,他很樂意為中國的抗戰(zhàn)貢獻力量,他說:“我分文不取,一定盡力幫助。”斯諾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將這批珠寶變賣了出去。
1937年8月的一天,曾幫助斯諾赴陜北采訪的徐冰教授的夫人張曉梅女士打來電話,邀請斯諾赴家宴。斯諾知道徐冰和夫人都是中共方面的人,在這個時候請他肯定另有要事,他爽快應約前往。在徐冰的家里,斯諾見到了一位留有長剪發(fā),戴深色眼鏡,舉止優(yōu)雅的女士。這位女士摘下墨鏡彬彬有禮地微笑道:“斯諾先生,你認不出我了吧?” 斯諾定睛細看,驚喜地說道:“嗨!原來是鄧穎超女士,真沒想到!” 斯諾發(fā)現鄧穎超比一年前在陜北的情形好多了,那時她正患著長征時得的肺病,蒼白,瘦削。鄧穎超告訴斯諾,西安事變后,中央批準她到北平治病療養(yǎng),并化名“李知凡太太”。 “我接到中央通知,要我盡快返回延安,想請先生幫忙離開北平?!编嚪f超說。斯諾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于是,鄧穎超化裝成斯諾的“保姆”。斯諾與朋友吉姆·伯特倫帶著鄧穎超,巧妙地避開日軍的盤查,一起乘火車離開北平到達天津。斯諾利用美國記者的身份,把鄧穎超送到天津港,目送她登上去青島的輪船。鄧穎超經山東安全地回到延安。當斯諾與鄧穎超再一次重逢時,是1938年7月在漢口,“她和周恩來在一起,她作了西北聯合婦女團體的首席代表”。
1937年9月,海倫結束了在陜北紅區(qū)的采訪行程。斯諾將家中的秘密電臺和游擊隊的地下聯絡員托付給老朋友吉米·懷特,自己離開北平前往青島與海倫會合。之后,夫妻兩奔波在中國抗戰(zhàn)前線采訪,足跡遍及中國大江南北,為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