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淇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蘇醒期躁動(emergence agitation,EA)是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在麻醉蘇醒期不按醫(yī)護人員的指令行動,出現情緒激動、意識及定向力障礙、語無倫次和妄想等情況,嚴重時可引發(fā)手術部位開裂出血和引流管脫落[1-2]。對于接受全身麻醉后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蘇醒期躁動[3-5]。本文對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擇期手術的226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導致接受全身麻醉后的患者發(fā)生蘇醒期躁動的危險因素。
隨機選取2019 年3 月至5 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進行全身麻醉下擇期手術的患者226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年齡≥18 歲;2)ASA 分級為Ⅰ~Ⅲ級;3)其本人或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意識障礙或視聽覺障礙;2)存在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禁忌證[6];3)心肺功能嚴重受損。根據麻醉蘇醒期間是否發(fā)生躁動將其分為躁動組(44 例)和非躁動組(182 例)。躁動組44 例患者中發(fā)生輕度蘇醒期躁動(Ricker 鎮(zhèn)靜- 躁動評分為5 分)的患者有12 例,發(fā)生中度蘇醒期躁動(Ricker鎮(zhèn)靜- 躁動評分為6 分)的患者有22 例,發(fā)生重度蘇醒期躁動(Ricker 鎮(zhèn)靜-躁動評分為7 分)的患者有10 例。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了解其性別、年齡、ASA 分級、BMI、是否吸煙、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手術的時間、手術的類型、是否留置有導尿管、是否應用瑞芬太尼進行麻醉、術前的SAS 評分、術中的補液量、術后的VAS 評分等。
應用SPSS 18.0 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兩項數據的比較采用χ2 檢驗,多項數據的比較采用F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躁動組患者中年齡>60 歲、患有糖尿病、患有腦血管病、接受靜吸復合麻醉、留置有導尿管、術前SAS 評分≥50 分、術中輸液量≥3000 ml、術后VAS 評分≤3 分患者的占比分別為68.2%、31.8%、100%、100%、72.7%、95.5%、90.9%、86.4%,非躁動組患者中年齡>60 歲、患有糖尿病、患有腦血管病、接受靜吸復合麻醉、留置有導尿管、術前SAS 評分≥50 分、術中輸液量≥3000 ml、術后VAS 評分≤3 分患者的占比分別為35.2%、17.0%、33.5%、54.9%、13.2%、61.0%、52.7%、44.5%。 躁動組患者中年齡>60 歲、患有糖尿病、患有腦血管病、接受靜吸復合麻醉、留置有導尿管、術前SAS 評分≥50 分、術中輸液量≥3000 ml、術后VAS 評分≤3 分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非躁動組患者,P <0.05。躁動組患者中ASA 分級為Ⅰ級、Ⅱ級、Ⅲ級患者的占比分別為0%、50%、50%,非躁動組患者中ASA 分級為Ⅰ級、Ⅱ級、Ⅲ級患者的占比分別為42.3%、43.4%、14.3%。躁動組患者中接受腹部手術、耳鼻喉手術、其他手術患者的占比分別為31.8%、65.9%、2.3%,非躁動組患者中接受腹部手術、耳鼻喉手術、其他手術患者的占比分別為15.9%、32.4%、51.6%。兩組患者ASA 分級、手術類型的構成比相比,P <0.05。詳見表1。
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年齡>60 歲、接受腹部手術或耳鼻喉手術、術前SAS 評分≥50 分、留置有導尿管、術后VAS 評分≤3 分均為導致躁動組患者發(fā)生蘇醒期躁動的獨立危險因素。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n(%)]
表2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結果
蘇醒期躁動是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為了分析導致接受全身麻醉后的患者發(fā)生蘇醒期躁動的危險因素,筆者對2019 年3 月至5 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接受全身麻醉下擇期手術的226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躁動組患者中年齡>60 歲、患有糖尿病、患有腦血管病、接受靜吸復合麻醉、留置有導尿管、術前SAS評分≥50 分、術中輸液量≥3000 ml、術后VAS 評分≤3分患者的占比均高于非躁動組患者,P <0.05;兩組患者ASA 分級、手術類型的構成比相比,P <0.05;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年齡>60 歲、接受腹部手術或耳鼻喉手術、術前SAS 評分≥50 分、留置有導尿管、術后VAS 評分≤3 分均為導致躁動組患者發(fā)生蘇醒期躁動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年齡≤60 歲的中青年患者相比,年齡>60 歲的老年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這一研究結果與周楠[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老年患者的體質較弱,對疼痛的耐受性較差,進而導致其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8]。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相對于接受其他手術而言,接受腹部手術或耳鼻喉手術的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這與孫文文[9]的研究結果一致。腹部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壁層腹膜上的神經末梢較為豐富,導致患者在接受腹部手術后的疼痛感更強,進而使其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在接受耳鼻喉手術后,患者會因鼻腔內有填充物而出現通氣困難的情況。這會導致其出現煩躁、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使其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與術前SAS評分<50 分的患者相比,術前SAS 評分≥50 分的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這與劉展[10]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焦慮對患者來講是一種不良的情緒體驗。而這種情緒體驗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痛閾值降低,也可能導致其發(fā)生呼吸、循環(huán)、內分泌等系統功能的紊亂,使其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與未留置導尿管的患者相比,留置有導尿管的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后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這與童珊珊[11]的研究結果相近。這可能是因為留置導尿管會對患者的尿道產生刺激,從而導致其更易發(fā)生蘇醒期躁動[12]。
綜上所述,導致接受全身麻醉后的患者發(fā)生蘇醒期躁動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60 歲、接受腹部手術或耳鼻喉手術、術前SAS 評分≥50 分、留置有導尿管、術后VAS 評分≤3 分等。臨床醫(y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