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我平時看央視的農業(yè)節(jié)目,里面有位專家,說:“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媽媽做的菜好吃,其實大部分媽媽們的廚藝都很差……只是因為味蕾的習慣才覺得好吃?!?/p>
現在的專家說話,真的是越來越直接了。
可是,我覺得他說的并不全對。我家的隔壁住著一位老大爺,八十多歲,他的太太沉默寡言,很內向。反倒是他,常常跟物業(yè)的工作人員閑扯。我經常路過樓下的單元門,聽到他和別人聊天,說自己活了八十多歲,小區(qū)里的各種花草樹木都認識。
他還很喜歡吊嗓子,唱兩句。他的聲音是男高音,不然也不會隔了幾堵墻,仍然清清楚楚地傳到我耳朵里。
他有時候唱《康定情歌》。從早上八點開始,唱一個多小時。他唱著:“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跑馬溜溜的山上……看上溜溜的她喲。月亮彎彎,看上溜溜的她喲……”然后,重復再重復。
雖然他的年紀大了,唱起情歌來,還是很濃烈熾熱??墒牵詈舐曇魸u漸從高亢轉為舒緩,哼起了:“媽媽的吻,甜蜜的吻……”就連在樓上聽歌的我,也感覺到了他那一刻的溫柔。
雖然他八十多歲了,但是唱起歌,尤其是唱起關于母親的歌時,仿佛一下就變成了孩子。大約他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光,想起了他的媽媽,想起幼年被寵愛的種種,聲音自然而然變得溫柔了。
一個人覺得媽媽做的菜好吃,又怎么會只是味蕾的習慣呢?
大部分媽媽的廚藝確實很差,不能跟米其林的星級大廚比,甚至比不過開餐廳的普通廚子??墒菗Q了在外面的飯館,吃到了很難吃的菜,試試看?食客立刻就要批評嘟囔表示不滿了。
有人說,幸福無非三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我原先也總想去下館子,感覺去飯店倍兒有面子,現在啊,只想在家吃母親烙的油餅,吃母親炒的白菜,哪怕在家只是喝碗白開水,那種感覺——不是味道,勝過飯店里小口喝那些五花八門的養(yǎng)生湯。
對于人的味蕾而言,只是為了辨別味道,可是心會記住媽媽對你的所有溫柔,心也會記住媽媽的愛憐,這是人類最初的情感紐帶。
摘自《風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