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
【摘 要】進入新時代,現實宏觀環(huán)境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國際理解素養(yǎng)培育與提升提出了新任務與新挑戰(zhàn)。結合時代背景,本文分析了新時代大學生國際理解素養(yǎng)的內涵意義、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理解素養(yǎng);內涵;問題
一、國際理解教育的內涵與要求
全球化時代,各國交往不斷加深,這對青年對世界、對其他國家的理解與認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時代背景下,各國、各相關國際組織積極倡導以提升“國際理解”為教育理念開展教育活動,即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國際理解教育以加強不同文化背景、種族、宗教信仰和不同區(qū)域、國家、地區(qū)的人們之間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加強其相互合作,以共同認識和處理全球社會存在的重大問題為目的。其核心精神是讓不同國家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理解、共生、合作和發(fā)展。[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44屆國際教育大會宣言》對國際理解教育目標進行了系統闡釋,其中了解別國歷史、文化、社會習俗的產生、發(fā)展和現狀;學習與其他國家人們交往的技能、行為規(guī)范;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競爭與合作、生態(tài)環(huán)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與發(fā)展等方面的國際問題;擔負起“全球公民”的責任和義務等目標,[2]而對于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大學生而言,則應具備符合時代要求與國情特征的認知與素養(yǎng)。
二、國際理解教育對新時代大學生的要求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會發(fā)布《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其中將“國際理解”作為總體框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要求包括:學生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tài),了解世界發(fā)展動態(tài);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3]
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八個明確”中的“外部環(huán)境”,“十四個堅持”中的“堅持國家整體安全觀”“堅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內容,深切關系到新時代我國所處的發(fā)展與安全環(huán)境,這些現實與動態(tài)對新時代大學生國際理解素養(yǎng)與國際交流實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需根據時代環(huán)境變化認知變化萬千的世界形態(tài)與發(fā)展趨勢,深入探求各國不同的經濟、社會、文化差異,深度理解紛繁復雜的內外互動關系,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國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內涵與外交理念。
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相關的通識教育擴展與相應能力提升應作為對新時代大學生國際理解教育中契合時代需求的新內容,這賦予了作為通識課、公共基礎課的思想政治課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的重要責任。當前一段時期,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絲路精神,共建“和平、繁榮、開放、綠色、創(chuàng)新、文明、廉潔”之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思想,在此核心思想指導下,堅持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倡導多元文化交流互鑒,實現國際合作共贏是“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前沿熱點。因此,結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44屆國際教育大會宣言》、《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等國內外綱領性文件對國際理解的定位與要求。
三、新時代大學生國際理解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為更準確掌握新時代大學生國際理解素養(yǎng)水平,筆者在思政課堂內外以學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情況為題,通過學習通、問卷星等平臺對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大學城6所高校的475名大學生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收集問卷455份,另剔除去39份無效問卷后,共獲得416份問卷為有效問卷,最后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后發(fā)現,總體而言學生對“一帶一路”的認知與理解同當前發(fā)展現實、動態(tài)趨勢之間存在一定的悖離:
一是對基本知識了解的缺乏。從學生對幾個涉及“一帶一路”通識問題的回答來看,仍有半數以上的學生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性質目的、重點問題、區(qū)域等問題具有一定的認識偏差。
二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困難認知與預判不足。近1/2學生不能準確把握“一帶一路”的現實狀態(tài),近2/3學生對共建“一帶一路”前景樂觀,對推進道路的曲折性、艱巨性認知不足。
三是對個人發(fā)展與“一帶一路”的相關性認知仍有差距。1/2以上學生認為自身未來的發(fā)展與“一帶一路”建設弱相關或不相關,仍未將自身發(fā)展前景與國際宏觀發(fā)展戰(zhàn)略之間聯系起來。
四是學生的答卷顯示其在國際理解三元核心素養(yǎng)方面不盡如人意。表現為對“一帶一路”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偏于樂觀,僅有1/3學生能準確認識到日益嚴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與日漸加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壓力的現實。2/3以上學生對“一帶一路”相關文化知識“不甚了了”“所知甚少”,遑論“一帶一路”合作的多元文化共存意識。1/2以上學生未能認識到中國在“一帶一路”項目上的大量投資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必要”,顯示出國際合作理念的缺位。
綜上,新時代的大學生對國家宏觀戰(zhàn)略構想“一帶一路”倡議存在基本知識匱乏、認知不足、盲目樂觀等問題,而在國際環(huán)境責任感、多元文化共存意識及國際合作理念等國際理解核心素養(yǎng)方面,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反映出高等教育中國際理解教育的相對缺乏問題?;趯ι鲜鰡栴}的分析,以思想政治課為通識教育平臺,探索有效提升國際理解教育素養(yǎng)的路徑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高維.中國大陸國際理解教育研究:歷程、進展與展望[J].基礎教育,2017,14(4):94.
[2]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ty-fourth Session, Geneva,Final report[R].Paris,October 1994.
[3]搜狐教育.“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發(fā)布,重在培養(yǎng)這六大素養(yǎng)[EB/OL].2016-09-18.http://www.sohu.com/a/114576631_40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