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娟
【摘 要】結構化預習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高效課堂教學能否順利完成的第一步。如何讓學生在結構化預習環(huán)節(jié)達到所期望的目標?確立預習的目標、把握課本的要求、預探預習的問題、評價激勵的巧用等這些“問題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更好的閱讀數學教材,打通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路徑,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讓學生在學習上更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可以掌握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學技能。
【關鍵詞】數學;結構化;問題創(chuàng)設
結構化預習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高效課堂教學能否順利完成的第一步。如何讓學生在結構化預習環(huán)節(jié)達到所期望的目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什么是結構化預習?我的理解是教師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章法地自主學習文本的學習活動。那么,我們教師該如何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章法地進行結構化預習呢?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創(chuàng)設單。創(chuàng)設單是學生進行結構化預習的指導手冊,所以,要讓學生高效地完成結構化預習,創(chuàng)設單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際,談一談數學課創(chuàng)設單的有效設計。
“問題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針對性進行結構化預習,開發(fā)設計時要考慮有“學習流程”,并且還要有“學習目標”和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思考問題、聯(lián)系問題并發(fā)現新的問題。 “問題的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更好的閱讀數學教材,打通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路徑,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讓學生在學習上更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可以掌握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學技能。
一、確立預習的目標
“問題創(chuàng)設”是引導學生有效的進行結構化預習的工具,可以說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教師設計的導讀單。在預習時為了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以及學習時要準備的用具,設計“目標導航”、“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準備”很有必要。學習目標則應從“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去設計,學習的重點、難點,因課時而異。旨在引導學生在預習時明確目標,抓住關鍵。學習時要準備的工具,如直尺、圓規(guī)、三角板,計算器,剪刀等;要準備的材料,如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紙片等設計到“學習準備”中去,使學生學習時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把握課本的要求
“問題創(chuàng)設”不能脫離教材內容,應緊扣文本。在設計“知識鏈接”時,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蘊含與新知相聯(lián)系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溫故而知新。另外,在“學習流程”設計時,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內容,完成課本中的“想一想”、“做做”(填在書上)等,并結合課本上的范例進行反思,對范例中的解法提一些質疑性的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并從中學到課本范例中的精髓,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預習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在于讓學生借助已掌握的知識經驗進行探究。在學生扎實的預習完文本內容之后,就要趁熱打鐵。這時設計的導學探究練習題目,就能及時檢測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這部分練習題應結合本課學習內容設計,要定量,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5道以內;題型可以是填空、選擇、計算、解答等形式;要定時,一般要求在15分鐘之內完成檢測性題目。如果選用課本上的題目,導讀單上則不重復設計,要求學生直接填在課本上就可以了。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題目設計要有梯度,由易到難,并在題目后面附上分值,以便于后面的多元化評價。
三、預探預習的問題
思索貫穿于學習的整個過程,也是預習的重心,錢學森曾經說過:“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作階梯,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座?!睂W生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質疑問難,十分可貴。所以,在問題創(chuàng)設上“通過預習,你還未解決的問題有:”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仔細記錄下來,老師通過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來判斷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也有利于老師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上課時對癥下藥。
四、評價激勵的巧用
學生可以借助問題創(chuàng)設更好的自主學習,并且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概念,發(fā)現知識線索,并嘗試用掌握的一些知識解答“問題創(chuàng)設”中的問題,更好的進行自我能力訓練,在“問題創(chuàng)設”上作相關的學習記錄,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的學習內容,就可以先掌握部分;不太能夠把握的部分在課堂教學討論中再解決,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問題創(chuàng)設”積極鼓勵學生在自主學過程中去發(fā)現新的問題,探索新的解決途徑,對解決問題的思路又提出新的思考,反過來也能提升教師教學的水平。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離不開公正公平的多元化評價。在學生預習完之后,首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自評,再由學科組長從書寫、正確率方面與本組同學相比較后進行組評,最后由學術助理在課前統(tǒng)一收上來由教師進行師評。因而設計“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以此監(jiān)督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創(chuàng)設”是引導學生有效進行結構化預習的工具,學生借助問題創(chuàng)設,帶著自身的經驗和學習背景在課前進行結構化預習,為課堂教學作準備,通過這種問題創(chuàng)設下的預習,讓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一定會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實現學習上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