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6-0224-02
音樂這門藝術,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種娛樂的方式,還具有別一種崇高的使命,那就是從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幫助人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全面的和諧發(fā)展的個性的審美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寓情與情,寓教于樂,同時音樂作品是能夠反映生活,對社會性生活的再現和表現,在欣賞過程中通過對音樂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的感悟,是一次相對音樂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把物態(tài)化的意象轉化為和創(chuàng)作者心靈化意象相重合又相位移的再造性心靈意象,使欣賞者心靈震蕩和凈化的過程,完成一次精神上的飛升和自我超越的過程,完成音樂審美體驗。從而提高對社會,對生活的正確看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然而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由于種種的主客觀因素,普遍沒有能夠形成規(guī)范有效教學,發(fā)揮音樂的應有的培養(yǎng)人,和塑造人的社會功效。
一、教材選用,應不拘一格
音樂課時本身就非常有限,音樂欣賞的機會就更加有限,所以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名曲佳作,更是屈指可數,并且隔時間又很長,因此根本無法保證學生,掌握音樂的知識技能,掌握方法,培養(yǎng)興趣,朔造人格的所需數量,這就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把教學教材選用擴展到教材內外,生活時空。
首先要授學生以“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音樂海洋中去獵取他們成長所需要的“魚”,這樣他們能接觸的音樂作品,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說都要遠遠多于我們所能給予的。
如果學生能從廣播,電視,網絡,市場音像光蝶等等接觸音樂作品,這樣學生能接觸的音樂,從形式到數量,從風格到品種實現多元化。以便學生在聽、唱、賞的活動中學會 比較,在比較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摒棄與汲取。
二、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的音樂教學大綱。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努力提高專業(yè)業(yè)務水平,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和教育管理技巧,熟練運用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的策略,超越課堂傳統(tǒng)組織形態(tài),成為一個一專多能,全新型的音樂教育者。
三、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每節(jié)課都必須常規(guī)化地進行系統(tǒng)化的音樂理論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如:樂理知識、視唱練耳,發(fā)聲練習等。
其次,教師不要做火車司機,要做飛船指揮員,火車司機總是接固定的軌跡,把學生安全地,送到既定的目的地,在這途中學生既使睡著了,也能到達,然而這旅途一路風景,他卻在睡夢中錯過了,當他醒來跟沒有這一段旅程一樣,記憶中只有下車后的茫然。而飛船指揮員卻對要宇航員在航天時所收集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斷,并適時發(fā)出正確的指令,幫助宇航員完成科學研究。
為什么不分一部分工作讓學生來做呢,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探究,提高實踐能力呢?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曾嘗試一種簡約的方法:教師的工作只是當個指揮員。
(一)分配任務。
全班分八個小組每組六人,并由他們自己推選一個作代表發(fā)言或展示他們工作成果。組長輪流擔任,并擔任評委。
第一組負責查找賞曲目的作者,并對作者做個簡介他還有哪此代表作。
第二組負責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如果是國外的,要說明相當我國歷史的哪個朝代并說明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創(chuàng)作這首作品的。
第三組負責說明作品的結構分析,調式說明,拍號說明。
第四組負責作品主題的教唱(有困難的可由老師幫助)。
第五組負責作品的各樂章的解說(小組中可一個人說也可各個說一段)。
第六組負責查找并播放音樂(大部分學生都能從網絡上查找,下載到U盤)。
第七組,負責主持教學流程(實際上就是負責控制時間,每組展示3到5分鐘)。
第八組負責頒獎。
(二)現場技術指導。
1.在教學的現場中隨時掌控活動,使之有序、有效。
2.適時點撥,提示,使活動環(huán)節(jié)流動順暢。
3.及時鼓勵學生,使學生在活動中保持足夠的自信,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化的工作成果。
(三)做好活動的評價。
對各組的活動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適時恰當,鼓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進步或有創(chuàng)新的閃光點。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四)布置下一課的具體內容,及各組工作分工。
這樣教學,通過對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每個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責任分工,給每個學生明確主題,并有自主探索的空間,把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有機結合,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不讓他們成為旁觀者,通過相互評價過程中,甄別課堂信息的虛實,再求得真知,把合作學習進行得活而有序,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技能技巧,在鼓勵性的評價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的積極性,使之形成一種終身受益學習與交流的方法與習慣。
總之,音樂欣賞教學與所有學科教學一樣,它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同時也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因素往往受是歷史的原因、經濟的條件、社會環(huán)境、人們的價值取向而形成的,并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本著對音樂教育的熱忱,克服客觀條件的限制,積極發(fā)揮主能動性,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探索包括音樂欣賞在內的音樂教育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的策略與方法。使音樂欣賞教學得到普及與提高。為音樂教育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