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作為人類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工具,其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因素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英語也不例外,其從最初的古英語到中古英語,后結合時代發(fā)展需求,轉變成為現代英語,歷經了1500多年的發(fā)展時間,對該變化進行分析和研究,可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英語語言內涵。文章主要對英語語言學語音和詞匯的變化進行研究。
關鍵詞:英語語言;語音;詞匯
英語已隨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成為世界上應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是國際間交流的主要工具。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便通過一系列的文學創(chuàng)作改變和豐富了英語語言,使詞匯、語音以及結構等各個方面均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1.英語語言演變歷程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便開創(chuàng)了“莎士比亞語風”,他還在戲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語言文學進行了反復研究和雕琢,從而豐富了英語語言的結構、詞匯和語音,并將該語言學科推進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代。17世紀中期,又有一位偉大詩人約翰彌爾頓,他所創(chuàng)作的《力士參孫》《失樂園》《復樂園》等經典著作中,語言優(yōu)美,內容廣博,對英語語言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到了19世紀,全世界各國的語言學者都紛紛開始重視語言研究,英語也不例外,并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語言體系,成為國際上的通用語言,影響力不斷擴大。
2.英語語言學的語音變化分析
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域的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各不相同,因此,均有著差異化的發(fā)音習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英語語音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尤其在學習過程中,該變化十分顯著,具體分析如下:
2.1語音中元音的變化。自文藝復興時期以后,英語語言的應用環(huán)境便出現了擴張趨勢,中世紀的英語語言已逐漸發(fā)展成現代英語語言學。其中元音的變化最為顯著,人們在發(fā)音過程中,為了更加清楚的傳達出語言信息,常在某些英語詞匯中增加輔助音或元音因素,在此過程中,舌位明顯有抬高,且開口度也縮小很多,尤其是單元音和后元音改變突出,但相比之下,雙元音的發(fā)音方式仍較為穩(wěn)定,尚無明顯變化。例如,元音[e]在發(fā)音時,舌位要向前移動,開口度逐漸減小,與[i]較為類似;而元音[a]在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前移且抬高明顯;[i]發(fā)音時通常需在前面補充相應音素,類似于[ei]、[ai]等等[1]。
2.2現代英語語音中的發(fā)音變化。出現該變化的原因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語音缺失,主要包括雙元音讀成了單元音、因素脫落這兩個主要方面。在大多數的英語詞匯中,元音后常跟隨另一個元音,但后者極易被人們忽視掉;兩個輔助音處于多音節(jié)時,其中的元音在發(fā)音時也同樣比較容易被忽視。雙元音發(fā)音過程中,通常是采取“前重后輕”的讀法,但在實際發(fā)音時,人們常習慣性的省略第二個元音,因此,三元音或雙元音常被當做單元音來讀,長此以往,逐漸導致了語音的缺失。第二,增音問題,也就是將輔助音或元音加入到單詞中。第三,換位現象,即將兩個連續(xù)發(fā)音的位置進行調換。第四,單元音語音發(fā)生變化,例如[i:]現代人們發(fā)音時常習慣性將舌位后移,開口程度相比之前較大;[u]的讀音現已逐漸被[v]取代。
3.英語語言學的詞匯變化分析
語言中最活躍的部分非詞匯莫屬,其隨著政治、文化、經濟的發(fā)展,也會呈現出一定的改變或者衍生出更多新的詞匯,具體變化分析如下:
3.1合成詞語。在英語語言學中,將概念具有關聯(lián)性的詞匯進行組合,從而形成新的詞語就是“合成詞語”。該詞語不會對原有單詞的拼寫方式進行改變,但詞匯的意義和內涵卻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甚至還與構成詞匯存在較大差別。例如:blackboard、bookshop、without、output等等。
3.2緊縮詞語。即將某些詞語的一部分進行提取,進而重新組合成新的單詞,便是“緊縮詞語”。例如“breakfast”就是由“break”和“fast”組成而成。在實踐應用過程中,該類詞匯相對容易辨認。
3.3委婉語。各個國家的生活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均存在較大差別,在習俗方面也同樣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因此,很多國家或個人,難免會在語言上有一定的禁忌。但在實際的社交生活中,很多話語又是不得不說,為此,一般都會通過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或使用一些常用詞匯來代替禁忌詞匯。在英語語言學中,所謂的委婉語常見方式一般包括暗喻手段和詞匯手段兩種。例如,在提及“死亡”這一詞匯時,正常情況下,人們不會直接的使用“death”表達出來,而是委婉的用“sleep forever”這類的詞匯來代替。另外,對于很多的丑聞事件人們通常也不會直接的進行表達,一般會使用具有籠統(tǒng)意義的詞匯進行代替[2]。
3.4詞匯創(chuàng)新。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使人們產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和理念,近年來也出現了大量的新興詞匯,從而可以更好的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需求,而這也是英語語言學中出現創(chuàng)新詞匯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Earth Day(地球日)、facebook(臉書)等等。
3.5情感色彩的變化。該變化也是引起英語語言詞匯變化的重要原因。在實際交流過程中,人們對于某些事物常帶有情感色彩,即便是同樣的詞匯,但在不同情境或場合中,其意義可能截然不同。例如,常見的詞語“shrewd”,在古英語中其含義是“奸詐,不懷好意”,但在現代應用中的含義則是“機靈、聰明”,由原本的貶義詞匯逐漸演變成了中性詞匯。再例如,“awfully”一詞以前的含義是“可怕的”,但在今天卻更多的被用于褒義。還有很多英語詞匯本身就具有兩面性含義,但如果人們側重應用其中一方面的含義,那么另一方面的含義便會逐漸被弱化,甚至消失。例如“gay”這個詞匯,其本身表示“高興、歡快”的意思,但現代人們卻經常用它來表示同性戀。
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中,英語語言已逐漸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同其他的語言一樣,其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人們生活、語言習慣的變化而不斷演變和調整。隨著英語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學任務也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育人”,因此教師要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為社會培養(yǎng)全面型的人才。正是因為這種變化的存在,才促使著英語語言文化體系的不斷完善,從而更好的適應當前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羅建芳.解析英語語言學語音和詞匯的變化[N].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1:350-351.
[2]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J].英語教師,2015,15(16):6-7.
作者簡介:
孟璞(1995—),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2019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