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云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64)
煤漿管道輸送技術已被國外工程實踐證明,是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運輸技術,與傳統的物料運送方式相比,具有安全可靠、經濟效益明顯等諸多優(yōu)點。這種技術使煤漿中的顆粒保持良好的懸浮性,不至于沉降堵管,特別對于長距離輸送,需要保證煤漿屬性介于均質—非均質之間的復合流,即偽均質流,從而保證系統的可靠運行。同時,它要求管道系統在經濟上具有合理性,通過優(yōu)化設計減少工程建設投資及運營費用,從而使煤漿管道輸送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煤漿濃度是管道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基礎參數,它一方面影響著漿體水力特性,決定著管道安全運行,另一方面決定著總體輸漿量大小及管徑選擇,對管道工程建設投資及運營成本費用產生影響。因此,輸送濃度的設計比較復雜,涉及技術和經濟兩方面的問題,在滿足漿體懸浮性的技術指標前提下,還要滿足運輸能耗小、運營成本低等經濟指標的合理性要求。本文從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兩方面,對煤漿管道輸送濃度進行探討,就濃度對漿體特性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得出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輸送濃度確定方法,從而為煤漿管道的工程設計提供合理依據。
漿體中由于固體顆粒的存在,流體在流經固體顆粒周圍時產生繞流,從而固體顆粒附近的流線發(fā)生變形,流通通道束窄,增加了流動阻力,宏觀表現上使?jié){體的粘度增加。當漿體濃度較低,即固體顆粒含量較少時,只涉及流體對固體的繞流作用,粘度增加有限;當漿體濃度較高時,即液體中固體顆粒很多,顆粒間距減小,相互碰撞機率增大,增大了漿體流動時的內摩擦力,顆粒之間的相互影響也表現為漿體粘度增大。另外,隨著濃度的升高,特別是粘性細顆粒所占比重的加大,容易形成絮網結構,粘性細顆粒自身的吸附水及絮網內產生的封閉水,使?jié){體的有效濃度增大,也會導致漿體粘度增大。
因此,總體上漿體中由于固體顆粒的加入,流速分布變形、顆粒之間相互碰撞、絮網結構等原因,使其粘度大于清水粘度,并且隨著濃度升高,粘度呈增大趨勢。以某礦漿體不同濃度時的粘度測試結果為例,η—CW關系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中看出,礦漿剛度系數η隨質量濃度Cw的增加總體呈上升趨勢,以質量濃度60%為界,Cw小于60%時,η與Cw成正比關系變化,增速較慢;Cw大于60%時,η與CW成指數關系變化,增速很快。
圖1 質量濃度對粘度的影響
漿體臨界流速決定了漿體輸送時的最低運行流速,國內外學者根據試驗結果和分析方法,提出眾多用于計算臨界流速的公式。這些公式考慮的影響因素大體相同,只是形式各異,一般都能轉換成式(1)形式[1]:
式中,UC——漿體臨界流速,m/s;
D——管道直徑,mm;
S——固液密度比;
d——顆粒粒徑,mm;
CV——漿體體積濃度,%;
CD——顆粒沉降阻力系數。
從式(1)可見,漿體管道臨界流速大小除與物料粒度、密度有關外,管道直徑D及漿體濃度CV也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特定種類物料及粒度組成,在一定的管道直徑下,影響漿體臨界流速的主要因素為漿體輸送濃度。國內外現有的試驗資料表明,漿體濃度對管道臨界流速的影響有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漿體粘度隨濃度升高呈增大趨勢,承載顆粒的浮托力增大,有利于顆粒懸浮,對水流紊動強度的要求變小,臨界流速減?。涣硪环矫嫠鼘λ鞯奈蓜泳哂幸种谱饔?,減弱了紊動強度,又不利于顆粒懸浮,導致臨界流速增大。根據這兩個消長因素所占主導地位不同,出現臨界流速UC隨漿體濃度Cw不同的變化情況,其變化規(guī)律如圖2[2]。
圖2 UC—CW關系
從圖2中分析可見,分為3個區(qū)間:
區(qū)間1:當漿體濃度較低時,漿體有效粘度較低,流體紊動作用在顆粒懸浮中占主導地位,隨著濃度升高,需要更強的水流紊動承托固體顆粒,所需臨界流速變大。
區(qū)間2:當濃度超過某一濃度后,漿體粘度與流體紊動在顆粒懸浮中發(fā)揮的作用比例相當,濃度升高將使?jié){體的有效粘度增大,對固體顆粒承托作用增強,固體顆粒的沉降速度減小,臨界流速減小。
區(qū)間3:隨著漿體濃度進一步提高,臨界流速的變化呈現2種可能。一方面臨界流速有可能增大,是因為濃度升高使?jié){體的有效粘度增大,雷諾數越小,對紊流抑制作用增強,紊流脈動強度變小,故須提高臨界流速;另一方面臨界流速也有可能減小,是因為粘度隨濃度升高而增大,維持顆粒懸浮的浮托力增大,顆粒沉降變慢,臨界流速減小。
漿體濃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流速分布變形、顆粒之間相互碰撞、絮網結構等原因,使?jié){體粘度增大,從而導致管道輸送的摩阻損失增大;另一方面,漿體中固體顆粒懸浮所需能量來源主要為水流紊動動能,濃度增加使得漿體中固體顆粒含量增加,用于維持顆粒懸浮狀態(tài)的水流紊動能量增加,紊動動能最終轉化為熱能消散,導致管道輸送摩阻損失增大。以某礦漿體不同濃度時的摩阻損失為例,如圖3所示,是在直徑為125 mm水平管中,以不同流速,輸送不同濃度礦漿時的i—Cw曲線。測試結果顯示,管道摩阻損失與漿體濃度近似為正比關系。
圖3 濃度對水力坡度的影響
在固體物料運量要求一定的條件下,漿體的輸送濃度偏低,輸送漿體總量會加大,從而做功增多,使得輸送能耗加大,因此濃度提高,有利于提高運輸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通過以上濃度對漿體特性影響的分析可見,隨著輸送濃度提高,漿體粘度及阻力特性相應增加,特別是當輸送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漿體粘度會急劇增大,由此造成摩阻損失所消耗的能量,將超過因濃度提高、物料多運而節(jié)省的能量,導致總體耗能增加,運營經濟效益變差。由此可見,漿體輸送濃度對運輸能耗的影響具有雙重性。因此,存在一個最佳節(jié)能濃度,此濃度可按每1 t干礦輸送1 km所消耗能量最低時來考慮[2-3]。
噸公里能耗計算可采用公式(2)[2]:
其中:E——噸公里能耗,kW·h/(t·km);
γW——清水容重,t/m3;
Q——輸送漿體流量,m3/s;
im——漿體的水力坡降,kPa/km;
η——效率,η=0.7~0.8,計算中取η=0.75;
Gh——固體物料的運量,t/h。
在推算出一定管徑D下,不同濃度Cw、流速U時的水力坡降im,就可以應用式(2)求出對應的噸公里能耗E,從而查出噸公里能耗為最小的節(jié)能濃度。以某礦漿運輸管道為例,在特定物料運量下,選擇管徑為125 mm計算不同濃度、流速時的水力坡降及噸公里耗電量,計算結果見表1。
從表1看出,在管道直徑及物料運量一定的情況下,隨著漿體質量濃度Cw的提高,運行流速和摩阻損失降低,同時由于漿體中含水量減少,因輸送水分而產生的無效做功減少,使得噸公里耗電量減少。
表1 D=125 mm不同輸送濃度噸公里能耗計算結果
對于漿體管道輸送,為了防止因顆粒沉降而發(fā)生沉積堵管的情況,輸速流速的選擇必須大于臨界流速,同時為了降低摩阻損失和對管材的磨蝕速率,流速選擇又不可過大。為此,在最小噸公里能耗的基礎上,必須同時較確切地掌握臨界流速隨濃度的變化情況,以對噸公里能耗最低時的流速進行驗證,保證流速高于臨界流速一定裕量。計算得上述運輸管道內徑為125 mm,不同濃度對應的臨界流速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D=125 mm 不同輸送濃度臨界流速計算結果
根據表1、表2的計算結果,運輸管道在管道內徑為125 mm時,輸送濃度選60%~65%,此時對應的臨界流速為1.22~1.25 m/s,運行流速為1.23~1.44 m/s,既可以滿足技術指標,使運行流速大于臨界流速,同時表征經濟指標的噸公里能耗也小,運營費較低。
當漿體濃度為65%時,漿體運行流速與臨界流速很接近。根據工程經驗,為了防止因時間積累而產生的顆粒淤積,從而保證管輸系統的運行安全,運行流速的選擇應高于臨界流速,且應留有不少于10%的余量。因此設計濃度的選擇以60%為宜。
(1)漿體管道輸送濃度影響著漿體的水力輸送特性(粘度、臨界流速、摩阻損失)及運輸能耗,它不僅決定管道運行安全,而且決定管道建成后輸送運行成本。
(2)輸送濃度的選擇涉及兩方面標準。一是輸送的技術標準,即在物料運量和管道直徑一定時,輸送濃度的選擇要滿足能保證管道輸送安全的技術要求;另一個標準是經濟標準,輸送濃度的選擇要以減少管道建成以后的運行成本為目標,從而提高管道輸送的經濟效益。因而存在一個最佳輸送濃度,需要對具體工程的技術和經濟兩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后加以確定。
(3)在漿體管道設計中,通過計算求出最佳節(jié)能濃度后,必須根據臨界流速隨濃度的變化規(guī)律,對最佳節(jié)能濃度時的工作流速進行驗算校核,以保證滿足臨界流速要求。當不滿足要求時,需在最佳節(jié)能濃度附近進行調整,在保證臨界流速要求的前提下,選擇相對較節(jié)能的濃度作為設計的最佳輸送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