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彬 王秋霞 李巍松
小兒急性闌尾炎是兒童常見的急腹癥,6~12歲為發(fā)病高峰,常具有疾病進展快、癥狀不典型等特點[1],如不及時診斷及治療,則可能會出現(xiàn)穿孔、壞死、彌漫性腹膜炎等并發(fā)癥,甚至死亡。但由于兒童腹壁發(fā)育較薄,加之腹肌發(fā)育不健全,常出現(xiàn)假陰性體征,導致誤診及病死的概率增加。兒童在手術前患兒自身及家長均會存在巨大的恐懼、焦慮等諸多不良情緒,使患兒的病情加重,且影響患兒及其家屬的治療依從性,嚴重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及術后康復。目前,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急性闌尾炎已成為主流手術方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治愈率高、術后恢復快的特點[2],但是面對全麻及外科手術,患兒及家長的知識掌握有限,焦慮情緒易產生。本文以急性闌尾炎患兒及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針對性焦慮評估、干預對急性闌尾炎家長的焦慮狀況及患兒康復的影響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醫(yī)院小兒外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兒110例,根據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5例,年齡3~17歲,其中男孩69例,女孩41例。①納入標準:經腹部彩超診斷為小兒急性闌尾炎;患兒及家長知曉研究目的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兒無嚴重并發(fā)癥危及生命。②排除標準:患兒腹痛但非急性闌尾炎;患兒或家長拒絕參加本研究。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評估方法 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批準同意開展。由責任護士進行入院評估,包括一般資料收集、疼痛評估及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I)量表評估,兩組患兒入院后及出院前分別對患兒家長進行STAI量表評估,對于閱讀能力差或者不識字的家長,由責任護士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言指導閱讀,家長選擇答案。量表均由專人發(fā)放、回收,有效率100%。STAI量表的特點是評估簡便,信用效度高,易于分析,能相當直觀地反映焦慮人群的主觀感受,尤其是能將當前(狀態(tài)焦慮)和一貫(特質焦慮)區(qū)分開來[3]。STAI量表又含狀態(tài)焦慮問卷(S-AI)和特質焦慮問卷(T-AI)兩個分量表,各含20個條目。S-AI主要用于評定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時間或情景的恐懼、緊張、憂慮和神經質的體驗或感受,可評價應激情況下的狀態(tài)焦慮,T-AI用于評定被測定者經常的情緒體驗[4]。護理滿意度評分表為我院護理部研制并在全院范圍內使用,總分為100分。
表1 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患兒進行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入院時給予常規(guī)的入院、安全、環(huán)境等相關知識宣教,術前按照常規(guī)模式給予檢查、疾病、用藥、飲食術后康復等宣教,調查焦慮程度,術后給予運動、休息、飲食、用藥、復查等知識宣教。
1.3.2 干預組 患兒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①入院時: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根據患兒家長STAI量表評估分析得出的焦慮程度的不同,采取個性化心理疏導方案,發(fā)放病區(qū)疾病宣教資料,資料多采用彩色圖片,讓其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消除或緩解恐懼、焦慮心理。②術前:通過醫(yī)護一體化宣教模式,雙管齊下,同步給予檢查、疾病、用藥、飲食術后康復等宣教。并將手術室的布局,環(huán)境拍成圖片,讓患兒家屬提前了解術前環(huán)境。③術后:術后給予運動、休息、飲食、用藥、復查等知識宣教,告訴患兒及其家長闌尾炎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對術后康復、防止腸粘連有重要意義。采用獎勵的方法,鼓勵患兒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提高下床活動的依從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家長STAI量表得分比較 兩組患兒家長在干預前狀態(tài)焦慮和特質焦慮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患兒家長自身干預后評分低于干預前(P<0.05),表明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緩解了患兒家長的焦慮心理狀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長STAI量表得分比較(x±s,分)
2.2 兩組患兒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干預組患兒在術后疼痛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得分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另外干預組患兒用藥不及時發(fā)生次數(shù)(8次)較對照組(17次)低。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術后康復指標比較(x±s)
急性闌尾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癥狀描述不典型、誤診率高等特點[5],患兒不能耐受疼痛而痛苦不堪,往往入院后需要急診手術,患兒家長術前心理準備不充足,較其他疾病患兒及家長更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而家屬的情緒會直接影響患兒的情緒,對患兒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程亞艷等[6]研究報道,急診手術患兒家長更易出現(xiàn)焦慮心理,且手術相關知識缺乏是導致焦慮、抑郁心理的重要影響因素。且多數(shù)患兒對醫(yī)院環(huán)境及醫(yī)護人員易產生恐懼,患兒入院后臨床表現(xiàn)更為激化且不能配合醫(yī)護各項檢查及治療措施。王文華[7]研究證實,通過對患兒家長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如健康教育等,能有效改善家長心理狀況、促進患兒術后康復。
患兒急診入院時,多數(shù)時候健康教育僅僅是對入院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以及環(huán)境的介紹,宣教的內容不全面,并且沒有針對性,患兒家屬往往對于診治流程及治療方案不清楚,特別是急性闌尾炎的患兒家屬,患兒入院后需進行急診手術,其家屬往往希望對診治過程、周圍環(huán)境、治療方案更快的熟悉,此時常規(guī)的宣教就顯得力度不夠,無法有效地緩解患兒家屬的焦慮心理,而在評估患兒家長的焦慮狀況后針對性的對其家屬實施焦慮護理干預,則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通過科學量表評估患兒家長的焦慮心理狀況,分清特質及狀態(tài)焦慮,從圍術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患兒及家長實施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兒家長心理狀況,促進患兒術后快速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