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青
2018年10月28日,張曉珊從莫佳佳手中拿了10萬元錢,說是幫老同學倪佳斯借的,并約定借期為1年,月利率2%,每季度支付一次利息,并約定,如果倪佳斯在外地的話,就把利息打進莫佳佳的工商銀行卡里。倪佳斯曾是莫佳佳的同事,后下海經(jīng)商,生意做得不錯。所以,莫佳佳沒有想太多,就把錢交給了張曉珊。
可是,到了2019年春節(jié)前,莫佳佳發(fā)現(xiàn)約定好的利息卻遲遲沒有到賬,而且聯(lián)系不到倪佳斯。莫佳佳感到奇怪,便打電話給張曉珊,問是何故?“倪佳斯于1月19日因心臟病發(fā)作已經(jīng)去世……”張曉珊的回答讓莫佳佳很吃驚。
莫佳佳一方面為去世的倪佳斯感到惋惜,一方面又為自己借出去的10萬元擔心。“人死債消”的傳統(tǒng)觀念縈繞在莫佳佳的腦海中,讓她寢食難安。莫佳佳先是找到倪佳斯的家人,希望對方償還債務。但是倪佳斯的家人卻說,根本就沒有聽倪佳斯生前說過借了別人10萬元錢。忐忑不安的莫佳佳便將張曉珊以倪佳斯的名義向其借錢,并親筆寫下的借條拿給了倪佳斯家人看。看到是代借款的收條后,倪佳斯的家人并不認可,讓莫佳佳去找張曉珊要。莫佳佳領教了“死無對證”的滋味,好在手里還有張曉珊書寫的“代借條”,否則真是百口莫辯。
于是,莫佳佳找到張曉珊協(xié)商解決。張曉珊則一口咬定,已將10萬元交給了倪佳斯。“你要找,應該去找實際借款人,而非中間人啊?!蹦鸭阉妓髌毯髥枏垥陨海骸澳悄銓㈠X交給倪佳斯時,倪佳斯有寫收條給你嗎?”張曉珊搖搖頭說:“我和他也算是朋友,當時出于信任,并沒有要求他寫收條,真是好心辦壞事,搞得兩頭不是人。”
莫佳佳不想讓這樁糾紛變成一起無頭“公案”,故在協(xié)商無果的情況下,一紙訴狀,將張曉珊和倪佳斯的家人一并告上了法庭,追索借出去的10萬元及相應利息。
2019年7月25日,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
庭審中,倪佳斯的家人辯稱:“倪佳斯生前既沒有向莫佳佳借錢,也沒有委托張曉珊代勞幫其借款,更沒有收到莫佳佳口中說的10萬元。法律講究的是證據(jù),原告拿不出來倪佳斯親筆所寫的借據(jù),那就請求法院駁回莫佳佳對他家人的訴訟請求?!?/p>
張曉珊聽出了倪佳斯家人的弦外之音,她深感冤枉,并為此作了說明:“當時倪佳斯正準備到中越邊境的東興市去購貨,因為他在那邊做了多年的生意,所以非常清楚邊境貿(mào)易市場上都喜歡使用現(xiàn)金來進行結算,連微信轉(zhuǎn)賬都不行。借款當天,因倪佳斯脫不開身,就委托我去找莫佳佳借錢。我拿到手的全是現(xiàn)金,當時天晚了,便在第二天一早把錢交給倪佳斯。倪佳斯拿到錢后,就趕往東興市了,當時還有人在旁邊看著。雖然倪佳斯沒有給我立下已收到10萬元的字據(jù),但我認為,如果倪佳斯沒有拿到這筆錢的話,不管是莫佳佳還是倪佳斯,都會在第一時間來追問我??墒牵瑫r隔三個月,到了支付利息的期限,都沒人催促我,這就足以說明,我已將錢給了倪佳斯。所以,倪佳斯的家人作為繼承人,應在繼承倪佳斯的遺產(chǎn)范圍內(nèi)清償債務?!?/p>
三方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法官想從中調(diào)解,但莫佳佳和倪佳斯家人都不同意。
法院在審核雙方證據(jù)時確認一關鍵事實:即2018年10月28日,張曉珊向莫佳佳書面寫下一張10萬元的借條,內(nèi)容大意為:今代倪佳斯借到莫佳佳拾萬元人民幣整。經(jīng)手人:張曉珊(簽名)。而張曉珊所說的證人看見她把錢給了倪佳斯,但這個證人并未能出庭作證,所以法院對此不予采信。
據(jù)此,法院于2019年10月13日判決,案件涉及的借款10萬元,應由張曉珊承擔。
【以案說法】
依照《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jīng)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jīng)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法院認為此案中,借條載明張曉珊代倪佳斯向莫佳佳借款,張曉珊也收到了10萬元,但莫佳佳和張曉珊都無法提供證據(jù)證明張曉珊的“代借”行為得到倪佳斯的事后認可,應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