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好吳餐好蜀餐(一)

2020-07-18 15:57江玉祥
文史雜志 2020年2期
關鍵詞:腰子川菜四川

江玉祥

羅江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個奇跡:父子一門四進士,弟兄兩院三翰林。一門四進士指:李化楠,乾隆壬戌科進士;李調(diào)元,乾隆癸未科進士;李鼎元,乾隆戊戌科進士;李驥元,乾隆甲辰科進士?!皟稍骸敝咐钫{(diào)元、李鼎元曾簡放鄉(xiāng)試主考官(明清兩代在各省省城舉行的科舉考試。每三年的秋天舉行一次,錄取后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舉人可參加次年春天在京城舉行的會試。鄉(xiāng)試之主考亦稱院使)。在四川歷史上只有宋代眉山蘇軾“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父 蘇洵,子 兄:蘇軾 弟:蘇轍),和明代新都楊慎“祖孫一門三進士,孫兒殿試中狀元”(祖父楊春,成化十七年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僉事;父親楊廷和,成化十四年進士。楊慎是楊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24歲時參加會試,殿試第一成為本科狀元)可以相比。

李調(diào)元生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嘉慶七年(180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字羹堂,號雨村、童山等,四川羅江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吏部文選司主事,三十九年出任廣東鄉(xiāng)試副考官,回朝遷考功司員外郎,四十二年任廣東學政,四十六年擢直隸通永兵備道,擔任一個正四品的道員。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五,李調(diào)元在直隸通永道任上被權(quán)奸陷害,蒙冤下獄;乾隆四十八年發(fā)往新疆伊犁充軍,后蒙人說情赦免于充軍途中,納金贖罪;乾隆五十年落職回四川;嘉慶七年(1802年)病逝??v觀李調(diào)元的一生,說他是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藏書家,這在學術界幾乎沒有異議。本文主要論述他對四川飲食文化方面的貢獻,特別要分析一下他在川菜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清嘉慶五年(1800年),李調(diào)元在逝世前兩年,寫了五首題為《題王樸園開業(yè)祝姬人柴浣芬五十壽詩冊,即用自題元韻》的詩:

墮馬當年學巧梳,弱齡便解弄兄書。

浣芬何似延芬女,竊恐莘昭總不如。

佳人難得復難求,何況齊眉半白頭。

如此錦江春色好,采春偏為鏡湖愁。

淮安題起便辛酸,不好吳餐好蜀餐。

莫是郎身舊王衍,摩訶依戀盡盤桓。

曰歸曰歸竟未歸,桐江空自想調(diào)(讀朝)饑。

不如將就宣華苑,百歲同心老調(diào)饑。

我見伊人在水央,無聲中饋出肴觴。

昨朝惜不藍橋遇,要看沉檀步步香。

這五首《題王樸園開業(yè)祝姬人柴浣芬五十壽詩冊》七言絕句寫作背景是:嘉慶五年二月初白蓮教義軍冉天元部由劍州下江油,逼近綿州。二月二十五日李調(diào)元攜家眷避難至成都,住張云谷親家宅;三月十八日偕佘云溪(驤)、潘東庵(元音)、張云谷(邦伸)、李珠庭(元芝)一行五人乘籃輿(轎子)訪王樸園(開業(yè))參軍。王樸園住居在高峙于成都少城背面的堞山園。此地隋代是蜀王池,前蜀是王衍的摩訶池?!爸魅送鯓阄?,白發(fā)蒼髯叟。聞知有客至,倒屣亟命帚。一見便歡然,此乃真吾偶。豈知十年前,召杜我父母。(作者自注:君曾為綿州少尉。)便開紹酒壇,自取金華肘。(作者自注:君金華人。)”主人留飲敘舊,議論形勢,一直到酉時方歸。席間王樸園捧出一本《祝姬人柴浣芬五十壽詩冊》請來賓題詩,李調(diào)元便題了上面那五首詩。其中一句“不好吳餐好蜀餐”是什么意思?原來那天王樸園招待李調(diào)元一行五人的家宴是姬人(小妾)柴浣芬掌灶,“無聲中饋出肴觴”。如果說菜肴中既有吳餐(王樸園是浙江金華人)紹興酒金華肘(火腿),又有蜀餐(王樸園曾為綿州少尉,已習慣吃蜀餐),那么這句話就既是主人的選擇,也是李調(diào)元的喜好。如果主人要亮出自己做家鄉(xiāng)菜的手藝,讓客人嘗一下吳餐的味道,那么那天王氏家宴則當盡為吳餐,那就意味所表達的全是李調(diào)元個人喜好。不管哪一種情況,“不好吳餐好蜀餐”都能說明李調(diào)元的飲食嗜好。

這里就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需要解答:其一,李調(diào)元所處的清乾嘉時代已有吳餐與蜀餐之分了嗎?換句話說,蘇菜(淮陽菜)、川菜兩大菜系已經(jīng)形成了嗎?其二,李調(diào)元幼時曾從先君李化楠宦浙,從18歲至24歲,在浙江生活了五年,無疑對吳餐印象深刻。李調(diào)元也說過:“我雖生于蜀,吳越長在懷。十八便游浙,書籍得恣窺?!蔽迥炅?,他究竟習不習慣吳越的飲食,還是沒有融入?yún)窃降娘嬍澄幕?、生活方式之中?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我擬從三個方面來做探討:第一、川菜菜系是什么時候形成的?第二、李調(diào)元的日常飲食嗜好如何?第三、《醒園錄》是如何成書的?它在川菜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一、川菜菜系的形成

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由于氣候、地理、歷史、物產(chǎn)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jīng)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并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肴。魯菜、蘇菜(淮揚菜)、粵菜和川菜是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四大基本菜系。

川菜作為中國菜肴的一個菜系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學術界一般認為,最早應追溯到北宋時期,根據(jù)就是宋人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都城汴梁(開封)的“食店”已有“川飯店”“南食店”之分,這里“川飯店”有兩個可能的含義,一是四川人開的飯店,二是四川味道的飯店。先看第一種可能,清顧炎武著《日知錄》卷三十一“四川”條云:“唐時,劍南一道止分東、西兩川而已。至宋,則為益州路(原注:后改為成都府路)、梓州路(原注:后改為潼川府路,即今潼川州)、利州路(原注:今保寧府廣元縣)、夔州路,謂之川陜四路,后遂省文名為四川。”如《宋史·徽宗紀二》,政和元年五月癸亥,“詔四川羨余錢物歸左藏庫?!痹谒未?,“四川”這一簡稱就已經(jīng)作為官方的正式名稱,宋朝中央任命的地方大員,正式稱為“四川宣撫使”“四川制置使”之類,便是明顯的例證。從孟元老所作《夢華錄序》可知,《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北宋徽宗崇寧到宣和年間(1102—1125)的情況,因此把四川人在東京汴梁開的飯店稱為“川飯店”是合符當時流行說法的。再看第二種可能,看川飯店是是否賣川食?《東京夢華錄·食店》:“更有川飯店,則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更有南食店:魚兜子、桐皮熟膾面、煎魚飯。”所列川飯店經(jīng)營的六種飯菜,以我們今日的川菜知識,都無法判斷是否獨具四川特色的飯菜?

南宋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食店》云:“南食店謂之南食,川飯分茶。蓋因京師開此店,以備南人不服北食者?!?/p>

“分茶”亦稱“分茶店”,宋時指酒菜店或面食店。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謂之分茶?!蹦纤螀亲阅痢秹袅讳洝肪硎懊媸车辍睏l:“大凡面食店,亦謂之分茶店。”《夢粱錄》“面食店”條敘述整個南宋時臨安(杭州)飲食狀況,說:“向者汴京開南食面店,川飯分茶,以備江南往來士夫,謂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來,幾二百余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奔词钦f,北宋飲食有北食、南食之分。南宋陸游詩中稱“北食”為“北饌”,稱“南食”為“南烹”。如陸游《南烹》詩:“十年流落憶南烹,初見鱸魚眼自明??靶ξ嶙谳p許可,坐令羊酪僭莼羹?!庇株懹巍妒忱摇吩姡骸澳吓氡别偼喔撸P娂妰号?。未必鱸魚芼菰菜,便勝羊酪薦櫻桃?”詩中的“南烹”,主要是指長江下游地區(qū)的烹調(diào)風格、肴饌風味、飲食習慣與飲食生活的區(qū)域性文化特征。川飯是歸入南食(南烹)一類的。南宋一百五十余年,北方來的士大夫和人民,已習慣了南方的飲食習慣,就無南北之分了。實際上,未南渡的人民,在金朝統(tǒng)治之下的士大夫仍然習慣北食。

當時南食類的“川飯分茶”(川飯酒菜店),有些什么菜品呢?上引《夢粱錄》“面食店”條那段文字后接著說:“若曰分茶,則有四軟羹、石髓羹、雜彩羹、軟羊焅腰子、鹽酒腰子、雙脆、石肚羹、豬羊大骨、雜辣羹、諸色魚羹、大小雞羹、攛肉粉羹、三鮮大熬骨頭羹、飯食?!憋@然這十四類,就是南宋時川飯店常賣的菜品。鹽酒腰子,雙脆,今天成都的川菜名中還有遺存。今日川菜“炒腰花”這道菜,制作過程中腰花清洗后用黃酒、鹽、少許淀粉浸泡半小時,可去除腥味;“火爆雙脆”即油爆豬肚頭、雞肫,還是川菜館子價廉物美的炒菜。

“軟羊焅腰子”的“焅”,《康熙字典》巳集中“火部”引《玉篇》:“苦告切?!薄都崱罚骸翱诘角?,音靠。本作熇?!逼淞x為“火熱也,熾也,燒也”。這個“焅”字讀音“靠”,至今還保留在四川富順人的口語中,意思就是用一種食材來紅燒家禽家畜的肉而做成的葷菜?!秹袅讳洝贰懊媸车辍敝械哪纤尾似贰败浹驘\腰子”即“軟羊燒腰子”,此外還有“焅腰子”(燒腰子)、“荔枝焅腰子”(荔枝燒腰子)、“五味焅雞”(五味燒雞)、“筍焅鵪子”(筍燒鵪子)、“八焅雞”(八燒雞)、“焅雞”(燒雞),“蔥焅油煠”即用蔥燒,用油煠(炸)。其他幾種菜品相當于今日什么川菜,年辰久遠,便不得而知了;但有一點可知,“雜辣羹”的辣味,不是今日的辣椒,而是食茱萸或芥末之味。若然,我們說宋代南食中已見川菜的芻形,大概離事實不遠。

中國菜肴中制作有煎、炒、炸(煠)、爨(汆)、溜、烤、燒、燜、煨、熬、炰、蒸、煮、烹、燉(燉)、炕、煸、烙、烘、拌等二十種基本的烹調(diào)法,其中燒、烤兩種方法出現(xiàn)最早,伴隨火的出現(xiàn),就有了。炒菜是中國菜區(qū)別于其他菜肴特別是西洋菜肴的基本特征,西洋人只有煎、炸、烤、煨、拌這幾種。然而炒菜這種烹飪方法卻是宋朝才出現(xiàn)的新式烹調(diào)法?!稏|京夢華錄》卷二“飲食果子”條有:“炒兔”“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炒雞兔”。南宋末元朝初,周密著《武林舊事》卷六“市食”條載南宋臨安(杭州)飯館有“炒螃蟹”一款菜品。今日川菜中也有“炒螃蟹”(“香辣螃蟹”)這種烹調(diào)方法,這是沿海吃螃蟹很罕見的另類方法。元朝無名氏編撰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肉下飯品”有“川炒雞”一款菜品。其做法如下:

每只洗凈,剁作事件(江按:切成塊)。煉香油三兩,炒肉,入蔥絲、鹽半兩。炒七分熟,用醬一匙,同研爛胡椒、川椒、茴香,入水一大碗,下鍋煮熟為度。加好酒些小為妙。

“川椒”即四川的花椒,所用佐料體現(xiàn)了川菜特色。

明朝錢塘人高濂撰《飲饌服食箋》上有“炒羊肚兒”“炒腰子”兩樣炒菜。其作法如下:

炒羊肚兒:將羊肚洗凈,細切條子。一邊大滾湯鍋,一邊熱熬油鍋。先將肚子入湯鍋,笊籬一焯,就將粗布扭干湯氣,就火急落油鍋內(nèi)炒。將熟,加蔥花、蒜片、花椒、茴香、醬油、酒、醋調(diào)勻,一烹即起,香脆可食。如遲慢,即潤如皮條,難吃。

炒腰子:將豬腰子切開,剔去白膜筋絲,背面刀界花兒。落滾水微焯,漉起,入油鍋一炒,加小料蔥花、芫荽、蒜片、椒、姜、醬汁、酒、醋,一烹即起。

清乾隆年間袁枚著《隨園食單》中的炒菜有十三樣:炒肉絲、炒肉片、炒羊肉絲、炒雞片、梨炒雞、黃芽菜炒雞、栗子炒雞、生炒甲魚、炒鱔、炒蝦、炒蟹粉、炒雞腿蘑菇、醬炒三果。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寓居揚州的紹興籍鹽商童岳薦撰輯的《北硯食單》(《童氏食規(guī)》),原書未見,但是我們從清佚名著《調(diào)鼎集》卷三《特牲部》、卷四《羽族部》、卷五《江鮮部》、卷八《茶酒單》還可見《北硯食單》(《童氏食規(guī)》)原書的內(nèi)容。該書保存的用炒法制成的食品達105種,其中就包括今天我們耳熟能詳?shù)拇ú嗣Q,例如炒大椒、炒春筍、炒蘿卜絲、炒韭菜、炒芹菜、炒萵苣、小炒肉、炒豬腰、炒羊肉絲、炒瓜子、糖炒栗、炒花生、炒山藥片等等?!墩{(diào)鼎集》所收菜肴品主要以清乾隆年間揚州風味為主,也就是以吳餐為主。

據(jù)乾隆末年成書的李斗著《揚州畫舫錄》記載,當時揚州廚子最善烹飪炒菜。該書卷十一《虹橋錄下》:

城中奴仆善烹飪者,為家庖;有以烹飪?yōu)閭蛸U者,為外庖。其自稱曰廚子,稱諸同輩曰廚行?!腼冎迹意易顒?,如吳一山炒豆腐,田雁門走炸雞,江鄭堂十樣豬頭,汪南谿拌鱘鰉,施胖子梨絲炒肉,張四回子全羊,汪銀山?jīng)]骨魚,江文密,餅管大骨董湯,鮆魚糊涂,孔讱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馬鞍喬,風味皆臻絕勝。

從揚州家庖即家常菜飯館所經(jīng)營的拿手菜來看,主要是炒菜和涼拌菜。

乾嘉時的四川文人李化楠、李調(diào)元父子編輯的《醒園錄》記載了三道炒菜:新鮮鹽白菜炒雞法、炒野味法、炒鱔魚法。我們試將《醒園錄》和《調(diào)鼎集》記載的這三道炒菜的烹調(diào)法作一比較。

川菜菜系是在南食(南饌)的涵養(yǎng)之下,由四川原住民和外來移民廣泛吸收南北菜肴的精化,而逐漸融合形成的,適宜于近代四川族群生活享用的烹飪技藝和風味

清初,四川經(jīng)歷了長期戰(zhàn)亂,人口銳減,根據(jù)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統(tǒng)計,四川人為16,000人。柯建中老師說,這可能僅是清王朝管轄下的川北三府的承糧丁數(shù)。據(jù)他推算,原數(shù)字似應校正為76,980丁,這大概可以作為清初四川土著人口的一個參考數(shù)據(jù)。(參見柯建中等著《四川古代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445頁)清初,為了恢復四川經(jīng)濟,統(tǒng)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有兩方面:1.招徠流亡。順治十年,準四川荒地聽民開墾,官給牛種,酌量補還價值。康、雍時期,進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規(guī)定拋荒土地,任憑墾種,永占為業(yè),五年起科。川民逃亡外省者,給付引照和路費,準其返回原地。外省人戶入川墾種者,準其入籍,并準其子弟參加入籍地區(qū)的科舉考試。又定招民事例,以300戶為率,能如數(shù)安插者,各現(xiàn)任官不論俸滿即升;各候補官包括舉、貢、生員,均授以署職。當時,州縣官的首要任務就是招徠流亡,而且收到了顯著效果。2.鼓勵移民入川。在康、雍、乾時期,從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陜西、云南、貴州九個省區(qū)來的成千上萬人口涌入四川,他們的數(shù)量很大。他們不是難民,而是揣著錢來四川占地、拓荒、發(fā)財?shù)囊泼?。這股持續(xù)不斷的移民浪潮是迅速克服四川人口的危機的最主要因素。移民的人流,帶來了各地風俗文化,造成了乾嘉時代四川各地“五方雜處,俗尚各從其鄉(xiāng)”(嘉慶《江安縣志》卷一)的四川人口結(jié)構(gòu)的特點。各地來的移民也帶來了各自的飲食習慣,通過互相學習,交流融合,逐漸形成了大家認同的四川人的飲食習慣。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個慢長的磨合期。即如宋朝“南渡以來,幾二百余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清代四川移民潮從康熙元年(1662年)開始,至宣統(tǒng)三年《成都通覽》的出版,也經(jīng)過了249年的時間,川菜體系才基本成型。

我們一方面斷定外來移民對川菜菜系形成起了主導作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并且承認文人士大夫?qū)σ粋€菜系形成所起的重要。因為有錢有知識階級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們才有條件有余暇來鉆研改進飲食文化,才有創(chuàng)新菜品的美學眼光和欣賞趣味。乾隆年間的名士袁枚就是一位對吳餐有過貢獻的人。他有一冊飲食名著《隨園食單》傳世。其在《隨園食單序》中談到成書過程時說:“余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飽,必使家廚往彼灶觚,執(zhí)弟子之禮。四十年來,頗集眾美。有學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傳者。余都問其方略,集而存之。雖不甚省記,亦載某家某味,以志景行?!睔v經(jīng)清康雍乾三朝,曾出任過云南、川陜、兩江總督的封疆大吏尹文端公(章佳·尹繼善)對袁枚幫助尤多。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卷二之“五十”條曰:“尹公晚年,好平章肴饌之事,封篆余閑,命余遍嘗諸當事羹湯,開單密薦。余因得終日醉飽,頗有所稱引?!斌w現(xiàn)在袁枚《隨園食單》中便有“尹文端公家風肉”“常以進貢”“尹文端公品味,以鹿尾第一”“尹文端公,自夸治鱘鰉魚最佳”的記載。除此之外,袁枚采錄納入《隨園食單》的達官貴人的菜肴食品還有“吳小谷廣文家制之極精”的“熏煨肉”,“楊明府作肉圓,大如茶杯,細膩絕倫”,蔣御史家“隔水蒸爛”的童子雞,蘇州包道臺家“制法最精”的雪梨炮炒野鴨,真定魏太守家的糯米“蒸鴨”,高要令楊公家的酒煮“鹵鴨”,揚州朱分司家制之最精的“紅煨鰻”,山東楊參將家制的“全殼甲魚”,楊蘭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的“剝殼蒸蟹”,各具特色的“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王太守八寶豆腐”,徐兆璜明府家的雞湯“芋羹”,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楊參戎家制“千層饅頭”,涇陽張荷塘明府家制的“天然餅”和“花邊月餅”等等,都能證明作為文人士大夫的袁枚在蘇菜吳餐發(fā)展史上所起的繼承、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歷程和作用。

李化楠、李調(diào)元父子和《北硯食單》(《童氏食規(guī)》)的編撰者童岳薦以及《隨園食單》的編撰者袁枚同處一個時代。李調(diào)元年輕時從先君宦浙,得袁制藝,伏而讀之,愛不釋手;后又從他人處得袁氏《小倉山房詩集》,潛心閱讀,欽佩有加;繼之書信往還,互贈著述,交誼頗深;但直至袁枚去世,李、袁二人都未能會面,故他在《哭袁子才前輩仍用前韻二首詩》曰:“辨香遙奉是吾師,望斷龍門百尺枝?!崩钫{(diào)元讀過袁枚《隨園詩話》,自然也能讀到《隨園詩話補遺》卷二之“五十”“尹公晚年,好平章肴饌之事”那段話,隨之他必然會產(chǎn)生讀《隨園食單》的要求。關心飲食文化,講究菜肴的精美,在乾嘉名士特別是江浙文人集團中已蔚然成風。此風始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其代表人物就是錢塘籍的文學家、藏書家高濂。他的代表性著作《飲饌服食箋》上中下三卷是明代著名的養(yǎng)生和烹飪古籍。進入清代以來,康熙年間,浙江嘉興人朱彝尊著有《食憲鴻秘》一書,也是很有名的烹飪古籍。李化楠、李調(diào)元父子生活在這么一個飲食文化氣氛濃厚,飲食文化遺產(chǎn)豐富的文化環(huán)境中,這就為他們父子繼承、學習前輩傳統(tǒng)飲食文化遺產(chǎn)、吸收當時民間飲食烹飪技藝創(chuàng)造了條件,從而在飲食文化方面作出一些適合當時四川人生活方式的創(chuàng)新之舉。

李調(diào)元所處的乾嘉時代,蜀餐之名已有;蜀餐之實則正在吸收南北飲食的精華的過程中,從而逐漸形成蜀餐川菜的特色。其主要成績應歸功于明末清初移民的作用;而李化楠、李調(diào)元父子的作用就是有意識地根據(jù)四川的民情風俗作了有選擇性的引進、豐富和傳播的工作。他們是巴蜀飲食文化轉(zhuǎn)型期繼往開來者之一。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假設,我們有必要在下一節(jié)中,從李調(diào)元的詩文中考察一下李調(diào)元日常生活中所吃的是蜀餐還是吳餐。

(未完待續(xù))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猜你喜歡
腰子川菜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藏藥亞吉瑪本草及功用考證
手腳涼,覆盆子煮雞腰子
四川:不只辣,還很甜
過多吃腰子男性易不育
翠花,上川菜!
第二道 川菜資格人
川菜資格人
女貞子
災后兩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