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玲
一、水稻本田整地時間和方法
常規(guī)整地時間為插秧前5至7d結(jié)束。但攪漿整地要保證15至20d的沉降時間,以確保插秧質(zhì)量。旱整地,以秋整地為主,深松24㎝,平翻18至20㎝,旋靶耕12至14㎝;水整地,在旱整地基礎(chǔ)上進行水整地,同池內(nèi)達到寸水不露泥的標準,所以最好是在水靶地后間隔2至6小時專門進行1次機械撈平作業(yè)。
二、本田科學施肥
測土配方與經(jīng)驗施肥相結(jié)合,遵循穩(wěn)磷、控氮、增鉀的施肥原則,并有計劃增施硅肥和生物肥。一般根據(jù)產(chǎn)量指標確定施肥量,當產(chǎn)量指標8.5t/hm2時,總肥量(氮磷鉀)550㎏/hm2,比例2:1:1;如果產(chǎn)量指標9.5t/hm2,則總肥量(氮磷鉀)650㎏/hm2,比例2:1:1.2,其中尿素250㎏,磷酸二銨150㎏,50%硫酸鉀或氯化鉀150至200㎏,黃腐酸40㎏,硅肥20㎏,鋅肥5㎏。其中60%的尿素和30至40%的鉀肥做追肥,其余做底肥,做到全層施肥。
三、插秧前封閉除草
針對稻稗、野慈姑、澤瀉、雨久花、牛毛氈等惡性雜草危害嚴重田塊:插秧前3至7d,畝用稻思達6g+10%吡嘧磺隆10g(或太陽星10g)+30%芐嘧磺隆10至20g+阿羅津30ml,以甩噴法或藥土法均勻施藥,藥后保水5d以上;如果是稻稗及狼把草為主的田塊:插秧前3至5d,畝用阿羅津60至70ml+10%吡嘧磺隆20g(或太陽星15至20g)以甩噴法施藥,藥后保持水層3至5㎝5d以上。
四、移栽時間的確定
原則是適時早栽,以當?shù)仄骄鶜鉁胤€(wěn)定通過13℃,地溫達到14℃開始插秧。一般5月10日開始插秧,經(jīng)驗得知5月15至25日為高產(chǎn)移栽期。插秧深度以不超過2㎝為宜,不插6月秧。插秧密度根據(jù)秧苗的素質(zhì)和地力來決定,壯苗稀插,弱苗密植。肥力高的地塊稀插,反之密植。插秧規(guī)格以基本苗數(shù)在100至120苗/㎡,穴數(shù)在25至30穴/㎡為宜。
五、插秧至分蘗期間水層管理
一是插秧過程中,應保持花達水或水深1至2㎝狀態(tài)。二是插后應及時平緩灌水扶苗返青,灌水深度為秧苗高度的2/3。三是水稻返青后分蘗期立即撤淺水層(在3㎝左右),以利于提高水溫和泥溫,加快土壤還原過程,促使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分解,促進肥料吸收,促進分蘗,灌水時間以夜間或早晨為好。
六、本田分蘗肥、穗肥和粒肥的使用方法
1、分蘗肥。水稻移栽返青后(4葉期)立即施用分蘗肥(俗稱返青肥)肥量為全年氮肥用量30%,分蘗肥可分2次施入。第1次施入分蘗肥量的80%,(尿素50㎏/hm2+硫酸銨100㎏/hm2)全田均勻撒施;使肥效反應在盛蘗葉位(6葉),間隔9至10d(6葉期)進行第2次補施(俗稱分蘗肥),對長勢差,葉色淡黃的點片進行補施,施入量占分蘗肥量的20%。
2、穗肥。穗肥的作用是促進大穗,增加粒數(shù)。抽穗前15d公頃施入尿素30至50㎏加50%鉀肥30至50㎏。如果水稻長勢過于繁茂、莖數(shù)過多,葉色比莖色濃,葉面有露水時不能追氮肥,只用鉀肥,以免貪青晚熟或引發(fā)病害。
3、粒肥。齊穗后10d左右施入適當?shù)牧7剩R匀~面肥代替粒肥,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g+蕓苔素內(nèi)酯30ml進行葉面均勻噴施,增加粒重,防止早衰。如果水稻長勢過于繁茂,劍葉比倒2葉長時不能施用粒肥。
七、分蘗期至黃熟期水層管理
1、分蘗期。保持寸水,增溫促蘗。6月末7月初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
2、水稻孕穗期(大約抽穗前14d左右)。若遇到17℃以下低溫,為防御障礙性低溫冷害,在低溫發(fā)生前一天,灌15至20㎝深水,水層能保護幼穗,有效減少空癟粒,提高水稻的結(jié)實率。如果是井水灌的,水溫低于17℃不能放水護胎,以免發(fā)生冷害。
3、水稻間歇灌溉。抽穗揚花期灌3至5㎝淺水為宜,采取水層落下后再補灌的間歇灌溉,到乳熟期干濕交替,有利于保持根系的的活力。四是水稻斷水。到黃熟中后期、抽穗后35d左右,9月上旬停水。
八、本田蟲害防治措施
1、潛葉蠅。水稻插秧后6月中旬進入危害盛期,用吡蟲啉或啶蟲咪1000倍液葉面噴霧。
2、負泥蟲。6月中旬到7月上旬,可用溴氰菊酯或氯氰菊酯1000至2000倍液莖葉處理。
3、二化螟。最佳防治時期為水稻二化螟孵化至低齡幼蟲高峰期,約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單用銳勁特或銳勁特與三唑磷、殺蟲雙、殺蟲單、Bt等藥劑混用。
九、本田病害的防治措施
1、水稻赤枯病。赤枯病多發(fā)生于鹽堿、低洼地或者土壤通氣性差的地塊,分為缺鉀型、缺磷型、和根部中毒型。表現(xiàn)為葉部深鐵銹色條狀病斑,老葉、葉尖更加嚴重。防治方法,在6月中下旬增施(可以葉噴)磷鉀鋅肥,淺水灌溉增加根部通氣性。
2、水稻稻瘟病。稻瘟病是由真菌浸染引發(fā)的病害。稻瘟病根據(jù)危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jié)瘟、穗頸瘟、谷粒瘟5種。通常7月中下旬發(fā)生葉瘟,穗頸瘟于8月上中旬發(fā)生。預防稻瘟病的最佳時期:葉瘟在水稻倒二葉伸展期;穗莖瘟在水稻孕穗末期;梗瘟、粒瘟在抽穗后15d。藥劑的選擇,每公頃用40%稻瘟靈乳油1.2至1.5㎏對水600至750㎏噴霧;也可公頃用25%施???000倍液噴霧。噴液量10至15升/畝。
3、水稻葉鞘腐敗病。在孕穗期發(fā)生在劍葉葉鞘上,嚴重時引起癟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質(zhì)變劣,一般減產(chǎn)10至20%,嚴重的高達50%左右。田間防治:在水稻孕穗期噴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4、水稻紋枯病
(1)整個生育期都可能發(fā)生,一般在分蘗期開始到抽穗前后發(fā)病最重。主要危害下部葉鞘和葉片,嚴重者莖葉腐爛引起倒伏,產(chǎn)量損失很大。預防方法:
①合理稀植,連續(xù)發(fā)病地塊不能插秧過密。
②濕潤灌溉,適時烤田。
③合理施肥,增強抗病力,忌過施、偏施氮肥。
(2)田間防治。用25%施???000倍液、噴于發(fā)病處或5%井岡霉素1.5㎏/hm2,噴于稻苗下部。
(作者單位:152300黑龍江省海倫市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