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版)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定義為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劃分為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1]。思維品質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多角度的判斷??梢娦鲁雠_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視。高考作為高校選拔人才的大規(guī)模標準化考試,試題命制應該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然而國內關于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思維能力層次的研究很少,僅黃聚寶(2013)對2006年至2012 年高考英語全國卷和2009 年2012 年高考英語福建卷閱讀理解試題的思維能力層次進行了研究[2]。因此,本文基于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對2019 年全國高考英語閱讀題對不同層次思維能力的檢測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英語高考試題命制提供借鑒與參考。
1956 年教育學家布魯姆發(fā)現(xiàn)美國學校95%以上的測試題都是在考學生的記憶力,而考查學生思維能力的試題很少。他在《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一書中[3],將思維能力歸為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方面。其中識記、領會只需要用孤立、零散的知識點解決問題,不需要對知識進行整合加工,不需要深刻領會,屬于低層次思維能力,而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需要全面地分解知識,理解各要素關系,對事物本質具有理性判斷,屬于高層次思維能力。
圖1 1956 年版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下思維分層
1956 年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將知識作為教育目標設計的核心,并未關注到不同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掌握的程度不同。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與進步,2001 年修訂后的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由一維框架變?yōu)槎S框架,即包含認知過程和知識兩個維度。其中認知過程維度從低階到高階分別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6 個層次,如圖2 所示。
圖2 修訂后的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下的思維分層[4]
高考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為:考生能讀懂書、報、雜志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段以及公告、說明、廣告等,并能從中獲取相關信息??忌鷳埽海?)理解主旨要義;(2)理解文中具體信息;(3)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單詞和短語的含義;(4)做出判斷與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因此可以將高考閱讀試題全部歸于這六個分類。選取2019 年6 月全國同時進行的高考英語試卷,包括全國卷1、全國卷2、全國卷3 和自主命題的北京卷、浙江卷、江蘇卷、天津卷共7 份試卷。
根據(jù)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對試題進行分類,分別將它們歸入低層次思維能力和高層次思維能力。但不意味著考生在完成低層次思維題目時未使用高層次思維能力, 只是在解題思路中并未體現(xiàn)。也不意味考生在完成高層次思維題目時未使用低層次思維能力,高層次思維能力以低層次思維能力為依托。
(1)理解主旨要義屬于高層次思維能力
高考試卷中的理解主旨大意題大致可以分為根據(jù)整篇文章、文章首位段、文章幾段內容選擇中心大意、合適的標題等。一般考生不能直接根據(jù)文章中某一具體信息得到答案,而是要進行歸納總結,屬于“分析”、“綜合”層次,是高級思維能力。例如2019 年全國卷2 閱讀理解第31 題: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A.The trend of having meals alone.
B.The importance of self-reflection.
C.The stress from working overtime.
D.The advantag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通過對首段 “And like more American,she’s not alone” 和尾段 “There was a time when people may have felt awkward about asking for a table for one,but those days are over.”和整篇文章重點的把握,考生應能得出A 選項更符合文章的大意。
(2)理解文中具體信息屬于低層次思維能力
理解文章具體信息只需找到對應的短語、句子,通常是進行識別、重述就可以解決,屬于目標分類里的“知道”、“領會”,是低層次思維。例如2019 年浙江卷閱讀理解第21 題:
Where did Zac get a Purple Heart medal for himself?
A.In the army.
B.In an antique shop.
C.From his mother.
D.From Adeline Rockko.
本題的解題關鍵在于通過“Purple Heart medal”定位到第二自然段第二句,緊接著第三句跟著“So when his mother gave him the medal,he knew right away what he had to do.”僅通過識別和定位就能解決問題。再如2019 年全國卷1 閱讀理解第32 題:
What sort of girl was the author in her early years of elementary school?
A.Unkind B.Lonely
C.Generous D.Cool
本題的解題關鍵是將“sort of girl”定位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問小女孩在小學是個什么樣子的人?通過“I enjoy sharing my dolls and jokes”通過這一句就可以將正確答案C 找到,因此此類問題主要是回歸原文,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找到文中原句即可。
(3)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單詞和短語的含義屬于低層次思維
本題型考生只要準確定義到單詞和短語所在的位置,理解其在文章句子中的意思,進行轉化、推斷即可,屬于目標分類中的“領會”,是低層次思維。例如2019 年全國卷3 閱讀理解第26 題:
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taking on”in the paragraph 4 mean?
A.learning from B.looking down on
C.working with D.competing against
本題的短語在句子中為“Vera Wang,Alexander Wang,Jason Wu are taking on Galiano,Albaz,Marc Jacob and beating them hands down on design and sales.”考生通過and 連接的兩個并列動詞可得beat與take on 意思相近,所以選項D 的釋義更接近,這只需要用到淺層的轉化和推斷。再如2019 年全國卷1 閱讀理解第25 題: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tumble”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Improper pauses B.Bad manners
C.Spelling mistakes D.Silly jokes
本題中的單詞在文中出現(xiàn)在 “His teacher,Thomas Whaley is next to him,whispering support.vote...for...me,except for some stumbles,Chris is doing amazing well.”考生通過判斷vote 和for 中間的間斷很明顯屬于停頓,而不是錯誤,可以很容易地將答案A 選出。這一過程學生只需找到文章中出現(xiàn)的詞匯以及上下文就可以將答案判斷出來。
(4)做出判斷與推理屬于高級思維能力
判斷與推理思維能力是指人們根據(jù)一定的先知條件,通過自己擁有的知識、思維進行判定、推斷,對事物得出自己的結論的能力。通過對一個人的判斷推理能力的判定,能夠反映出他對事物的本質及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認知能力的高低[5]。屬于“分析”“綜合”“評價”等高級思維能力。例如2019 年全國卷1 閱讀理解第27 題: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Whaley as a teacher?
A.Humorous B.Ambitious
C.Caring D.Demanding
本題的答案在文章中并沒有相近的詞或者短語,而是需要考生通讀全文,通過第二段“Whaley invites the rest of the class to praise him.”和 第四、五段老師的話和教育觀,判斷出這是一個特別關心學生的老師,屬于目標分類里的“評價”。再如2019 年北京卷英語閱讀理解第37 題: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lice Moore’s story?
A.Fame is a great thirst of the young.
B.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
C.Positive thinking and action result in success.
D.Success means getting personal desires satisfied.
通常而言“l(fā)earn from”這種題型,文中并沒有直接闡述的語句,而是需要考生通讀全文,在理解全文基礎之上進行選擇。此類題型需要學生進行甄別和思考,文中倒數(shù)第二段有一句話“Moore is enthusiastic about the candy she created and she is also positive about what the future might bring” 可以推斷出Moore 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可見她的成功離不開樂觀和積極兩大因素。最后可以找出最佳答案C,即積極樂觀的思考和行為導致成功。
(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屬于高級思維
要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就需要理解各個段落的組織結構關系,每段段落的總分或承接關系,屬于目標分類中的“分析”“綜合”。
常用設題方式為:
(1)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hows the structure/organization of the passage?
(3)What will the author most probably talk about next?
(4)The author develop the passage mainly by__________?
(5)The first paragraph serves as a (an)__________?
然而在2019 年七份高考英語試卷中均未出現(xiàn)對文章基本結構進行考查的試題。
(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屬于高級思維
這種題型需要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結合文章中心思想,通過“分析”“評價”理解作者的觀點意圖,屬于高級思維能力。例如2019 年北京卷閱讀理解第45 題: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To assess the consequences if ocean colour changes.
B.To analys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cean food chain.
C.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oceans.
D.To introduce a new method to study phytoplankton.
整篇文章每個段落都介紹了由于warming changes 導致海洋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的變化,致使海洋表面發(fā)生變化,需要考生排除無關信息,找到中心思想,才能選出答案C。再如2019 年天津卷閱讀理解第43 題:
What was the author’s view on factual reading?
A.It would help her update test-taking skills.
B.It would allow much room for free thinking.
C.It would provide true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D.It would help shape a realistic and serious attitude to life.
這個題目設置難度很大,B 選項干擾性很強,因為文中“I thought anything abstract left too much room for argument”這句話給B 選項提供了依據(jù),然而從上一句“I like facts that things are concrete”這句話推斷,事實性閱讀是依賴數(shù)據(jù)、事實說話,信息更加真實、客觀,考生需要甄別其中的選項設置差異才能排除干擾項最終選出正確答案C。
通過對高考英語大綱規(guī)定的6 個考點與布魯姆目標分類相結合,可以判斷不同試題對思維能力的檢測層次:
表1 高考英語閱讀試題考點目標分類
3.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
對7 份2019 年高考英語試卷閱讀題量和題型分布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表2:
表2 高考閱讀題考點分布表
可以發(fā)現(xiàn),高考英語卷閱讀題中占比最大的是考點2,對文章具體信息的理解達到57%,考點1、3、4、6 的比率分別是16%、8%、15%、4%,但2019 年所有閱讀題都沒有涉及對理解文章基本結構的考查,即占比0%。并且對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考查最少,部分試卷甚至為0,未達到高考大綱對閱讀題設計的要求。
表3 不同思維層次的分布情況表
表格3 對考查低層次思維試題(考點2、3)和高層次思維試題(考點1、4、5、6)頻數(shù)進行統(tǒng)計,顯示低層次思維考題數(shù)占總數(shù)均超過50%,其中最高為全國卷3, 為73.3%, 最低為自主命題的北京卷,為53.3%。而全國卷和自主命題試卷低層次思維考題占比分別為66.67%和63.33%,相差不遠。
根據(jù)圖3 可以看到,在低層次考題中,考點2 理解文中具體信息的題量比重遠遠大于考點3 根據(jù)上下文推斷短語含義。考題對具體信息的識別、重述、解釋比根據(jù)前后語境猜測單詞、短語的含義更加重視。
通過圖4 可以看到不同高考英語卷對不同高層次思維試題設置的總體占比和各個試卷題量的分布變化??键c1 理解主旨要義和考點4 做出判斷與推理占比較大,而考點6 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比重較少,且在三份全國卷和江蘇卷中未出現(xiàn)。在所有七份試卷閱讀題中均沒有直接考查文章結構的題目,出現(xiàn)了考點5 類型的缺失。
圖3 低層次思維考題中各題型占比
圖4 高層次思維考題中各題型占比
通過對2019 年七份高考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試題考查的思維層次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試題命制仍以考查低層次思維為主,部分自主命題省市試卷缺乏某類高思維層次試題。如今英語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學生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能否真正落地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與高考英語試題命制息息相關,因此只有合理、科學命制高考英語試題,教師才能真正扭轉傳統(tǒng)考試觀念,注重考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落實核心素養(yǎng)。
在3 份全國卷和各地自主命題卷中,低層次思維題占比為66.67%、63.33%,比重較為合理,但仍有達73.33%的全國卷3 和70%的浙江卷,比重較高。而擁有自主命題權的浙江卷在閱讀的整體難度上略高于其他省份試卷,難度并不體現(xiàn)在問題設置,而是在單詞、復雜句型,對語言能力要求較高,而對思維品質的檢測層次較低。由于高考試卷具有重大的反撥效應,在設置題目時應適當把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作為參照標準,使檢測結果更加全面,為教育教學提供積極影響。實際上,高層次思維題型在高考大綱要求中比低層次思維種類要多,但在實際考題中并未完全體現(xiàn)。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題目分布不均,部分省份試卷并未設置;文章結構題型則均未涉及。而這兩種試題對學生的整體思維要求高,需要“綜合”、“評價”文章整體與細節(jié)。尤其是對文章結構的解析,能幫助學生理解英語寫作的結構,對閱讀和寫作具有重要作用。
教師自身對終結性考試的態(tài)度會影響教學實施的過程。教師需要正確理解和評價考試,以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進行教育教學。以考試為導向,單純以考試檢測內容和能力片面培養(yǎng)學生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除了終結性考試,也應進行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由于英語閱讀文本具有情境性、人文性、開放性等特點,最能支持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設置不同層次的閱讀題目,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閱讀文本的開放性、人文性給予了教師更加深刻挖掘文本價值的權力,讓英語閱讀課更具有生命力。
Shih 將反撥效應模型構建為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和考試因素三個方面。考試因素涉及考試風險程度、考試的重要性、考試內容、考試結構等[5]。并且大量的研究表明,考試的重要性、目的、性質、難度、結構等對考后反撥的強度造成影響。因此,要重視考試題目命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試題命制的成功與否,能否通過測驗檢測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對考試之后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