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遠文
摘 要 水稻黑條矮縮病是一種常見的水稻病害,具有擴散速度快、范圍廣、突發(fā)性強等特點,很容易造成水稻產量下降,給農民群眾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基于此,對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病原因進行剖析,總結當前水稻矮縮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以保證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更加科學、高效。
關鍵詞 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01
水稻黑條矮縮病主要通過傳毒媒介灰飛虱傳播,會導致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水稻死亡。在新時期,要想加強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工作,必須要積極控制好灰飛虱的種群數(shù)量,阻斷病毒傳播途徑。
1 水稻黑條矮縮病的主要癥狀和發(fā)病特點
水稻黑條矮縮病在水稻的生長全過程均可能發(fā)生,尤其在分蘗期,發(fā)病率非常高。通常情況下病株會出現(xiàn)葉片萎縮、僵直、粗硬等癥狀,葉背的葉脈和莖稈上會有瘤狀突起物,在初期呈白色,后期則逐漸變?yōu)榛液稚H绻靖腥玖怂竞跅l矮縮病,很容易導致植株短縮、不抽穗或穗小,嚴重影響水稻結實率,給水稻的產量造成嚴重影響[1-2]。
水稻黑條矮縮病對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玉米等20多種植物均會造成影響,所以具有傳播范圍廣的特點,防治起來非常困難。該病害出現(xiàn)時間并不長,目前并沒有針對該病害的特效藥。
2 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存在的問題
2.1 耕作制度不科學
灰飛虱等昆蟲會在越冬期間留下蟲卵,當水稻種植過程中采用稻麥連作的種植方式時,盡管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種植的經濟效益,但也會導致大量灰飛虱轉移,從而擴大了病害的傳播范圍,嚴重影響水稻的豐產。
2.2 飛虱數(shù)量過多
目前,由于飛虱有隨風遷飛的特殊性,灰飛虱發(fā)生數(shù)量逐年增多,而且大量灰飛虱向水稻秧田轉移,若沒有及時防控,很容易造成病害大規(guī)模暴發(fā)。
2.3 水稻品種抗性不高
當前,我國缺乏黑條矮縮病的抗病水稻品種,常規(guī)稻發(fā)病較為嚴重,雖然雜交稻(如Y兩優(yōu)1998、深兩優(yōu)5814等)發(fā)病相對較輕,但這些品種抗病機制仍存在明顯局限,無法有效抵抗黑條矮縮病[3-4]。
2.4 播種期過早
從實際情況來看,早稻冬種農作物在成熟收獲之后會有大量的灰飛虱轉移到稻田中,如果播種過早,害蟲的趨嫩綠習性會致使早稻秧田承受巨大壓力。
2.5 播種方式不科學
根據(jù)調查可知,不同播種方式也會對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病情況造成影響。從目前來看,在同一時間播種,水稻直播發(fā)病較為嚴重,塑盤旱育拋秧栽培水稻發(fā)病較輕。
2.6 防治方式單一
很多農民缺乏防治知識,在發(fā)現(xiàn)病蟲害時往往會大量噴灑農藥,而灰飛虱對這些常見的農藥已經產生了較強的抗藥性,整體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在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農民的施藥方式也比較落后,很多農戶依然利用手動噴霧器施藥,藥液跑、冒、滴、漏問題嚴重,且藥液霧化效果不好。而且部分農民沒有嚴格按照農藥的使用說明兌水,農藥利用率不高,防治效果不理想。
2.7 防治意識不強
絕大部分農戶對水稻黑條矮縮病認識不充分,沒有預防意識,沒有積極主動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往往在田間發(fā)現(xiàn)病害后才開始噴灑農藥,錯過了最佳防治時間(秧苗兩葉一心期),防治效果極不理想,進而導致水稻減產。
3 水稻黑條矮縮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針對現(xiàn)階段我國水稻種植過程中存在的耕作制度不科學、飛虱數(shù)量過多、水稻品種抗性不高、播種期過早、播種方式不科學、防治方式單一、防治意識不強等黑條矮縮病防治問題,有關部門應結合當?shù)氐乩砗蜌夂颦h(huán)境等因素,積極引入抗病水稻品種,并科學推遲播種期,通過切斷蟲源、優(yōu)化播種方式并綜合應用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措施的方式,不斷提高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水平。
3.1 優(yōu)先選擇抗病水稻品種
為了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我國農業(yè)專家培育了新型的抗病水稻品種,例如晶兩優(yōu)534、野香優(yōu)明月絲等。這些品種對黑條矮縮病抗病性較高,可以根據(jù)種植地的實際情況恰當選用,以提高水稻整體抗病性能。
3.2 推遲播種期
大力推廣旱地育秧技術,適當推遲水稻的播種期,可避免灰飛虱成蟲大量遷入到旱田之中,有效減少灰飛虱的病毒傳播率。因此,可以在每年的3月10日以后播種,以方便管理灰飛虱[5]。
3.3 切斷蟲源
切斷蟲源是防治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重要途徑。在播種之前,要對田埂邊、溝邊、渠邊的雜草進行全面清理,有效減少灰飛虱的蟲卵,有條件的地區(qū)還可以設置防蟲網(wǎng)或者無紡布。必須選擇30目以上的防蟲網(wǎng)或無紡布,對秧苗進行全覆蓋,阻斷灰飛虱傳播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途徑。將秧苗移栽大田期間要及時拔除田間病株,隔絕毒源。
3.4 優(yōu)化播種方式
優(yōu)化播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治效果,采用科學合理的播種方式是水稻種植的重要前提。目前采用的水稻直播方式很容易導致水稻生存環(huán)境惡化,為此可以推行稻菜機械旋耕種植技術,有效抑制灰飛虱在菜田與稻田之間的轉移,增強防控效果。同時,要積極推廣塑盤育秧機插秧、塑盤旱育拋秧等栽培技術,有效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栽培水平。此外,還應合理確定秧床地址,加強秧田周邊的雜草防除工作。
3.5 農業(yè)防治
應該因地制宜地選用優(yōu)良品種,科學布局,合理輪作換茬,實行統(tǒng)一播種,減少灰飛虱的傳播。同時,應加強肥水管理,配合增施磷肥、鉀肥可增強秧苗抗逆性??蓪嵤┧九c旱地作物的水旱輪作模式,有效降低次年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病率。
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做好秧田及周邊地殺蟲滅菌工作,減少灰飛虱蟲卵,降低發(fā)病率。水稻移栽之后要及時拔除病株,就地踩入泥土中或放田埂曬干焚燒,同時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水稻早生快發(fā),增強稻苗群體抗病能力。
3.6 化學防治
可在播種前用10%吡蟲啉25 g,兌水6 kg,浸4 kg左右種子,先將稻種預浸4 h之后取出,放進藥水中再浸12 h,起水洗干凈后催芽。也可通過拌種防治,即播種前將種子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均勻拌勻然后播種,用量是每1 kg種子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 g。在秧田防治中,一定要在兩葉一心期每667 m2用25%的吡蟲啉20~30 g兌水噴霧防治,直至移栽前3天進行最后一次施藥。
4 加強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的具體方案
4.1 提高農民對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的認識
在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過程中,很多農民群眾對這種病害不夠了解,參與的熱情不高。為此,政府部門必須要制定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優(yōu)惠政策,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信心,讓他們充分了解綠色種植技術的優(yōu)勢,轉變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同時,可出臺相關補貼政策,向自愿參與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的農民群眾提供一定的補貼。此外,可派遣相關的專家對農民進行指導,有效消除農民群眾的顧慮,促使其主動防控水稻黑條矮縮病,保證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技術快速普及[3]。
4.2 創(chuàng)建示范基地
通過創(chuàng)建示范基地可以促使農民群眾直觀了解到有效防控水稻黑條矮縮病后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提高農民群眾的信心,真正將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普及到位,確保農民群眾合理運用綠色種植技術,并能夠結合實際,將這一先進技術的功能全面發(fā)揮出來[6]。
4.3 加強農民群眾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
在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過程中,當?shù)卣陕?lián)合龍頭企業(yè)對農產品深加工產業(yè)鏈進行規(guī)劃,利用企業(yè)向廣大農民群眾高價收購綠色農產品來有效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種植的積極性,促使農產品實現(xiàn)標準化統(tǒng)一管理,進而實現(xiàn)互利共贏。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農業(yè)大國,水稻產量以及質量與農業(yè)經濟甚至我國整體經濟的發(fā)展有緊密聯(lián)系。因此,在實際進行水稻種植的過程中,應認識到各種病蟲害防控的重要性。其中,水稻黑條矮縮病對我國水稻產量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有關部門應結合各地區(qū)水稻種植實際情況,從提高農民對水稻黑條矮縮病防控的認識、創(chuàng)建示范基地、加強農民群眾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等多個角度出發(fā),不斷提高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控水平,為提升我國水稻種植產量與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韋宇,李孝瓊,陳穎,等.小粒野生稻滲入系抗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QTL分析及利用[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9,47(9):1-5.
[2] 賈華湊,徐紅星,吳璀獻,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侵染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9,25(2):77-80.
[3] 農保選,秦碧霞,夏秀忠,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抗性的遺傳分析及主效QTL的精細定位[J].中國水稻科學,2019,33(2):135-143.
[4] 于文娟,鐘雪蓮,李紅松,等.不同水稻品種對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抗性[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8,31(11):2315-2319.
[5] 姜軍,張金虎,秦亞芳,等.開封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生和綜合防控技術應用[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11):
195-196.
[6] 龔朝輝.自然誘發(fā)區(qū)肥料種類對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生的影響: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558.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