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針刺前后腧穴皮膚溫度變化與氣機升降的關系研究

2020-07-23 05:06:32張雨帆邢洪敏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20年6期
關鍵詞:關穴厥陰經脈

王 燦,韓 穎,張雨帆,邢洪敏

(1.上海市楊浦區(qū)控江醫(yī)院,上海 200093;2.上海市楊浦區(qū)控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093)

經絡腧穴與周圍組織明顯不同的紅外特點,是經絡腧穴的物理特征之一[1]。針刺能調節(jié)經絡腧穴的代謝狀態(tài),使皮膚溫度出現升高或降低的變化[2]。調節(jié)氣的運行,是針刺治療疾病的基本原理。因此,針刺前后腧穴皮膚溫度的變化與針刺對經絡腧穴內氣的作用密切相關。

內關穴是心包絡穴,通過內關的經氣包括手厥陰經主干、手厥陰絡脈、五腧穴、標本、根結、手少陽絡脈、陰維脈等7條不同運行方向的經脈,以此來看,內關穴內的氣機運行方向有向手、向胸、向外關的不同。針刺內關穴,經氣循經脈分別向大陵、郗門、外關方向傳導,如果針刺對內關穴中氣的作用能影響其他腧穴的氣,則其他腧穴的皮膚溫度應隨內關穴皮膚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觀察針刺前后相關腧穴皮膚溫度的變化,可知針刺內關穴,對其他腧穴之氣的影響;反過來,可以從針刺前后腧穴皮膚溫度的變化揭示經脈內的氣機運行。

1 一般資料

1.1 基本情況

本研究于2018年3月31日-2018年5月22日,在上??亟t(yī)院進行,共招募健康志愿者60人,其中男20人、女40人,年齡最小23歲、最大80歲,平均(49.8±15.3)歲。

1.2 入選條件

①所有志愿者均是健康人,無內關穴主治的心、胸、胃等臟腑經絡疾病,防止腧穴因患有本經相關疾病而出現溫度敏化[3];②針刺前,被測者無較劇烈運動,距就餐時間1 h以上,并裸露被測部位皮膚,在室內安靜休息20 min以上;③針刺前后,被測者附近無冷、熱源。

2 研究方法

2.1 腧穴定位

依據國家標準:①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②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于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③郄門穴:在前臂掌側,于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④外關穴在前臂背側,于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2.2 操作

①使用FLUKE ST20MAX紅外測溫儀,對準被測腧穴,貼靠皮膚,快速測量3次,溫度變化不超過0.5 ℃時,取3次測量平均值,記為針刺前溫度;②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使用0.25×40 mm一次性使用針灸針針刺內關穴,刺入深度0.1~1寸,得氣為度,得氣后留針20 min。取針后測量3次,平均值為針刺結束時皮膚溫度;③針刺結束10 min、20 min后,分別如前再次測量。

2.3 數據處理

3 結果

針刺前、后4次測量內關等穴皮膚溫度平均值、標準差(表1);內關等腧穴皮膚溫度平均值4次針刺之間互相比較(表1);4穴皮膚溫度平均值,見圖1。

表1 針刺前后各穴皮膚溫度平均值

圖1 皮膚溫度平均值示意圖

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針刺內關穴,改變了觀察腧穴的能量狀態(tài),皮膚溫度明顯升高。針刺前,內關、大陵、郄門3穴皮膚溫度平均值相差較小,3穴的平均溫度均明顯高于外關。針刺結束時,4穴皮膚溫度均升高,但外關穴皮膚溫度平均值升幅最大。

針刺結束10 min后,針刺對觀察腧穴皮膚溫度的影響較針刺結束時有所下降,但較針刺前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針刺結束20 min后,針刺對腧穴紅外狀態(tài)的影響趨于回歸,皮膚溫度平均值明顯回復,其中郄門穴與針刺前相比,已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其余3穴與針刺前相比,依舊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

針刺前后4次測量,腧穴皮膚溫度平均值高低比較,均為:大陵>內關>郄門>外關。

4 討論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了經絡腧穴與周圍組織明顯不同的的紅外特征[4],這一特征隨人體健康狀況變化而改變[5]。之后陸續(xù)發(fā)現,針刺、拔罐、艾灸、推拿、激光等都能調節(jié)經絡腧穴的溫度[6-10],不同針刺手法對腧穴皮膚溫度的影響也不同[11]。針刺等通過調節(jié)經絡腧穴中氣的運行以治病,又能改變腧穴皮膚溫度,故腧穴的皮膚溫度與中醫(yī)“氣”的內涵密切相關。近年來,對經絡腧穴紅外特征的研究,主要有三個方向[4-12]:一是刺激某穴,觀察經穴與非經非穴對照區(qū)溫度變化,說明經絡腧穴與非經非穴區(qū)有差異,經絡腧穴處的溫度比周圍組織高;二是總結經絡腧穴溫度規(guī)律,發(fā)現同一經脈,越接近頭面軀干,溫度越高,手足部穴位溫度相對較低,左右兩側穴位溫度基本對稱;三是從現代解剖分析經絡腧穴紅外特征的生理依據,認為經絡腧穴所在部位血流量較大,組織代謝旺盛產熱增加,所以溫度較高。這些研究揭示了經絡腧穴局部某些微觀解剖特點,以期探明經絡腧穴紅外特征的生理機制,但對腧穴皮膚溫度與中醫(yī)“氣”的概念相關性的論述相對較少。

經絡學說認為,經絡腧穴是氣運行的通道,所以經絡腧穴的紅外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氣在其中運行的結果。針刺內關穴,調節(jié)穴內氣的運行,經氣循經脈分別向手、向胸、向外關三個不同方向傳遞,對觀察腧穴中的經氣產生影響。腧穴中氣的狀態(tài)改變,皮膚溫度隨之變化。

4.1 手厥陰心包經前臂段氣機運行

針刺前大陵、內關、郄門3穴平均皮膚溫度相比較,大陵>內關>郄門(P>0.05),依熱能從物體高溫部分向低溫傳遞的規(guī)律,一般狀態(tài)下,手厥陰心包經前臂段能量傳遞方向——氣的運行方向是:大陵→郄門,即從手向胸運行。這一方向與手厥陰心包經經脈主體循行方向相反,與五腧穴系統(tǒng)、絡脈等循行方向一致。

比較針刺前后大陵、郄門穴的變化值,發(fā)現針刺內關穴對大陵穴皮膚溫度的提高明顯高于郄門穴,即:針刺內關穴后,經氣傾向于從內關穴流向大陵穴。

針刺結束、針刺結束10 min、針刺結束20 min,大陵、內關、郄門3穴平均皮膚溫度較針刺前均升高,各穴皮膚溫度高低順序為:大陵>內關>郄門,即針刺后,手厥陰心包經前臂段氣機運行方向仍是從手向胸。

針刺內關穴得氣后,在手厥陰心包經上,氣循經脈分別向大陵、郗門擴散。針刺前、后比較,各穴皮膚溫度平均值均升高,表明針刺內關穴,不僅影響了內關穴本身,而且這種使腧穴能量增加的影響,循手厥陰心包經雙向傳播,與氣通過內關穴的經脈循行方向一致。因此,腧穴皮膚溫度變化與氣的調節(jié)作用密不可分,腧穴皮膚溫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氣的運行,可以通過腧穴皮膚溫度變化,觀察氣的運行狀態(tài)。分析實驗數據發(fā)現,不論針刺前、后,大陵穴、內關穴、郄門穴3穴皮膚溫度平均值高低,一直是:大陵>內關>郄門,故手厥陰心包經前臂段的經氣,總體上是從手向胸運行。

4.2 內關、外關之間氣機運行

針刺前內關、外關2穴平均皮膚溫度相比,內關>外關,依熱能從物體高溫部分向低溫傳遞的特性可知,一般狀態(tài)下,內關、外關之間氣的運行方向是:內關→外關。

比較針刺結束、針刺結束10 min、針刺結束20 min,針刺后內關、外關2穴平均皮膚溫度均升高,但高低順序仍是內關>外關,即針刺后,內關、外關之間氣機運行方向保持內關→外關。

針刺前后4穴皮膚溫度平均值比較,外關穴變化幅度最大,表明針刺內關穴對觀察腧穴氣的調節(jié)作用,影響最大的不是內關穴本身,亦不是同一經脈的大陵穴,而是在中醫(yī)經絡理論中以絡脈彼此相通的外關穴。外關穴的溫度變化幅度最大,表明針刺內關穴的作用趨向于流向外關,即:內關穴與外關穴之間的氣的運行通道,比本經脈更為通暢。這一發(fā)現證明,內關、外關兩穴之間傳遞能量和/或調節(jié)能量的信號的通道——《靈樞》記載的手厥陰、手少陽兩經通向彼此的絡脈,是客觀存在的。

4.3 腧穴皮膚溫度極端值分析

在比較針刺前與針刺結束時皮膚溫度差值時,我們發(fā)現個別觀察目標溫度顯著升高,佐證了經絡敏感人的存在。同樣的針刺刺激,他們的反應更為激烈,皮膚溫度變化更為明顯。部分觀察目標溫度降低,可能是不同人群對針刺反應不同的體現;進一步觀察發(fā)現,皮膚溫度降低的觀察目標,其本身的溫度在樣本中是偏高的。表明針刺趨向于使溫度高于平均水平的穴位溫度降低,使溫度低于平均水平的穴位溫度升高,但整體以升高為主。

某些觀察對象表現更為復雜,針刺后,4個穴位中,有的穴位溫度升高,有的穴位溫度降低:這似乎可以歸因于該個體“陰陽失調”,而針刺有“調和陰陽”的作用。

針刺前,同一腧穴、不同個體之間皮膚溫度高低值差異很大,外關穴甚至高達8.5 ℃,是經絡因人而異的特異性的體現;針刺后,這一差異縮小,表明從腧穴皮膚溫度來看,針刺趨向于使所有個體朝平均值靠攏。似乎腧穴皮膚溫度有一個“最佳溫度值”:針刺能使腧穴皮膚溫度高的下降,皮膚溫度低的升高,都向最佳溫度靠近,在取針后至少維持了20 min。本研究未繼續(xù)追蹤這一效應持續(xù)時間。針刺內關穴對脈率具有雙向良性調節(jié)作用[13],本研究觀察針刺前后腧穴皮膚溫度變化,發(fā)現針刺對腧穴皮膚溫度也有類似的雙向良性調節(jié)作用。皮膚溫度處于“最佳溫度值”時會對人體產生何種影響,及其是否與針刺治療機制有關,仍待進一步驗證。

內關穴處多條不同循行方向的經脈交叉、匯合,因此以上針刺內關穴后氣機升降的分析,是多條經脈之氣綜合之后體現在外的總體特征,并不是單獨一條經脈所展現出的。有學者使用紅外熱像儀觀察針刺后經脈紅外特征的變化,圖像中手厥陰經明顯較其他經脈粗大,即是多條經脈交匯的表現[14]。

綜上所述,針刺內關穴,引起通過內關穴的多條經脈氣機變化,經氣循經脈分別向大陵、郄門、外關傳播,因經脈腧穴的紅外特征是氣在經脈中運行而體現在外的特征,因此,觀測針刺前后腧穴皮膚溫度的變化可顯示其內氣的運行,即氣機升降。本實驗即是通過觀察腧穴皮膚溫度,將氣的運動——氣機升降這一理論概念,變成可觀察、測量的數據的一次嘗試。

猜你喜歡
關穴厥陰經脈
“兩陰交盡謂之厥陰”奧諺解
從“欲解時”論烏梅丸治厥陰病
淺論厥陰病之實質?
解讀厥陰病辨證論治體系※
暈車時用力點內關穴
輔助治療心血管病有個第一要穴
保健與生活(2019年7期)2019-07-31 01:54:07
基于復雜網絡的磁刺激內關穴腦皮層功能連接分析
中泰傳統(tǒng)醫(yī)學經脈系統(tǒng)比較探析*
老官山漢簡《經脈書》初探
內關穴
人人健康(2015年15期)2016-01-14 15:09:59
宜昌市| 和静县| 张北县| 本溪市| 新晃| 米脂县| 惠水县| 阿坝县| 东港市| 仁布县| 新干县| 白河县| 交城县| 隆安县| 丹寨县| 米林县| 台南县| 囊谦县| 台北市| 和田县| 米泉市| 甘德县| 顺平县| 澎湖县| 买车| 泸水县| 罗田县| 滕州市| 固阳县| 香格里拉县| 和平县| 盘山县| 城口县| 垦利县| 临夏县| 昌乐县| 永登县| 乌拉特前旗| 三亚市| 澄江县| 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