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年華羅庚不僅對數(shù)學感興趣,對語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師讓同學們閱讀文學大師胡適的《嘗試集》,并分享讀后感。華羅庚對該書扉頁的胡適題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故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提出質疑,他認為首句的“嘗試”是說從來就沒有嘗試一次就成功的,尾句的“嘗試”則是強調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嘗試,兩者含意不同,因而胡適的“嘗試”并不能構成對陸游的“嘗試”的反駁。這篇讀后感也贏得了老師的贊賞,認為華羅庚的文章不落窠臼。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指導】
本題是敘事體的材料作文,區(qū)別于以往的“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這次作文的要求是“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這就要求考生應綜合理解材料,抓主體事件,不能只抓個別詞句便立意行文。材料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少年華羅庚在閱讀中敢于質疑名家并能提出自己的見解,贏得老師贊賞”。具體來說,少年華羅庚閱讀文學大師胡適的《嘗試集》,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敢于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此舉贏得老師贊賞。老師贊賞的是他對待學習的踏實認真、敢于質疑權威的勇氣,更是他善于質疑的智慧。據(jù)此,考生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立意:
一、從華羅庚的角度立意
1.不迷信盲從,敢于質疑權威;2.要敢于質疑,更要善于質疑;3.為質疑者點贊。
二、從老師的角度立意
保護和鼓勵學生學習思考的熱情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構思點撥】
本段材料主要涉及的兩個對象并不是平均用力的,“華羅庚”是材料中所用筆墨最多的,也是立意的關鍵所在,所以圍繞“華羅庚敢于質疑權威”等角度來寫,則為最佳立意。
行文時,可先肯定“少年華羅庚質疑權威的行為”,分析他的質疑并非為了質疑而質疑。他是一個勤于思考、潛心鉆研的人,質疑方向明確,有理有據(jù)。接著,可設置華羅庚“敢于質疑”和“善于質疑”等分論點,進而分析他敢于質疑和善于質疑的意義和好處,再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同類事例佐證,使行文更有說服力。但分論點的設置不能憑空臆想,必須是從材料中分析而來。最后,再聯(lián)系現(xiàn)實,提出社會要發(fā)展,科學要進步,離開質疑和挑戰(zhàn)是不可想象的,肯定質疑的現(xiàn)實意義。
結構安排上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層次。寫“是什么”時,可從質疑是一種勇氣,善疑是一種智慧等角度行文;寫“為什么”時,可從質疑對個人、社會、國家的意義下筆;寫“怎么辦”時,可從主觀條件和社會客觀條件展開分析。也可采用由果溯因、從原因切入立意等方法來行文。還可側重分析其中某一方面,比如重點論述質疑的原因、意義或方法等。“文無定法”,寫作時不必太拘泥于文章的結構或內容,只要論證清晰即可。此外,要想論證有力,必須要有論據(jù),可舉出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如能列舉最新熱點事件更好,也可運用多種修辭,變換句式,來增添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