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恍
上學(xué)時,最難忘的記憶是一次校慶,一個樣貌、成績都平平的女生突然鼓起勇氣提出要為大家進行手語表演,她的手指是那么輕巧,一連串動作嫻熟而流暢,掌心仿佛能飛出輕盈的蝴蝶。
比起偶像明星的表演,我更喜歡看到一些普通人的高光時刻,就像看到另一個平凡的自己被關(guān)注。所以,在《會跳舞的女生》中,“我”被替換掉,才會如此憤憤不平。對優(yōu)秀的人的嫉妒、對自己不擅長跳舞而產(chǎn)生的無力,如一根刺,扎著一顆柔軟稚嫩的心,這份情緒直到長大后才慢慢被消化,其中經(jīng)歷的過程亦如破繭成蝶的過程。
實際上,并非所有光華都能被我們馬上看到,《體面》里,一直到許多年后,那個向往著光鮮亮麗的孩子才理解父母平凡背后的溫厚、勤勉。這才是生命最應(yīng)該有的體面。
同樣,《父親中指的傷疤》中的“我”一開始又怎么會知道文弱的父親也會有果敢救人的一面?為了不使“我”產(chǎn)生負(fù)罪感,父親默默地把這個秘密,連同喜好多年的樂器一道藏起來,這傷疤像一封若干年后才開啟的書信,讓孩子讀到了愛與擔(dān)當(dāng)。
生活不易,但樂觀者不但不會被擊倒,還能給生活鋪就一層澄澈、樂觀的底色?!兑谈负筒讳P鋼飯盒》中的姨父就用行動無聲地證明著,不管經(jīng)歷了多大的事情,我們都可以像個小孩子,驚奇而興致勃勃地沖向自己的生活。
這些平凡的人一次次賦予我們生命的感動,他們的心有趣、博大、通透,如同蝴蝶翅膀般炫目;他們的華彩瞬間,哪怕微小如螢火,也有一個瞬間,讓這個世界散發(fā)光芒。
要想照亮別人的路,自己先要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