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陸琦
今天,媽媽交給我一個任務(wù)——剝豌豆。
瞧,綠綠的豆莢多像彎彎的小月牙呀!開始剝豌豆了,我用指甲掐開豆莢的邊緣,一顆顆小豌豆就從豆莢里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急切地想看一看這個新奇的世界。小豌豆真可愛,有的圓溜溜、胖乎乎的,五六個挨挨擠擠地排成一排,像個小家庭;有的是癟癟的幾個小瘦子,舒舒服服地享受一間寬敞的臥房。
剝了一會兒,我的指甲隱隱作痛,心想,老師說過做任何事都要動腦筋,我為何不多嘗試幾種方法呢?于是,我撿起豆莢攔腰一掰,沒斷,再用力一掰,哈!一顆顆小豆子總算露出了腦袋??墒?,我發(fā)現(xiàn)這樣掰很費力氣。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我拿起豆莢又仔細(xì)觀察了一下,咦,有了!我把它的尖角輕輕一掰,再捏住尖角順著豆莢瘦長的身體往下拉,豆莢的小房子便裂開一條縫,我輕松地打開了小房子,一顆顆豌豆乖乖地滾進(jìn)了碗里。這個辦法可真好!
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動腦、勤動手喲!(指導(dǎo)教師? 閔? 敏)
【評點】
小作者將剝豌豆的過程寫得生動細(xì)致,動詞用得較為準(zhǔn)確,一些比喻句和擬人句的使用恰到好處,增強(qiáng)了文章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能夠在不斷探索剝豌豆的方法中有所感悟,升華了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