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wèi)堂 李涵 王平智
為探究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團隊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益康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的某大跨度外保溫塑料大棚里進行了測試。具體試驗過程如下:
試驗系統(tǒng)組成
試驗大棚
試驗塑料大棚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大城子鎮(zhèn)(118.9°E,41.7°N),東西走向,東西長140 m;南北非對稱,南北寬16 m,其中南面寬8 m,過道寬2 m,北面寬6 m;屋脊高4.5 m,如圖1。室內過道兩側每 2.6 m 設置1根鋼管柱,以提高結構穩(wěn)定性。塑料大棚的東西山墻由磚墻建造。屋面覆蓋草簾和保溫被,北面屋面保溫被日間不揭開。試驗期間,采用土壤栽培,棚內南面種植番茄,北面未種植作物。利用薄膜將大棚從中間隔開,西側作為試驗區(qū),東側作為對照區(qū)。
集放熱系統(tǒng)的組成
如圖 1 所示,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由表冷器-風機、供回水管路、潛水泵、蓄熱水池等組成。單臺表冷器-風機的長×寬×高=100 cm×20 cm×60 cm,包括 2 個風機,風機扇葉直徑 40 cm,輸入功率 2×120 W,換熱面積 33 m2;15 臺表冷器-風機全部安裝于屋脊下方,相鄰兩臺之間的間距約為 4 m。采用同程管路系統(tǒng),供回水管均安裝在棚內屋脊下方,使用直徑為 50 mm 的 PVC 管。供水管路與表冷器-風機的進水端相連,回水管路與表冷器-風機的出水端相連,供水管路上安裝閘閥來控制水流量。蓄熱水池位于塑料大棚西北側,凈長 4.25 m,凈寬 3.8 m,凈高 1.9 m,有效容積為 31 m3。潛水泵位于蓄熱水池內,額定功率 2.2 kW,額定流量 15 m3/h,揚程 20 m。
集放熱系統(tǒng)的集熱工作模式
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的集熱過程為:日間,當室內氣溫達到20~22℃且高于水溫4℃時,啟動系統(tǒng),蓄熱水池中溫度較低的水通過供水管路進入表冷器-風機,與在風機作用下從進風口進入的、溫度較高的空氣進行熱交換,溫度降低后的空氣從出風口排出,溫度升高后的水通過回水管路流回蓄熱水池,實現(xiàn)收集空氣中盈余熱量的目的。通過潛水泵的不斷循環(huán),持續(xù)進行熱量的收集,直到室內氣溫下降到低于20℃,或水氣溫差小于4℃時,關停潛水泵,集熱結束。
集熱性能的評價指標
水媒在潛水泵的作用下流經(jīng)表冷器-風機,與室內熱空氣進行強制對流換熱,將空氣中的熱能轉移到水媒中,并運輸、儲存在蓄熱水池。表冷器-風機的集熱功率(W),可由如下計算公式得到:
試驗設計
測試內容
為了測試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采用對比試驗的方法,利用薄膜將大棚從中間隔開,西側作為試驗區(qū),東側作為對照區(qū)。主要測試如下內容:
(1)室外氣象數(shù)據(jù),包括室外氣溫、濕度、太陽輻射照度、風速;
(2)試驗大棚和對照大棚的室內氣溫、太陽輻射照度、濕度;
(3)蓄熱水池內水溫、表冷器-風機進出水口的水溫、潛水泵流量及水管內水的流速;
(4)表冷器-風機進出風口處的溫度、濕度、風速;
(5)系統(tǒng)耗電量。
測試方案
測試時間為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12日。測試期間,大棚南面種植番茄,北面未種植。南側棚膜上覆蓋的保溫被揭開和閉合時間分別為08:30~9:30和16:00~16:30,為了避免熱量散失、保證棚內溫度,北側保溫被不揭開。當棚內氣溫較高時,使用自動放風系統(tǒng)打開大棚頂部的通風口進行自然通風。
如表1,測量儀器主要包括Pt100鉑電阻、太陽總輻射傳感器、電磁式熱量表、三相導軌式電能表、HOBO無線溫濕度儀、風速變送器、SHT20芯片溫濕度傳感器、KANOMAX熱敏式風速儀等。所有室內的溫度數(shù)據(jù)由Pt100鉑電阻測量,測量氣溫的Pt100鉑電阻做防輻射處理,Pt100鉑電阻、三相導軌式電能表、SHT20芯片溫濕度傳感器以及風速變送器測量的數(shù)據(jù)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儀轉化信號,再通過RS485通訊統(tǒng)一傳輸,儲存在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中。
水溫測點布置:6個水溫測點均布置在實驗區(qū),分別是蓄熱水池中的水平三等分點、距離水池底部深度為0.5和1 m處,以及供水管與回水管上各1處。室內氣溫測點布置:試驗區(qū)與對照區(qū)氣溫測點布置位置相同,各4個點,水平方向上為東西向三等分分別與距離最南邊4 m、最北邊4 m的交點垂直方向距離地面高度為1.5 m處。
其他測點:自西向東第三臺表冷器-風機的前后布置溫、濕度測點;室外溫度、濕度、風速以及太陽輻射照度測點,均布置在大棚操作間頂部。
基礎條件測試
試驗區(qū)與對照區(qū)基礎氣溫對比
系統(tǒng)集放熱性能正式測試前,于2019年12月3~5日對室內的基礎氣溫進行了測定。如圖3所示,日間,試驗區(qū)與對照區(qū)氣溫變化趨勢相同,差異較小;夜間,試驗區(qū)平均氣溫為 11.1℃,較對照區(qū)低1.4℃,分析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大棚位于山頂風口位置,大棚的進出口位于西側試驗區(qū),冷風滲透較嚴重。
蓄熱水池保溫性能測試
于2019年12月4~5日對蓄熱水池的保溫性能進行了測試。測試期間未運行系統(tǒng),蓄熱水池蓄水量為22 m3。如圖4所示,24 h內,蓄熱水池的水溫基本穩(wěn)定,從17.4℃降低到17.1℃,降溫速率為0.0115℃/h,熱量損失 25.41 MJ,熱損失功率為0.2941 kW,蓄熱水池保溫性能較好。
試驗結果分析
集熱性能分析
為了探究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的性能,在冬季溫度最低的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進行了測試。選取2019年12月14日~2020年1月14日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系統(tǒng)日間集熱天數(shù)為25天。對系統(tǒng)運行期間的蓄水量、水溫變化、集熱量、集熱COPc等進行統(tǒng)計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集熱量與集熱COPc分別根據(jù)公式(3)和(4)計算得到。
在系統(tǒng)集熱運行的時間段,室內平均太陽輻射照度為147.2~273.9 W/m2,系統(tǒng)的集熱量為62.6~806.5 MJ,平均集熱量為430.3 MJ;集熱功率為13~57.6 kW,平均集熱功率為38.5 kW;平均集熱時間為180 min;集熱COPc為4.4~10.9,平均集熱COPc為7.5,說明該系統(tǒng)具有較好的集熱能力和能效比。
最大集熱量為806.5 MJ,出現(xiàn)在1月3日,該日蓄熱水池里的水被用來進行了灌溉,重新加入了冷水,集熱初始水溫為11.1℃,集熱期間室內氣溫為26.0~33.2℃,水氣溫差較大,且該日集熱時間長,充分收集了空氣中盈余的熱量,集熱功率為56 kW,集熱COPc為10.9。最小集熱量為62.6 MJ,出現(xiàn)在1月6日,該日為多云天氣,集熱時長僅為70 min,集熱流量為13 W,集熱COPc為4.4。
可見,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具有顯著的集熱能力以及能效比。通過理論計算,該型號表冷器-風機集熱功率為3800 W,但試驗過程中,系統(tǒng)的集熱功率低于理論值,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集熱過程中,為了滿足大棚內作物生產(chǎn),上風口被打開,棚外的冷空氣進入棚內,導致棚內上部空氣溫度較低,而表冷器-風機正是安裝在風口的下方來進行熱量收集的,這就極大降低了系統(tǒng)的集熱效果。后面,將會對系統(tǒng)在風口密閉條件下的集熱性能進行分析。
集熱性能的影響因素探究
水氣溫差對集熱性能的影響
選取12月20~21日的數(shù)據(jù),進行水氣溫差對系統(tǒng)集熱性能影響的分析,如表2所示。這兩天集熱過程中蓄熱水池的蓄水量均為26 m3,水流量均為12 m3/h。系統(tǒng)運行集熱的時間段分別是12:00~14:20和11:30~14:40,集熱初始水溫分別是16℃和12.1℃,集熱期間平均進風溫度分別為21℃和22.2℃。
如圖 5 所示,集熱過程中,進出水溫差與水氣溫差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12月20日,進出水溫差隨著水氣溫差的上升而緩慢上升至3.3℃,此時水氣溫差為4.5℃,隨后隨著水氣溫差下降而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12月21日,開始集熱時,水氣溫差為10.7℃,此時的進出水溫差為9.6℃,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水氣溫差逐漸降低,進出水溫差也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集熱期間,12月21日平均水氣溫差為6.7℃,較12月20日提高87.6%,進出水溫差為4.7℃,較12月20日提高88%。說明進出水溫差與水氣溫差變化呈正相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水氣溫差越大,進出水的溫差也越大。
集熱過程中,12月21日水溫上升5.9℃,上升速率為0.00054℃/s,較12月20日高 62.1%;集熱量為 638.8 MJ,集熱功率為 56 kW,較12月20日高51.0%,集熱COPc為10.8,較12月20日高54.3%。說明水氣溫差直接影響系統(tǒng)的集熱能力與能效比。
由此可見,水氣溫差直接影響系統(tǒng)的集熱能力與能效比,水氣溫差越大水溫上升越快,系統(tǒng)收集的熱量越多,系統(tǒng)COPc越大。而影響水氣溫差的因素分別是集熱初始水溫、蓄熱水池中的蓄水量以及進風溫度。由于集熱期間,兩天的蓄熱水池中蓄水量相等,平均進風溫度差僅為 1.2℃,影響水氣溫差的主要因素是集熱初始水溫:集熱開始時,水溫越低,集熱性能越好。在實際運行中,連續(xù)晴天且保證次日能集熱的情況下,可在夜間盡可能的將熱量釋放完全,如果夜間室內氣溫滿足作物生長且熱量未釋放完全,次日集熱前可將溫度較高的水用于灌溉以提高地溫,再重新放入冷水。除此之外,蓄熱水池中的蓄水量也是影響集熱性能的重要因素。增加蓄熱水池中的蓄水量, 可以減緩集熱過程中水溫上升速率,在進風氣溫一定的條件下提高水氣溫差,從而增大系統(tǒng)集熱能力與能效比。
水流速度對集熱性能的影響
水流速度是影響系統(tǒng)換熱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圖6為2020年1月31日和2月1日集熱過程中水溫以及集熱功率的變化。蓄水量均為25.9 m3,每個表冷器-風機進水口的水流速度分別為1.2 m/s和0.7 m/s,集熱期間平均水氣溫差分別是7.3℃和7.2℃,僅相差0.1℃,可認為水氣溫差一致。
從圖6a的水溫變化曲線可看出,1月31日水溫變化曲線斜率較大,水溫升高速率較快,通過計算,1月31日水溫平均上升速率為0.00064 ℃/s,較2月1日高48.7%。如圖6b,在11:05,兩日的水氣溫差均為7.3℃,1月31日的集熱功率為63.5 kW,較2月1日高16.5%;在11:30,兩日的水氣溫差均為7.1℃,1月31日的集熱功率為72.5 kW。較2月1日高99.7%。通過計算,1月31日的集熱功率、集熱量和集熱COPc均高于2月1日,兩天的集熱功率分別為36.6~136.0 kW和27.2~72.5 kW,平均集熱功率分別是75.2 kW和47.1 kW,集熱量分別為472.1 MJ和278.9 MJ,集熱COPc分別為14.4和9.5。
可見,表冷器-風機的水流速度與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呈正相關,水流速度越大,水溫上升速率越快,系統(tǒng)的集熱功率與集熱COPc越大。因為系統(tǒng)的水流速度與潛水泵的揚程和流量有關,通過配置流量、揚程適宜的潛水泵,可以提高系統(tǒng)內的水流速度從而改善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
大棚密閉運行集熱對棚內溫濕度的調控效果
為了提高棚內上部空氣的溫度,減少冷空氣滲入,提高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在風口密閉的條件下進行了集熱試驗,探究系統(tǒng)在密閉運行時集熱過程對棚內溫濕度的調控作用。選取2020年1月31日9:00~16:40期間系統(tǒng)密閉運行的集熱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圖7,在保溫被打開的時間段內,室內太陽輻射照度最高為414 W/m2,平均太陽輻射照度為281.5 W/m2,室外氣溫在-13.3~5.3℃變化,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20年1月31日8:00。
如圖 8,日間保溫被開啟,10:55 試驗區(qū)氣溫達到 27.4℃,此時水溫為 13.1℃,較試驗區(qū)室內氣溫低 14.3℃,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啟動,開始集熱。10:55~11:20,試驗區(qū)氣溫在 27.5~28.5℃范圍波動;對照區(qū)氣溫逐漸升高,11:20 到達31.5℃,為不對番茄造成傷害,開啟對照區(qū)風口。11:20~12:40,試驗區(qū)風口仍保持關閉,氣溫仍在 27.5~28.5℃范圍波動;對照區(qū)風口開啟(風口寬度 15 cm),氣溫穩(wěn)定在 30℃左右。12:40 集熱過程結束后,試驗區(qū)氣溫快速上升到 31.6℃,隨后開啟頂風口,氣溫逐漸下降。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日間集熱 105 min,水溫上升了 4.4℃,蓄熱水池蓄水量為 25.9 m3,收集熱量 472.1 MJ,集熱功率為 74.9 kW,集熱COPc為14.4。
如圖9,10:55~11:20,試驗區(qū)與對照區(qū)均為密閉運行,在此情況下,一臺表冷器-風機可產(chǎn)生冷凝水約 1.5 L,因此,試驗區(qū)相對濕度持續(xù)下降,從 65.7%下降到 60.8%,與對照區(qū)的濕度差距逐步拉大,說明表冷器- 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除濕效果。
綜上所述,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在密閉運行條件下集熱,集熱COPc達到 14.4,較非密閉條件下平均集熱COPc增加約1倍;集熱期間,系統(tǒng)能夠維持室內氣溫在27.4~28.4℃,較開啟風口的對照區(qū)低3℃左右;室內濕度逐漸下降,與對照區(qū)差距逐漸增大??梢?,系統(tǒng)具有較好的集放熱性能以及降溫除濕效果。未來,如果再結合CO2施肥,有望實現(xiàn)塑料大棚的密閉運行生產(chǎn)。
集熱性能的優(yōu)化
由理論分析可知,表冷器-風機集熱系統(tǒng)的集熱能力與水氣溫差、水流速度、總換熱系數(shù)、通風量和換熱面積有關。其中通風量和換熱面積與表冷器-風機自身參數(shù)有關,一旦表冷器-風機的型號選定,不能進行更改;總換熱系數(shù)除了與表冷器-風機的型號有關外,還與水流速度有關,水流速度越大,總換熱系數(shù)越大。因此,對于已定的表冷器-風機,可以從增大水氣溫差和水流速度兩個方面來提高其集熱性能。
增大水氣溫差,可以從提高室內氣溫和降低蓄熱水池的水溫兩方面進行考慮,具體方法包括:①縮短風口開啟時間從而減少棚內熱量損失,保持較高的室內氣溫;②降低集熱開始時蓄熱水池中水溫,可將一部分熱水用于灌溉,再加入冷水;③增大蓄熱水池有效容積,加大蓄水量,可減緩集熱過程中水溫上升速率,增大水氣溫差。增大水流速度,可以通過適當加大潛水泵的揚程和流量來實現(xiàn)。
結論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益康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的某大跨度外保溫塑料大棚里,進行了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集熱性能的試驗,分析了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探究了影響系統(tǒng)集熱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具有較好的集熱能力以及能效比。12月14日~1月 14日期間,系統(tǒng)的集熱量為62.6~806.5 MJ,平均集熱量為430.3 MJ;集熱功率為13~57.6 kW,平均集熱功率為 38.5 kW;集熱COPc為 4.4~10.9,平均集熱COPc為7.5。
(2)水氣溫差和水流速度,對表冷器-風機集熱系統(tǒng)的集熱性能具有顯著影響。水氣溫差越大,系統(tǒng)集熱能力越強,集熱 COPc越大;水流速度越大,系統(tǒng)集熱能力越強,集熱COPc越大。
(3)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具有較好的集熱性能以及降溫除濕效果。在密閉運行集熱期間,對棚內溫濕度都具有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有望在結合空氣滅菌、CO2施肥等調控手段下, 實現(xiàn)大棚的密閉運行生產(chǎn)。
*項目支持: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CARS-23-C02)。
作者簡介:宋衛(wèi)堂(1968-),男,河南西平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設施機械化裝備工程、設施園藝環(huán)境工程、無土栽培技術與裝備。
[引用信息]宋衛(wèi)堂,李涵,王平智,等.表冷器-風機集放熱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效果——以寧城大跨度外保溫大棚為例(中)[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0,40(13):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