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鐵城 供圖洪鐵城(部分)
櫸溪村位于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南部,以溪命名,村北有金鐘山,村南有來龍山,一條溪水—櫸溪從兩山之間自東往西依村流過。數(shù)百年來,孔氏一族傍溪而居,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個有著上千人居住的大村落。
櫸溪村是孔子后裔在我國南方的又一處故里,被稱為“婺州南宗”。村里的孔姓村民均是孔子的后裔,與山東曲阜的孔家同祖同宗,從而改變了文化史上“北孔曲阜,南孔衢州”的說法。村中的孔氏家廟正是櫸溪村作為“婺州南宗”的有力佐證,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據(jù)史志記載,櫸溪村的始祖孔端躬系孔子第48代裔孫,原籍山東曲阜,870多年前居于櫸溪村,并承先志建山莊南宗厥里。宋寶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追念孔端躬的功德,以衢州孔廟為例,建櫸溪南宗厥里孔氏家廟,并賜“萬世師表”金匾一塊。
如今,櫸溪村村口的孔端躬墓旁種有一棵黃柏松,亦稱檜木。這棵樹原系孔子在曲阜所植。明洪武年間,孔端躬之裔第56代孫孔士安教諭,去山東拜謁祖陵,見檜木茂盛,于是攜回一棵苗木,種在孔端躬的墓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據(jù)《孔氏家譜》記載,櫸溪孔氏家廟于宋寶祐年間建于櫸溪南岸杏壇園前。元至順年間以及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家廟皆因“崩塌”曾上報批準后進行了修繕,“務(wù)宜樸素固宏偉無滯”?,F(xiàn)存孔氏家廟位于村落中部,重建于清康熙年間,坐南朝北。原家廟處在櫸溪彎的居中位置,現(xiàn)存的家廟則位于櫸溪彎的一邊。孔氏家廟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2007年中央財政曾撥款進行落架大修。
余慶堂馬頭墻
現(xiàn)存的孔氏家廟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總面寬21米,南北總進深39.8米,由門樓、前院、戲臺、前廳、穿堂、后堂以及被穿堂分開的兩個小天井組成。廳堂中縫為抬梁式木構(gòu)架,邊縫是穿斗減柱式木構(gòu)架,四周用空斗灌肚磚墻圍護。內(nèi)部空間不設(shè)隔墻和門窗,因此顯得空間十分寬敞。大廳檐柱上裝飾有獅子圖案的牛腿,檐檁雕著二龍搶珠圖案,十分精美。后堂有祭臺,上供奉祖先牌位。祭臺前的兩個后金柱上保留著一副對聯(lián),左為“脈有真?zhèn)髂嵘桨l(fā)祥燕山育秀”,右為“支無異派泗水源深桂水長流”。對聯(lián)中的“尼山”“泗水”在曲阜,“燕山”“桂水”在櫸溪村,揭示了櫸溪村孔氏與山東曲阜孔氏的關(guān)聯(lián)。
村中,孔氏裔孫住的三合院、四合院俗稱為“十八明堂”,即由18座大型宅院組成,占地面積達15247平方米。這些老宅大多集中連片分布在老村,類別豐富,大多已進行了保護性修繕。
櫸溪村作為“婺州南宗”,歷史上出過不少人才。自孔端躬定居櫸溪村始,其后裔萬余人遍布附近的9個縣市,共有小磐、大磐、茶潭、磐溪、沙溪、陽龍、北山、塔嶺里、黃川、龍山、津西、山西、櫸溪13個支派。
櫸溪村是孔子后裔在我國南方的又一個故里,被稱為『婺州南宗』。村里的孔姓村民均是孔子的后裔,與山東曲阜的孔家同祖同宗,從而改變了文化史上『北孔曲阜,南孔衢州』的說法。
櫸溪孔氏家廟大門,該廟是櫸溪村作為“婺州南宗” 的有力佐證。
孔氏家廟內(nèi)有宋理宗賜予的“萬世師表” 金匾一塊。
除了孔氏家廟外,櫸溪村還有眾多三合院、四合院民居,上祠堂、白鶴廟、單七公廟等公共建筑以及古橋、古井、古墓、古樹等。該村是金華各縣市中古建筑保護較完整的一個古村落。
櫸溪村的古建筑明顯帶有婺派建筑的風(fēng)格。村中有很多宅院以“十三間頭”為基本單元進行鋪排。在村中的明清古建筑中,圣聚堂、松竹梅堂、新義和堂均為十三間頭三合院,同德堂為十一間頭三合院,九思堂、五星堂為十五間頭三合院,余慶堂、永慶堂為十八間頭四合院,永芳堂為廿間頭四合院,聚星堂為廿二間頭四合院。還有異形院,如清晚期建筑下廂堂,為廿五間頭三合院,但其左右?guī)块g數(shù)不一,不對稱。除了這些三合院、四合院以外,櫸溪村中有“L”形的宅院,如和致堂、孜和堂、仁義堂等,還有 “一”字形排列的房屋義和堂等。櫸溪村同時存在如此多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建筑遺構(gòu),宛如一個婺派建筑露天博物館,極為難能可貴。
五花馬頭墻、大院落、大戶型、大廳堂、精裝修,這些婺派建筑的特點在櫸溪村建筑中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至今,村里的余慶堂、九思堂等建筑中仍保留著硬山五花馬頭墻。九思堂、五星堂、圣聚堂、三星堂、永芳堂等宅院都是大院落。這些院落方方正正,中規(guī)中矩,氣魄十足,凸現(xiàn)出主人的文化氣質(zhì)和居住品位。村中的三星堂占地923.14平方米,松竹梅堂占地502.43平方米,五星堂占地543.77平方米,永慶堂占地634.14平方米,永芳堂占地656.66平方米,都是名副其實的“大戶人家”。大廳堂在村里的孔氏家廟與上祠堂中仍可見到。但作為住宅建筑的“十八明堂”等合院,以居住功能為先,則沒有設(shè)置大廳堂。同德堂的木雕與村中的其他古建筑相比,算是精致的。但與東陽、義烏、浦江等地的婺派建筑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石雕、壁畫、灰塑等裝飾也較一般。據(jù)說,村中好多大院落的階沿與明溝原先是用石條鋪成的,但在后來的修繕中材料都改用鵝卵石。這估計與主人勤儉治家的主張有關(guān),也與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有關(guān)。
櫸溪村中的宅院都體量龐大,左右對稱,講究禮制,而且每座宅院都有堂號,體現(xiàn)著儒家文化的特質(zhì)。比如,九思堂的堂名“九思”就出自《論語》的“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一句。
櫸溪村同時存在多種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建筑遺構(gòu),宛如一個婺派建筑露天博物館,極為難能可貴。
聚星堂大院落
九思堂上房明間堂屋
櫸溪村的婺派建筑幾乎每座都遵循就地取材、經(jīng)濟實惠的營建原則,體現(xiàn)了當?shù)厝斯?jié)儉務(wù)實的持家理念。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圍護墻體方面,村里的三合院、四合院多為兩層,外墻少數(shù)用磚墻砌筑,多數(shù)是用碎石或碎石與磚混用來砌筑墻體。據(jù)說,太平天國軍隊過櫸溪村時曾經(jīng)放火燒村,村莊損毀嚴重,后期修復(fù)時只能應(yīng)付了事。
在木雕裝飾方面,除了孔氏家廟有木雕、石雕、瓦雕、壁畫、彩繪等多工種裝修外,只有同德堂裝修得略為精致,其他三合院、四合院的梁架、門窗上少有木雕裝飾。
在屋蓋構(gòu)造方面,村里古宅的屋頂多在椽子上面鋪杉皮編,再蓋小青瓦,少有用望磚、望板的。
在防火分區(qū)方面,村里的三合院、四合院內(nèi)部大多不設(shè)防火山墻,即一個院子便是一個防火區(qū),與東陽三合院大多分成三個防火分區(qū)的做法不一,估計也是經(jīng)濟能力有限所致。
在室外工程方面,多用溪石砌筑臺階或坡道,處理建筑之間的地形高差,連接院落外道路,也有在宅院內(nèi)部用溪石置踏步,來處理不同標高地坪的。這些都是山地建筑設(shè)計上的實例。
同德堂
下廂堂
櫸溪村的婺派建筑幾乎每座都遵循就地取材、經(jīng)濟實惠的營建原則,體現(xiàn)了當?shù)厝斯?jié)儉務(wù)實的持家理念。
杏園書屋宅院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