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未成年 違法犯罪 預防機制 分層預防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工程資助項目》】本文系江蘇警官學院2019年度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JW2019003。
作者簡介:成樂康,江蘇警官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偵查學。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16
未成年違法犯罪出現(xiàn)了團伙化的新趨勢。每個團伙的成員往往多達十幾數(shù)十人,有一定的組織性,對于社會的影響極大。以J省Y市的調查樣本為例,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在Y市及其周邊地區(qū)多次作案,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由此可見,未成年違法犯罪正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而預防違法犯罪于未然,將大大節(jié)約社會成本,同時也能將違法犯罪對公民的侵害縮減到最小。
根據(jù)對J省某縣級市Y市情況的調查統(tǒng)計,2019年1月至9月中旬的未成年違法犯罪數(shù)量為691件,平均每天約3起,其中盜竊型侵財違法犯罪占比最高,其次為暴力違法犯罪和性違法犯罪。而這些違法犯罪中,由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實施的達到約三分之一。未成年團伙類違法犯罪,正愈來愈成為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
(一)人數(shù)多且有組織性
目前陸續(xù)出現(xiàn)在Y市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總人數(shù)達到了20人左右,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接近40人。一個大的團體內往往分為多個不固定的小團體進行活動。每個小團體約5人,其中由好勇斗狠者和違法犯罪經驗較多者擔任“頭領”,負責在每次行動之前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傳授方法,也負責處理一些突發(fā)情況。作案得手后的財物一般也由“頭領”進行分配。
(二)違法犯罪有準備、有預謀
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實施的絕大多數(shù)是侵財型案件,其中以盜竊電動自行車、盜竊路邊汽車和路邊店居多。根據(jù)在Y市及周圍縣市的調查,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在違法犯罪前往往會精心選擇作案目標并做好準備。為確保作案成功率,他們一般會選擇自己熟悉的方式犯罪。這也導致了團伙未成年犯罪的手段和種類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同時,團體中的成員會去主動學習法律知識以規(guī)避打擊,使得一些團伙成員能夠多次逃避打擊。
(三)滋生違法犯罪種類多
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猖獗帶來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多種違法犯罪的滋生。以流竄于Y市及其臨近地區(qū)的一較大的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ty幫”為例。此幫派的最主要作案種類為盜竊電動自行車和盜竊路邊店,但是其也實施了強奸、敲詐勒索、搶劫、尋釁滋事、非法提供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等多種犯罪,同時還有嫖娼等違法行為。與之類似的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在Y市周邊約有十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團伙的成員都是娛樂場所的“常客”,而其中部分成員已經出現(xiàn)了對精神藥品的濫用。如果不加以控制,這部分未成年人很有可能會走向涉毒違法犯罪。
(一)不良個體間的相互吸引
早在60多年前(1931年)肖(Shall)和麥克埃(Mickay)就證實了,少年違法犯罪行為有“群集及結伴的特征”[1]。特別是有品行障礙的未成年人常常會因受主流社會排擠而互相聚集。他們通常先形成三五個人的小團體,隨后以這些團體為單位,通過所謂“朋友引薦”而聚集形成更大的群體。而隨著手機社交的普及,這些未成年人之間互相接觸、產生聯(lián)系的機會幾何倍數(shù)增加。
(二)團伙中的去個性化文化影響
違法犯罪團伙本身就是由于被主流社會排斥而形成的,對于主流社會的敵意也自然會成為其群體意識之一。而這樣的意識也會反過來作用于群體。它對群體中的個體產生壓力,使得個體為了迎合群體而進行更多的反主流社會的行為。在未成年違法犯罪團體的活動中,參與者是以群體成員的身份進行活動,其身份感和責任感會被淡化。這樣又導致群體中的個體進入去個性化狀態(tài),弱化個體的自我控制力,導致個體的違法犯罪升級。
(三)行為監(jiān)管的有效性缺乏
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的成員一般都缺乏家庭教養(yǎng),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有些人的父母甚至自己就在服刑。而由于缺乏家庭管教的配合,學校方面也很難對這些未成年人實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在家庭、學校監(jiān)管都不能起到應有作用的背景下,這些未成年人往往會逃、輟學和離家出走,并頻繁出入娛樂場所。一方面在娛樂場所無度揮霍,另一方面又沒有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此時組團違法犯罪便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四)法律追責的相對不足
我國保護未成年違法犯罪者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未成年違法犯罪人及其監(jiān)護人有恃無恐的心態(tài)[2]。另外,很多團伙成員為了逃避法律打擊而學習法律知識,通過鉆法律漏洞的方式規(guī)避了很多應受的打擊。
Y市對未成年團伙違法犯罪的防控在全國范圍內是位于前列的。Y市在未成年團伙犯罪方面采取了“三步走”策略,結合實際情況將防范措施分為循序漸進的三部分,有針對性地對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開展工作。自2019年5月份以來,Y市警方通過“三步走”策略,勸返了一批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成員,并抓獲各團伙首要分子二十余人,破獲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六個,有效地遏制了Y市境內的未成年團伙違法犯罪情況。
(一)嚴格校園周邊防控
Y市警方為了保證校園周邊情況的安全穩(wěn)定,聯(lián)合綜合執(zhí)法部門對學校周邊的不良場所行業(yè)進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強制關停了一批嚴重違反有關規(guī)定的場所店鋪。通過類似舉措,Y市學校周圍治安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提升,不良學生群體的聚集也顯著減少。轄區(qū)派出所也會聯(lián)合交警部門在上學放學時定時定點在校園門口執(zhí)勤,并在學校周圍安裝了大量監(jiān)控攝像。這些行為一定程度上威懾了有違法犯罪傾向的學生,預防了違法犯罪的直接實施。
(二)加強教育引導
由于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成員多為有輟逃學傾向的學生,Y市警方與學校合作,多次舉辦校園法律講堂,就未成年人常見的違法犯罪問題進行普法宣傳,讓法律走進校園。通過普法宣傳提升學生的法治理念,間接減少了學生的違法犯罪次數(shù)。同時,Y市警方就社會上常見的未成年違法犯罪通過社區(qū)、公眾號等方式進行定期的宣傳,通過加強群眾的防范意識的方式減少未成年違法犯罪。
(三)加大打擊力度
對未成年違法犯罪,Y市警方堅持“打早打小”的原則,積極組織警力對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并快速進行圍捕;對于拒不認錯、屢教屢犯、行為惡劣的未成年人,民警則會嚴格審核每一條違法犯罪事實,使其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通過法律打擊引導其建立規(guī)范意識,減少其再犯可能性。
防控未成年團伙違法犯罪,需要減少每一個未成年個體違法犯罪的可能性。由于未成年違法犯罪的特殊性和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只通過一兩則法律條文是不可能長期有效解決問題的。未成年團伙違法犯罪的預防必然需要建立相應的體系。防控未成年團伙違法犯罪,需要建立相對應的防控體系。由于未成年人可塑性強,身心發(fā)育不完全,所以應當以治療和挽救為前提建立防控體系。在借鑒Y市公安機關“三步走”策略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參考類似的公共衛(wèi)生預防模式,我們可以將針對未成年團伙違法犯罪的預防按照由輕至重的程度分為三個級別,有分別、有針對性地對未成年違法犯罪進行防控。
(一)未成年人團伙違法犯罪的初級防控
初級防控是指在未成年人產生與違法犯罪有關的不良行為模式前進行預防,也就是給他們接種預防違法犯罪的“疫苗”。初級防控應以學校和社區(qū)為依托,計劃對象為所有的未成年人,目標是將違法犯罪的可能從源頭消滅。兒童在七至八歲左右會在社交能力和認知過程的發(fā)展上會經歷一個明顯的轉化期,而這個轉變將會影響到兒童最終是表現(xiàn)出親社會行為或反社會行為[3]。有鑒于此,初級防控應從小學階段開始,延續(xù)至整個未成年時期。
1.整治校園及周邊環(huán)境。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Y市未成年犯罪團伙中有90%以上成員是逃學、輟學的未成年學生。由此可見,學生是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最主要的人員構成。針對在校學生開展有效預防,便能夠切斷違法犯罪團伙的人員來源。而整治校園及其周邊社會環(huán)境,則是針對學生開展預防的關鍵。校園周邊環(huán)境能夠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旦校園周邊出現(xiàn)潛藏有不良誘惑的場所,則必然會有意志力薄弱、好奇心旺盛的學生被引誘誤入歧途。同時這些場所也為未成年學生的不良行為提供了滋生的社會土壤。要以校園為依托進行違法犯罪的初級預防,必然要保證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干凈和安全。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可以由警方主導,聯(lián)合工商、城管等多部門對學校周邊進行環(huán)境清理,對學校周圍一定范圍內的網吧、KTV、游戲廳、洗浴中心等場所行業(yè)進行關停整頓,并對學校周圍店鋪店主及工作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對其中有違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為記錄的,整理歸檔并對其個人和所在店鋪進行不定期走訪調查,重點調查其店鋪學生聚集逗留情況、與學生交往交流情況和其自身行為動向。另外,需要公安部門聯(lián)合相關社區(qū)在學生上學放學時段組織人員對學校門口以及學校周邊的偏僻地段進行巡邏執(zhí)勤。同時,要組織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對有品行缺陷的學生加強管控、教育和疏導工作,對于違反相關紀律的學生均嚴肅處理。
2.整治網絡環(huán)境。信息時代,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一些對未成年有誤導甚至毒害傾向的信息。要阻止這類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毒害,就需要公安部門和相應的網絡公司的監(jiān)管部門共同努力,加大對該類信息的查封和追責力度。同時各大APP目前已陸續(xù)推出“未成年模式”。可以在網絡實名制的大背景下,通過此類模式來推廣屬于我國的信息分層制度,將不適合未成年人獲取的信息隔離于未成年人的成長世界之外。
3.加強社會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弱化其違法違紀觀念,對于預防違法犯罪有著很強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學校對于學業(yè)強調過多,對于學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內容均偏少,導致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教育缺乏。現(xiàn)有的很多學生對于法律一知半解,卻又能夠借助一定的法律詞匯和條款與他人扯皮,甚至以此托大拒不配合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究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法律條文,卻缺乏思想品德來約束。這也是我國法律教育的一大通病。“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學生掌握太多具體瑣碎的法律條文卻缺乏遵紀守法的道德意識,一旦他們其中有人動了違法犯罪的念頭,法律只會變?yōu)樗麄冇脕硖颖艽驌舻墓ぞ?。有鑒于此,針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該改變,因為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守法公民而不是催生泥腿訟師甚至違法犯罪者。在普法方面,應把方向從告知學生具體的法律條款轉化為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精神,通過向學生介紹法律的誕生起源和現(xiàn)實意義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同時在涉及具體法律條文的科普時,應當教育學生如何通過法律法規(guī)防范來自違法犯罪的侵害,而不是教育學生如何用法律對抗公權力。所以科普法律條款時應重點講授有關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法律條款,培養(yǎng)未成年人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而關于未成年違法犯罪的保護條款,應當盡量避免介紹?!暗乐哉?,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思想的深化和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能有效幫助未成年人塑造正確的三觀。為此,對于哲學、文化方面的課程教育,學校應當拓寬廣度,增加深度;同時應當適當增設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科普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
4.開展“沖突解決課程”。沖突解決課程(conflict resolution curriculum)是美國各級學校中廣泛使用的一項預防策略,且據(jù)事后調查,在開設沖突解決課程后,一至六年級的兒童均出現(xiàn)積極改變,同時減少了攻擊和暴力傾向。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但是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常常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皼_突解決課程”正是基于這類現(xiàn)象,教會未成年人如何認識和應對遇到的各種問題。沖突解決課程研究的問題應盡量全面,無論是生理、心理上的問題,還是家庭、社會方面的沖突,甚至涉及違法犯罪和性,只要是在特定年齡段常見且對未成年人成長有著不良影響的,均應被納入沖突解決課程的研究討論范圍。沖突解決課程可以采取校園講座或是班會的形式在學校展開。需要注意的是,沖突解決課程應根據(jù)未成年人成長階段的不同做出適當?shù)恼{整,且需要簡潔而具有針對性,盡量貼合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水平。
(二)未成年人團伙違法犯罪的二級防控
二級防控的對象是有不良品行和違法犯罪傾向而尚未出現(xiàn)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根據(jù)調查,絕大多數(shù)的未成年違法犯罪者在違法犯罪前都表現(xiàn)出過攻擊性、反社會或進行違法犯罪的傾向,但是沒有被及時有效地處理,導致其日后陷入了更嚴重的違法犯罪中。二級防控的目的就是在有傾向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前對其進行矯正。
1.組織社會幫扶。社區(qū)是未成年人成長和生活的重要環(huán)境。通過社區(qū)對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進行矯正,能使得矯正工作更加便捷有效。在美國廣泛采用的“Spergel模式”,就是動員社區(qū)領導和居民給不良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幫助,從而使其遠離違法犯罪。該項模式在美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當今中國,社區(qū)化、網格化正快速推進,社區(qū)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將Spergel模式“拿來”作為參考,推進社區(qū)工作人員和社區(qū)民警等多種力量組織起來形成工作組,給社區(qū)中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援助。援助以定向幫扶的形式開展,主要方向為提升這些未成年人的生活質量,并幫助其在學業(yè)上取得相應的進展。
2.轉換社會關系。大多數(shù)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最終選擇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其不良的社會交往關系,尤其是不良的同伴交往。不良的社會交往將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聚集起來,使得其認知更加負面化,加速其行為失范。未成年處于三觀發(fā)育的時期,家庭和社交是其習得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最主要途徑。而那些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他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交往往往是畸形的,這就導致了他們規(guī)則意識的缺乏。我們無法幫助他們更換家庭,但是通過社區(qū)、學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將有違法犯罪傾向的未成年人從不良的社交關系中剝離出來,放置于較好的社會關系中。例如在校園內或社區(qū)內為其提供和行為表現(xiàn)良好的同齡人交往的機會等,通過類似這樣的方式改善有違法犯罪傾向未成年人的社會交往習慣,使其養(yǎng)成較好社會行為規(guī)范。
3.打擊不良團體。具有品行障礙的未成年人趨向于抱團聚集,并自發(fā)形成小團體。這些小的團體往往就是未成年違法犯罪團伙的雛形,是違法犯罪滋生的溫床。應對類似的團體,就要在其發(fā)展之初盡早盡快的打壓,不能放任其擴大。對于這種自發(fā)形成的小團體,處理的辦法就是對團體成員進行周密的監(jiān)視,并對其團伙頭目進行矯正和追責。首先在社區(qū)和學校層面上為不良團體的成員建立電子檔案并在匯總給社區(qū)民警。另外,一旦團伙頭目參與進行了較大的違紀行為甚至于觸了法律,則要學校、社區(qū)甚至公安機關對其在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精準和嚴厲的追責。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團體頭目對于社會規(guī)范的認知,也對團伙內部成員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未成年人團伙違法犯罪的三級防控
三級防控的目標是減少那些較為嚴重的、已經定型的未成年違法犯罪行為。
1.完善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未成年違法犯罪者和成年違法犯罪者是有著區(qū)別的。未成年違法犯罪者的心智和生理還未完全成熟,其行為也更有可塑性。應當說,未成年案件有著相當?shù)奶厥庑?。但是目前公權力機關在辦理未成年違法犯罪案件時,長期缺乏有針對性的程序措施,而司法的程序性措施對于案件的最終裁決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國于2012年確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以下簡稱“社會調查制度”)。但是社會調查制度在隨后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包括啟動的主體不明確、缺乏強制性、時間不足和異地調查阻礙大等[4]。這些問題使得社會調查制度的作用不能最大化發(fā)揮,達不到其“救贖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良藥”[5]的效用。為此,需要對社會調查制度進行完善。如社會調查的主體應由專業(yè)的調查團隊進行。這些團隊可以由司法機關培養(yǎng),也可以指派給有資質的社會調查機構。此外,社會調查的時間應由司法訴訟階段調整為案件立案偵查階段,并由公安機關協(xié)助調查。在異地調查方面,可以建立異地調查的協(xié)助機制和未成年人個人社會調查信息的共享機制[6]。經過完善后的未成年調查制度和相應細節(jié)在《刑事訴訟法》中應作為強制性規(guī)定確立下來,以法律形式確保其實行的強制性。
2.建立未成年違法犯罪損害的合理賠償制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尤其是團伙違法犯罪,之所以具有很強的反復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合理的賠償制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判決是盡量避免實際刑罰的。如果與此同時,不能讓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民事上付出足夠的代價,勢必會強化其對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受懲罰”這一觀念的認知。目前對于相應案件的處理,可以按照《侵權責任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直接給予受害人賠償[7],監(jiān)護人辯稱償還能力不足的,可根據(jù)社會調查情況加以衡量。對于有償還能力卻不加以償還的,可列入社會征信系統(tǒng)并通過司法執(zhí)行的方式強制其賠償。對于監(jiān)護人無力償還的,可規(guī)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有工作能力后,于未來指定年限內還清。
3.建立相應的治療機構。未成年階段就已進行違法犯罪的人,其常常在心理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他們違法犯罪的根源之所在。美國心理學家Paul Gendreau及其團隊研究表明,對于減少未成年人的再犯,采用最好的懲罰方案只能減少6%,而采用最好的治療項目則能減少25%[8]。有鑒于此,應當建立合適的治療機構或有關組織來幫助未成年違法犯罪者治療心理問題。這一類的機構或組織應有權對未成年違法犯罪者的家庭問題和懲處問題進行指導類的干涉。同時類似組織應被賦予強制性教育的權力以應對那些不服從管教且缺乏規(guī)則意識的未成年人[9],以幫助這些未成年人構建規(guī)則意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把相應的治療機構和一般的收容矯正機構區(qū)分開來。因為實踐說明,未成年違法犯罪者對于收容矯正機構的工作人員和類似機構中以強制約束為主的矯正行為具有天然的抵觸心理,不利于其心理問題的治療。
參考文獻:
[1]王美茜,周麗春.在重大刑事犯罪案件中處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5):57-60.
[2]鮮開林.論特殊群體的人權[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108.
[3][美]巴特爾(Bartol,C.R)等著.犯罪心理學:第七版[M].楊波,李林,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2017.9重?。?
[4]王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研究[J].法制博覽,2019(31):151-152.
[5]張炳亮.司法社工參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機制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6]高媛.未成年人社會調查研究報告?zhèn)刹殡A段的適用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
[7]胡勝.未成年人犯罪民事賠償問題反思與重構[J].法律適用,2017(23):97-103.
[8]Paul Gendreau, Claire Goggin , Paula Smi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r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The Forgotten Issue in Effective Correctional Treatment: Program Implementation.
[9]周朝英.論強制性教育在未成年違法犯罪預防中的運用[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