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玲
我們的“巴掌菜園”成了女兒的小天地,似乎在無形中搭建了她和大自然的親密關系。
女兒是個小吃貨。平時,我經(jīng)常給她做些美食,她也因此認識了很多食物??珊髞砦野l(fā)現(xiàn),在她的眼中,很多時候無法將做好的美食與原始食材聯(lián)系到一起。
那天,我給女兒炸了薯條,她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她轉頭問我:“媽媽,薯條是用面粉做的嗎?”
我愣了一下,告訴她:“寶貝,薯條是用土豆做的呀。”
女兒又疑惑地問:“那土豆是怎么長出來的?是結在樹上的嗎?”
“噗——”我喝在嘴里的水差點噴了出來。女兒天真的話,讓我腦海中想象出一棵高大的樹上掛滿土豆的滑稽畫面。
我忍住笑告訴她:“土豆可不像蘋果一樣結在樹上,是長在泥土里的。來,我在網(wǎng)上找一些土豆生長的資料給你看看。”看了視頻資料,女兒恍然大悟。
我意識到,應該多讓孩子了解一下食材是如何變成食物的。于是,我開始有意帶女兒探究食物背后的故事。
那天,我把一個土豆切成幾塊,跟女說:“我們在陽臺,上種土豆吧,這樣你就能親眼看到土豆是怎么長出來的?!迸畠号氖纸泻谩V?,她每天要去觀察。很快,土豆發(fā)芽了。不久,土豆苗開出了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女兒欣喜地拿來紙和筆,把土豆花畫了下來。
3個月后,我告訴女兒土豆應該差不多長好了,我們便找來工具小心翼翼地刨土豆。哇,真挖出來幾個土豆。女兒特別興奮,覺得不可思議。
我用種的土豆做了炒土豆片,女兒吃得特別歡,還一臉自豪地跟爸爸說:“這是我和媽媽種的土豆哦!很好吃的!”
有了這次經(jīng)歷,女兒愛上了種植。陽臺成了我們的“巴掌菜園”。我們種小青菜,種會攀爬的豆角和黃瓜,種小紅燈籠似的番茄,種好看的辣椒……女兒像個小農(nóng)夫,每天都要抽時間打理陽臺小菜園。每當蔬菜開了花、結了果,她都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欣喜地向我報告。我們沉浸在種植的快樂之中。
此外,我還會帶女兒走進大自然,見識植物成長的過程。有一次帶女兒回老家,我們正好趕上水稻插秧季,她親自下田體驗插秧。我給女兒講了從插秧到管理秧苗,等水稻成熟后加工成大米,再到蒸成米飯這個繁雜的過程。女兒明白了食物的來之不易。
探究食物背后的故事,讓女兒樂此不疲。我們的“巴掌菜園”成了的小天地,似乎在無形中搭建了她和大自然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