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六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400)
龍沖清水河大橋跨越清水河,為6 孔上承式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拱橋結構,全長196m(見圖1),橋梁橫斷面寬度為40m。主拱圈理論拱軸線采用懸鏈線,拱軸系數(shù)3.0,矢高5m,跨度30m,矢跨比1/6。主拱圈采用等厚度的板拱結構,標準板厚為70cm。在接近拱腳處板拱的上緣及與腹拱連接處采用圓弧線相切,腹拱圈理論拱軸線也采用懸鏈線,拱軸系數(shù)3.5,矢跨比1/4。主拱圈采用滿堂支架法分段現(xiàn)澆施工。
圖1 龍沖清水河大橋施工實景
主拱圈采用滿堂支架法分段現(xiàn)澆。支架下方設置現(xiàn)澆混凝土條形基礎,地基承載能力要求不低于4kPa。支架預壓重量不小于待澆主拱圈及施工荷載總和的1.2 倍。連續(xù)觀測3 天,累計沉降量不超過3mm,且預壓時間不少于7 天,認定支架穩(wěn)定。
主拱圈混凝土由兩側拱腳對稱向拱頂澆筑,每跨縱向分四段澆筑,并在分段之間設置1m 寬合攏段,跨中合攏溫度15℃~20℃,選擇當天最低氣溫,并在上升時進行。
基于Midas 有限元軟件建立整體模型(如圖2 所示),橋梁的主拱圈、腹拱圈、橋墩和橋臺等采用變截面梁單元模擬。橋梁的墩臺基礎為固結,腹拱圈與主拱圈間利用彈性連接模擬。全橋共劃分為531 個單元,546 個節(jié)點。不考慮拱上建筑的聯(lián)合作用,將拱上建筑簡化為荷載。并采用節(jié)點集中力來模擬橋面及拱上建筑的恒載和活載,按照橫向分布最不利情況計算活載。
圖2 龍沖清水河大橋整體模型
3.2.1 施工階段
計算荷載工況與施工階段一一對應,施工期間簡化為9 個施工階段,如表1 所示。模型建立橋墩、橋臺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考慮支座位移對主拱圈的影響,因此在內(nèi)力計算中不考慮橋墩、橋臺的內(nèi)力。
表1 施工工況統(tǒng)計
3.2.2 施工階段撓度計算結果
以第一跨、第二跨撓度計算結果為示例展示位移計算結果,拱圈合攏后(工況6~工況9),不同荷載工況下的計算結果如圖3、圖4 所示。
圖3 第一跨施工撓度(工況6~工況9)
圖4 第二跨施工撓度(工況6~工況9)
由仿真模擬計算可知,在主拱圈合攏后的施工階段位移計算結果符合規(guī)范要求,能夠較準確的表達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拱橋施工過程的力學行為。
3.3.1 施工工況
將成橋階段的施加荷載進行多種組合,形成三種荷載組合,分別為:組合1 即恒載工況;組合2 即恒載加移動荷載(Mall)工況;組合3 即移動荷載工況。成橋階段主要研究對象為3 種荷載組合作用下的主拱圈位移。
3.3.2 成橋階段撓度計算結果
三種組合荷載(恒載、活載和恒載活載組合)下的成橋第一跨、第二跨不同荷載組合撓度如圖5、圖6 所示。
圖5 第一跨成橋階段不同荷載組合作用下?lián)隙?/p>
圖6 第二跨成橋階段不同荷載組合作用下?lián)隙?/p>
根據(jù)圖5、圖6,成橋階段不同荷載組合下的撓度計算結果,可知計算結果均符合規(guī)范要求,成橋使用后主拱圈線形合理。
每跨主拱圈的監(jiān)控點在寬度方向分左、中、右三列設置,每個截面均勻布置5 個觀測點,即主拱圈的拱腳、L/8、L/4、3L/8 和拱頂處。以第一跨的主拱圈為例,施工沉降觀測點布置如圖7 所示。
圖7 左幅第一跨主拱圈施工沉降觀測點布置
支架預壓能夠有效消除支架彈性變形、安裝間隙、地基沉降等。預壓前必須按照《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guī)程》GJT194-2009 的要求檢測地基承載能力是否滿足要求并對初始高程進行觀測記錄。根據(jù)檢測結果,拱圈支架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地基及支架承載能力滿足上部結構施工及正常使用要求。預壓變形數(shù)據(jù)能夠作為預拱度計算、設置的依據(jù)。
預拱度的設置采用拋物線差值法。即拱頂處設置預拱度與拱腳處設置預拱度之間以跨度、拋物線線形等進行內(nèi)插。拱圈及腹拱均按照此方法執(zhí)行。拱圈拱頂處向上設置預拱度值為13mm;腹拱圈拱頂處向上設置預拱度值為9mm。
基于Midas 有限元軟件建立了龍沖清水河大橋模型,分析研究了6 孔上承式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拱橋的施工過程。以施工過程劃分施工階段,基于梁單元模型進行仿真計算,研究了連續(xù)拱橋施工主要階段的主拱圈變形。由仿真模擬計算可知,主拱圈施工過程中的變形符合橋梁施工階段受力狀態(tài)要求。
結合左幅主拱圈的施工沉降觀測,根據(jù)現(xiàn)場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對調(diào)整支架高程、設置結構預拱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橋成橋使用后線形合理,更加驗證了前期仿真模擬計算和支架預壓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