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科技飛速發(fā)展,網絡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閱讀平臺,各類新媒體平臺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高校應順應時代潮流,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構建新型教育管理體系,組建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以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探究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 輔導員 教育管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2-0036-02
大學生是接受社會新思想、新技術的前沿群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人才。大學時代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效的教育與管理不僅關系到學生大學四年的成長,對其一生都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1]當今時代,信息化與智能化飛速發(fā)展,傳媒工具不再局限于報紙、廣播、電視與雜志等傳統(tǒng)媒介,還出現(xiàn)了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shù)字電視與數(shù)字報刊雜志等新媒體。新媒體使各種資訊傳播快速方便,人們可以選擇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溝通交流,獲取各種資訊,消除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信息交流不及時的弊端。
如何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習動力、方法等進行教育管理,使學生在蜂擁而至的海量信息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良好的習慣和旺盛的求知欲,將其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深入探索與研究。[2,3]
一、大學生教育管理媒介
1.傳統(tǒng)媒體
傳統(tǒng)媒體一般包含三種形式:報紙、廣播和電視。報紙新聞以文字和圖片為主要傳播媒介,其刊登內容需要經過報社和記者的提煉總結,將最主要、最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讀者。但由于紙質傳播本身局限性較大,無法第一時間傳遞信息,因此無法滿足所有讀者的需要。相對于報紙,廣播以傳遞聲音信息為主,電視新聞以傳遞畫面和聲音為主,兩者可以及時地傳播信息,但兩者的表現(xiàn)形式仍不夠豐富。
2.新興媒體
新媒體的出現(xiàn),克服了傳統(tǒng)媒體傳播的單一性。微博、貼吧、空間、短視頻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使新聞傳播更具個性化。如一篇微博,通常會包含文字、圖片、音樂,甚至可以加上視頻,這就使新聞傳播更加立體化。再如大學生喜歡的視頻網站,看視頻的同時可以發(fā)送彈幕、留言點評、點贊、收藏、投幣等,大大增強了媒體和大眾的互動性。同時,現(xiàn)在的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發(fā)布或傳播信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一個QQ賬號,可以同時和微博、微信等其他社交賬號綁定,一篇空間日志,通過綁定的其他賬號,可以迅速地分享轉發(fā)至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點開鏈接即可閱讀相關內容,信息傳播速度極快。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教育與管理的影響
1.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
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包含信息量之大,價值觀和社會思潮種類之多,對處在象牙塔里的大學生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但又缺乏足夠的信息甄別能力,面對各種誘惑,很容易被錯誤思潮影響,作出有損當代大學生形象的事情;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挑戰(zhàn)。如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成為新媒體時代的突出問題。[4]
2.新媒體對師生信息交流的影響
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捷,表現(xiàn)形式多樣,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頻繁,交流程度越來越深,加之網絡自媒體平臺的迅猛發(fā)展,媒體門檻也被降低。學校里發(fā)生的任何事件,都可能被學生記錄下來,再經過后期處理發(fā)到平臺上,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話語權受到極大挑戰(zhàn),發(fā)揮作用空間變得越來越小。也有許多學生會借助新媒體平臺反映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管理者需及時答復并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洞察學生的思想變化。
3.新媒體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
新媒體的及時性,既可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為某些激進言論和“鍵盤俠”行為提供了環(huán)境。新媒體信息來源廣泛,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自我,但也會因為信息良莠不齊,使大學生很容易上當受騙。社交網絡平臺的發(fā)展,使大學生可以獲得更加廣泛的交友空間,得到情感交流,但也有可能使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社交,忽視或逃避現(xiàn)實生活,造成社交障礙,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新媒體平臺資訊和學習資料非常豐富,對積極要求上進的學生來說,通過互聯(lián)網、電腦與手機等工具,可以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能力。但對于自控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利用新媒體娛樂行為的比重可能大大超過學習行為的比重,導致學習時間減少,學習效果下降。
4.新媒體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影響
“網紅”即網絡紅人,新媒體時代,短平快與碎片化的娛樂信息唾手可得,主播和“網紅”憑借粉絲打賞就可以月入百萬,流量明星一部戲就能拿到過億的片酬,而許多科研工作者努力一輩子都掙不到這么多錢,金錢至上的思想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巨大沖擊。人人都想當“網紅”,人人都想當明星,卻很少有人想搞科研做學術。無數(shù)的大學生給自己沉迷游戲找了很好的借口。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侵蝕大學生的思想,從而造成大學生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不注重內心修養(yǎng)、只在乎外表和金錢的病態(tài)心理。
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教育與管理的對策
1.高校應改變管理思路與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會上說:“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搶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高校應及時轉變傳統(tǒng)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入新媒體技術,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指導教師借助社交軟件、論壇、貼吧等,深入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時解決他們反映的問題,將新媒體平臺作為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陣地,新媒體教育方式和傳統(tǒng)教育方式“雙管齊下”。
2.組建具有新媒體素養(yǎng)的輔導員隊伍
高校輔導員是深入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線教師。很多高校每年都會定期招聘一批新輔導員,補充到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入職的輔導員越來越年輕,“90后”已逐漸加入到輔導員隊伍中。相比于其他年齡段的老師,“90后”輔導員剛畢業(yè),和在校大學生年紀相仿,容易有共同語言;他們對于互聯(lián)網及各種社交軟件也更加熟悉。高校應加強對這些年輕輔導員的教育培訓,充分利用他們的年齡優(yōu)勢,占領思政教育的主導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
3.提高輔導員新媒體素養(yǎng)
新媒體的便捷性使輔導員管理工作可以隨時隨地開展,輔導員應主動積極地將日常教育管理與新媒體相結合,以學生經常使用的各種新媒體軟件為切入口,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將學生注意力引到學習中來;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除了要熟悉QQ、微信這些常用的軟件外,對抖音等各種新興軟件的使用也要略知一二,通過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各種有關學習生活的消息和通知,讓學生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資訊,增加教育管理的及時性和多樣性,調動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網絡動態(tài),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繼而采取有效措施來穩(wěn)定或控制不和諧因素。
4.發(fā)揮學生干部和優(yōu)秀學生代表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崇拜精神更加強烈,喜歡明星,喜歡網紅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享受萬人追捧的感覺。學校里的“風云人物”也能影響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因此,可以培養(yǎng)有正確價值觀、積極上進的學生干部和優(yōu)秀學生代表,使他們成為校園“名人”,樹立學習榜樣、行為標桿,引導他們參與學生管理。在競選學生干部時,應遵循公平公開的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選,再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學習成績等,選拔出優(yōu)秀的班干部,以點帶面,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學生;多和他們交流溝通,及時了解班級同學的動向,并鼓勵他們成為同學的榜樣,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5.對問題學生及時教育引導
新媒體時代,各種致命的誘惑無孔不入,而且潛伏期不定,讓人防不勝防。有些問題一出現(xiàn),就已經非常嚴重了。比如網絡成癮、貸款消費、網絡詐騙等。對于此類學生,輔導員首先應該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家庭狀況、生活情況、學習狀況等,以朋友的身份找學生談心交流,啟發(fā)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如果學生沉迷網絡,除了正常的教育外,還要引導他參與各種有益的學生活動或者社會活動,轉移其注意力。如果學生錢財被騙,除了要安撫好學生,還要安排學生干部多留意關心,防止出現(xiàn)二次被騙或者因為情緒激動作出過激的行為。同時還可以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和長期對策,班干部為主要負責人,以寢室為單位,同學之間互相監(jiān)督。
四、結語
大學生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及時端正學生的思想認識,引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從而實現(xiàn)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穩(wěn)定有序地進行。由于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大學生將越來越多的時間與精力使用在虛擬網絡中,社交軟件成了大學生生活、學習與開展活動的重要平臺。高校應及時利用新媒體建立起新時代的教育管理系統(tǒng),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覆蓋面,組建具有較高新媒體素養(yǎng)的輔導員隊伍;輔導員要積極提高自身新媒體素養(yǎng),發(fā)揮學生干部和優(yōu)秀學生代表的作用,對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教育引導,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提高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鳳娟.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發(fā)揮新媒體作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4):12-13.
[2]沈愛玲.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路徑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8(12):95-98.
[3]嚴波,王勇,桂巧玲.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評[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6):86-96.
[4]馬貝貝.新媒體形式下如何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覆蓋面[J].科教文匯,2019(1):46-47.
責任編輯:楊國棟
[基金項目]2020年鹽城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課題(SZ202030)。
[作者簡介]倉思雨,鹽城工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